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
科技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360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商场现代化、现代商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暨华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高层论坛、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研讨会、2007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等;科技旅游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成升魁、陈远生等。
科技旅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360篇
占比:99.10%
总计:13482篇
科技旅游
-研究学者
- 刘俊
- 成升魁
- 陈远生
- 刘丹
- 史万莉
- 李佳
- 李廷勇
- 王慧
- 蒋依依
- 陶卓民
- 刘怀云
- 卢文
- 司艳宇
- 曹薇
- 李春娟
- 杨守萍
- 杨建华
- 沙绍举
- 王素萍
- 王艳平
- 王雅婧
- 舒服华
- 邹勇
- 郝昭香
- 陈晓艳
- 韦惠芳
- 丁健
- 丁娜娜
- 丁绍莲
- 付天心
- 何晓敏
- 余志科
- 侯大川
- 傅华
- 刘姿含
- 刘宏滨
- 刘小红
- 刘小蓓
- 刘欣
- 刘洋2
- 刘见
- 刘雪
- 卢海
- 向延平
- 吕林
- 吴昌南
- 周永章
- 唐羽
- 姜蒙1
- 小燕
-
-
张晓强;
王艺潼;
李向好;
杨泓泽
-
-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旅游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旅游经济业绩断崖式下降.文章揭示了当下疫情与旅游业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以往成功经验,从政府部门、旅游行业、个体企业三个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助力疫后旅游业恢复振兴、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
-
-
胡珺
-
-
摘要:
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结合国内国际旅游路线体验,研究了旅游线路产品开发.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并做出旅游产品多功能复合设计.包括:需求设计;旅游线路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绿色、科技和康复功能复合设计.本文提出相应改进方法和措施,对疫情下旅游及相关经济实体恢复及未来创新建设有参考价值.
-
-
曾令骞
-
-
摘要:
基于"中国天眼"这项大科学装置的科技旅游开发,是我国科技旅游产业开发项目中的一大样板.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基于这些大科学装置发展科技旅游拥有两大资源优势.我国拥有众多大科学装置,如能妥善利用,将对我国科技旅游产业乃至科教兴国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
舒服华
-
-
摘要:
随着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科技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科技旅游在我国渐渐兴起。分析了科技旅游在我国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逐步浓厚,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提出了积极应对科技旅游的措施,即完善科学旅游景点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避免对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影响。
-
-
舒服华
-
-
摘要:
随着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科技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科技旅游在我国渐渐兴起.分析了科技旅游在我国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逐步浓厚,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提出了积极应对科技旅游的措施,即完善科学旅游景点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避免对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影响.
-
-
董琳;
李清娥
-
-
摘要:
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尤其旅游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从短期看,疫情对旅游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业务量骤减、营收大幅度降低、旅游企业面临生存挑战,相关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从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长并具有恢复的迟滞性,影响消费者出游意愿的同时将加速旅游行业洗牌,推动业务创新,若以此为契机,催生出如满足个性化需求、精细化运营、技术和商业创新、跨界融合等新型商业模式,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针对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从政府、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政府必要的政策扶持、旅游协会应该重塑行业形象并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旅游企业应加强内部建设并积极发展"科技旅游"等相应对策.
-
-
王磊;
陈昌远
-
-
摘要:
FAST的建成和启用对于我国射电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带动了我国科技旅游的热潮.在此背景下,贵州省天文小镇规划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以打造“世界品质、中国气质、贵州特质的天文地质复合型特色发展区”为目标,在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的基础上,紧密围绕FAST的创新科研内涵,从严守安全底线、普及天文知识、发展天文产业和旅游业及编制一体化规划四个方面着手,探索了一条以大科学装置推动科技旅游发展、助推全面小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
郝昭香;
韦惠芳;
王艳平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科技旅游与科学旅游的不同,发现科技旅游中存在一些不真的现象,并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减真实.科技真实是一种新真实,也是视觉加体感的真实,还是一种科学的原理真实,此种真实适合于满足普通旅游者的求知欲,而不再限于勇敢和有智力的旅游者.本文认为,减真实位于不真之前,在不真的那一面还有造假,而减真实更接近于真实,只有一定程度的不真实,才为科技旅游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可以用连续谱理论去认识并确定科技旅游的位置,以减真实为前提,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从而使旅游者可以获得倍于原真的快乐.最后总结并讨论了科技游乐园的一些技术原理.
-
-
邹勇
-
-
摘要:
科技旅游资源是绵阳作为科技城的独特旅游资源,应作为绵阳旅游的核心品牌加以培育.近年来,绵阳科技旅游虽有所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突出科技旅游特色,提升科技旅游质量是目前绵阳科技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创意旅游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将创意旅游的相关理论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系统地从旅游产品、旅游形式以及产业链三方面提出了绵阳科技旅游的开发策略.
-
-
汪洋
-
-
摘要: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之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写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其实并不是因为学生对写作的框架性结构理解不透彻,主要是其逻辑判断能力并没有有效地建立在分析能力之上,在高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写作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关键.结合实际情况对利用科技旅游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促进高中生写作教学的实践进行简析.
-
-
-
洪丽芳;
李健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课题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观光科技农业产业链为主线,以农业科技为基点,将农业科技价值和观光旅游、经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产、学、研多方合作,以农业、林业资源为依托,以自然的山野、农业科技园林风光为特点,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将云南特有的高原特色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成一个集高原生态科技、高科技的休闲观光、农业科普、农业产品生产销售、高原农业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科技旅游都市农庄,以满足人们生态科技旅游的需求.课题的实施在可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旅游观光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收益,促进人类、生态和谐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
-
-
刘俊;
成升魁;
陈远生;
蒋依依;
李佳
-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07年
-
摘要:
科技旅游是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要目的,利用现代科学研究场所、科技成果开展的旅游活动。科技旅游的发展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科技旅游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3年度的《旅游绿皮书》认为,今后几年,在国内游方面,科技旅游等新产品将不断出现。科技旅游对旅游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21世纪新热点。 为使科技园区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更长的时间尺度和更深层次上整合园区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旅游应适度引入进行市场运作手段。通过旅行社等旅行商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宣传和安排,在科技园区旅游容量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市场推广,塑造园区旅游形象,提高园区科技旅游的公众认知度,使园区科技旅游纳入地方和国家的旅游景区景点体系,并成为游客、旅行商旅游线路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