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移动社交媒体

移动社交媒体

移动社交媒体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880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人民论坛、品牌、对外经贸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网络社会情绪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心理学术研讨会等;移动社交媒体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丰、叶凤云、彭丽徽等。

移动社交媒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8805 占比:99.98%

总计:478894篇

移动社交媒体—发文趋势图

移动社交媒体

-研究学者

  • 张艳丰
  • 叶凤云
  • 彭丽徽
  • 孙晓阳
  • 李想
  • 李贺
  • 杜松华
  • 王俊文
  • 王炼1
  • 田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冉
    • 摘要: 全媒体时代,新技术加持下的传播业态,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随时随地推送大量信息,牢牢占据了用户信息接收渠道。面对激烈的竞争,行业媒体必须适应当前的舆论生态,勇立潮头,求变图强,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做强做优行业新闻宣传,创新传播形态,加快人才培养,全面融入全媒体时代大潮,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 韩苗苗; 施祥; 张行敏; 熊得凯; 王继年
    •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医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给医学生带来挑战,给教师和管理者也带来一定的考验。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成功地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目标。文章介绍移动社交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概况和线上教学过程,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学信息管理,丰富教学手段的作用。对于学生缺乏学习临场感、增加教师工作难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等问题,文章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习临场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学发展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开展动态考核”等解决策略,以期更好促进医学教育与移动社交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 黄馨; 严开强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移动社交媒体极大地丰富、拓展大学生社会交往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也对其原有的交往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探讨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发现移动社交媒体造成大学生社会交往戏剧化、交往规范弱化以及交往情感淡化等问题,为尽可能消除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消极影响,文章从营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以及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塑造健康积极的大学生社会交往模式。
    • 张鼐; 李英剑
    • 摘要: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术研究者和社交媒体运营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结合在线社会支持理论和SSO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影响用户倦怠行为分析框架模型框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对获取的398份微信用户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结论]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均会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作用,进而显著影响其不持续使用行为形成;在线社会支持(在线信息支持和在线情感支持)可以显著缓冲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负面结果。
    • 杜智涛
    • 摘要: 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加剧了“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人们的理性判断,使社会共识构建的路径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而有效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赋能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构建社会共识、进而形成社会凝聚力的底层逻辑。知识动员更加契合“风险社会”中共识生产与社会协作的要求,是促进社会共识的新路径,也是社会动员与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厘清知识动员的内涵特征、逻辑机制与实现路径,有助于促进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推进大规模的社会协作。
    • 赖睿棠
    • 摘要: 人力资源经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管理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计划、指导、协调的作用。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崛起,企业员工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办公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人力资源经理在此背景下遇到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该具备的素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徐曼; 吴肖; 潘婷; 甘丹
    • 摘要: [目的/意义]以内容类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内容类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错失焦虑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方法/过程]从内容类移动社交媒体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特征的视角入手,以期望确认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在SSO框架下结合认知心理及信息行为相关理论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用户期望确认度受到内容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而系统质量对用户期望确认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和感知流行性会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压力知觉.用户的感知压力的强度能够直接对用户的错失焦虑情绪和行为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但是强度会受到个体品质类心理弹性的制约.
    • 金晓玲; 周中允; 尹梦杰; 于晓宇
    • 摘要: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 ,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点赞和评论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大规模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点赞意向的影响显著强于评论意向;2)信息负情绪性对评论意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点赞意向的影响负向显著;3)信息正情绪性与来源可信度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显著强于信息质量.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信息互动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在发布信息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 付玥; 黄恭瑶; 李澳; 赵红梅; 尹永奎; 李莹
    • 摘要: 随着5G网络兴起,移动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早期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深受移动社交媒体的影响.由于移动社交媒体发展迅速,新理念、新思维的出现,不断更新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冲击着大学生的原始社交方式.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据此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 杜松华; 李展尧; 李东霞; 蒋瑞新
    • 摘要: 移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交媒体的广告形式得到革新,交互式社交媒体广告崭露头角.本文聚焦于用户的社交性心理与行为,基于效果层级模型和认知发展理论,构建了用户共情表达和购买意愿影响机制,并通过337个样本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种社会心理因素(错失焦虑和社会影响)和2种广告内容因素(内容质量和信源可靠)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交互式社交媒体广告的广告认知;用户的广告认知通过影响广告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共情表达和购买意愿;共情表达意愿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本文为企业进行社交媒体广告投放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社交媒体广告研究提供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