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22742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医疗装备、光明中医、中医研究等; 中药直肠滴入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丛慧芳、余维美、凡玉平等。

中药直肠滴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7420 占比:99.96%

总计:227500篇

中药直肠滴入—发文趋势图

中药直肠滴入

-研究学者

  • 丛慧芳
  • 余维美
  • 凡玉平
  • 吴丹
  • 宋晓金
  • 岑善蓉
  • 文艳
  • 李义春
  • 田敏
  • 申静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华; 黄晓明; 邵秋香; 崔书德; 肖彬; 巩苓苓
    • 摘要: 目的观察结直肠炎灌肠方直肠滴入联合清热化湿、凉血止痢中药口服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结直肠炎灌肠方直肠滴入联合清热化湿、凉血止痢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纳肛治疗,共治疗21 d。以治疗总有效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通过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的中医症状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药物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治疗前后行中文版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分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S)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体力活动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前两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IBDQ、IPAQ-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BDQ、IPAQ-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IBDQ、IPAQ-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结直肠炎灌肠方直肠滴入联合清热化湿、凉血止痢中药口服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直肠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陈静丽; 余维美; 宋晓金; 田敏
    • 摘要: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浓煎后,直肠滴入方式治疗实证痛经的临床疗效,完善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妇科痛症的临床机制,突出多渠道用药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以及经前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痛经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中药内服+直肠滴入)和对照组(中药内服),于经前3~5d至经期2~3d共用药7d,对治疗前、后和回访期共3次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观察临床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临床数据。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为96.7%,两组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经前期及经期,予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浓煎后直肠滴入治疗实证痛经疗效显著。
    • 陈星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封包和TDP治疗仪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芦溪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和TDP治疗仪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药封包和TDP治疗仪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安全性较高.
    • 孙丽博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经排纳标准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区间56例接受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慢性直肠炎病例样本作为观察主体,以护理干预差异性分组,记作对比组(n=28,常规护理)、研究组(n=28,针对性护理),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综合有效率96.43%较对比组75.00%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中辅以针对性护理,有助提升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 宋雯; 吴丹; 丛慧芳; 吕顺
    • 摘要: 目的:观察桂香温经止痛颗粒联合中药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探讨"伏寒伤肾,致瘀损络"的机理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桂香温经止痛颗粒结合中药灌肠"红1号",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治疗前后巧囊最大直径,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中医证候,痛经程度.结果:4例病患未规律用药,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62例,经过周期治疗,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其VAS评分、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缓解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止痛、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强于对照组,但在缩小卵巢囊肿方面,两者比较无意义.治疗组缓解疼痛症状,总有效率90.6% (29/32) (P <0.05),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 (24/30) (P <0.05),0痊愈,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香温经止痛颗粒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寒凝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以有效缩小巧囊最大直径,并改善伴随中医症状,缓解痛经症状,降低血液黏度.
    • 陈静丽; 余维美; 宋晓金; 田敏
    • 摘要: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川牛膝、延胡索浓煎后,通过直肠滴入方式给药,联合西药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来诊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直肠滴入+西药肌肉注射)30例,对照组(西药肌肉注射)30例,2组均于经前3~5d开始用药,经净停药.观察各组每个阶段症状积分情况,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方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肌肉注射治疗该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王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护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珲春市中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收治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组中应用中药直肠滴入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生化指标(Scr、BUN)水平、生存质量(SF-36评分)、药物保留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Scr、BUN水平及SF-36评分比较,均显示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且药物保留时间较长.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龚美富; 范伟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照拆信封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予以中药热奄包及中药直肠滴入护理,对照组予以中药直肠滴入护理,两组均予以中药、中成药口服及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病人中医临床症状,且观察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所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护理疗.
    • 姚芳
    • 摘要: 目的:分析盆腔炎治疗中药直肠滴入联合火龙罐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不同治疗方案盆腔炎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组均为42例。单一组仅开展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联合组开展中药直肠滴入、火龙罐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3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盆腔炎症状积分较单一组明显降低,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且联合组治疗3月后复发率降低明显,P<0.05。结论:盆腔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直肠滴入、火龙罐联合方案,可在直肠用药提升药物吸收率基础上配合中医经络学理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升近远期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