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异化

科技异化

科技异化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科学、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155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学术研讨会等;科技异化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翠芳、李桂花、周新兴等。

科技异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4.5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155 占比:95.48%

总计:5399篇

科技异化—发文趋势图

科技异化

-研究学者

  • 陈翠芳
  • 李桂花
  • 周新兴
  • 韩振秋
  • 孙秀云
  • 张妍
  • 王慧
  • 王蕾
  • 艾志强
  • 任建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璇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这些网络公司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存在追逐利益的属性,使得工具理想和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对社会的伦理领域产生了侵蚀。尤其表现在对人类自身伦理道德、私人空间以及信息本身的消极影响上。究其根本,主要在于两方面。即网络平台的使用者和创造者的主观原因和互联网平台本身以及社会相关制度的客观原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人们减少互联网平台异化带来的影响,回归人的自然本质。
    • 孟虹; 艾志强
    • 摘要: 马克思科技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科技异化,即科技在资本非理性应用下呈现出异化的状态,成为反对和控制人的力量。科技异化在当代社会表现为科技对于自然的破坏及对人主体性的消解,使人陷入一种生存文化困境。基于马克思科技观视角思考,克服当代科技异化应立足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目标,实现科技向人性化、人文化和人道化的归复,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孟虹; 艾志强
    • 摘要: 马克思的科技观蕴含着深厚的人学意蕴,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非理性应用的现实状况,以人的自由解放为理论旨趣和价值追求,剖析科技异化带给工人阶级的负面影响,揭示科技异化的制度根源,提出科技促进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的科技观所彰显的人学向度遵循着科技之应然——科技之实然——实然至应然的理论逻辑。
    • 季燕; 朱逸渲
    • 摘要: 历来学者分析当代科技异化问题都是从马克思异化观视角出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对当代科技异化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丰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首先简要的阐明了科技异化的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益强大,科技异化问题也日趋严重,深刻地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对生态环境、社会和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使得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逐歩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应当提高人类自身价值观念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和约束机制。
    • 孟繁慧; 艾志强
    • 摘要: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家“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将现实的人作为考察对象,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系统地审视与考察,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其内涵包括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等四个方面,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会消除异化劳动存在的基础。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资本宰制科学技术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科技被赋予资本属性同人、社会、自然相异化,从而加剧了劳动异化。其对我国的启示是:科技发展应服务于人类,顺应于自然,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防止资本逻辑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宰制。
    • 孙涛; 杨笛
    • 摘要: 数字异化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科技异化的全新样态。从出场逻辑看,马克思在理论上预见并揭示了数字异化的发生及本质,数字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直接推动了其生成。数字异化通过智能终端阻碍个人发展,使人沦为机械从事数字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逐步丧失深度思考能力;通过社交媒体资本扭曲社会交往,阻碍人的现实社会交往,加速群体极化。为应对数字异化,我们必须积极唤醒现代人主体意识、净化社交网络空间,并为谋求更为公平合理的数字治理模式贡献中国方案。
    • 万文文
    • 摘要: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异化问题,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科技本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起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超出自身发展的边界,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疏离等社会问题突显。而利用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可以帮助理性看待科学异化现象,基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知、对科技异化的剖析,为我们消除科技异化、规约科学技术发展,进而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一种科学指引,以便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张一达
    • 摘要: 马克思非常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具有革命性的社会生产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解放。马克思指出,科技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科技对人的异化。尽管当今社会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科技思想和科技异化理论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 王云杉; 周子榆
    • 摘要: 长期以来,刘慈欣被视为“技术主义者”,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述。我们不妨从电影《流浪地球》与同名小说的对比研究开始,讨论刘慈欣科幻叙事的审美特点。电影《流浪地球》与同名小说在思想层面存在同质性,可以被视为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附属文本”,帮助人们认识作家的科技伦理。在小说中,刘慈欣既肯定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推动力量,又对其潜在的负面效应保持审视的态度,并认为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艺术的精神熏陶,从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异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说,刘慈欣小说的科技启蒙主义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于科幻小说的文体认识。
    • 王云杉; 周子榆
    • 摘要: 长期以来,刘慈欣被视为"技术主义者",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述.我们不妨从电影《流浪地球》与同名小说的对比研究开始,讨论刘慈欣科幻叙事的审美特点.电影《流浪地球》与同名小说在思想层面存在同质性,可以被视为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附属文本",帮助人们认识作家的科技伦理.在小说中,刘慈欣既肯定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推动力量,又对其潜在的负面效应保持审视的态度,并认为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艺术的精神熏陶,从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异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说,刘慈欣小说的科技启蒙主义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于科幻小说的文体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