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冷冻术
睫状体冷冻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2426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健康之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睫状体冷冻术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丰枫、唐琴、屈晓勇等。
睫状体冷冻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426篇
占比:99.95%
总计:122487篇
睫状体冷冻术
-研究学者
- 丰枫
- 唐琴
- 屈晓勇
- 廖春明
- 戴旻晖
- 曹亚云
- 李春燕
- 江毓玲
- 童诚莉
- 谭璇
- 万超
- 严国明
- 乔玉春
- 于波
- 于波1
- 于洁
- 任晓冬
- 任晓静
- 何建中
- 何静
- 冯光科
- 刘伟
- 刘俊涛
- 刘凌
- 刘同泉
- 刘宁宁
- 刘洪涛
- 刘玉岭
- 刘维慈
- 刘美红
- 刘肖
- 刘贺婷
- 刘雪莲
- 叶春萍
- 吴新成
- 吴林彬
- 吴洪梅
- 周家承
- 周米露
- 唐平娇
- 孙爱华
- 季飞
- 宋伟
- 宋晗
- 尚宁
- 岳利莹
- 岳飞龙
- 巫灵鲜
- 庞彦利
- 张基玲
-
-
蒋玲;
巫灵鲜
-
-
摘要:
目的:比较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1/2020-12本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5例81眼,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睫状体冷冻术组22例40眼,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23例41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wk,1、3mo眼压变化情况,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眼球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睫状体冷冻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眼压和眼球疼痛程度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间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和眼球疼痛程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患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性渗出、反应性高眼压和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睫状体冷冻术组(P<0.05)。结论: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明确,在降低患者眼压、减少眼球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方面较睫状体冷冻术有明显优势。
-
-
-
-
朱瑞曦;
杨震雷;
李鸿有;
宋晗
-
-
摘要: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冻术与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NV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康柏西普+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睫状体冷冻术.比较两组术后成功率、眼压等指标.结果 (1)观察组术后成功率(90.0% ;18/20)与对照组(85.0% ;17/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术后半年,观察组眼压为(15.58±2.44) mm Hg,对照组为(21.35±3.0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睫状体冷冻术能够有效治疗NVG,值得推广应用.
-
-
耿丽娟;
刘贺婷;
许育新;
陶黎明
-
-
摘要:
目的:观察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10于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其中30眼实施UCP(UCP组),20眼实施睫状体冷冻术(冷冻组).术后随访3mo,观察患者眼压,评估眼球疼痛等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CP组术后1d,1wk,1、3mo平均眼压分别为29.27±10.40、23.87±8.61、25.27±9.95、23.70±10.06mmHg,与术前眼压(43.97±10.39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wk,1、3mo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UCP组5眼(17%)出现轻微并发症,冷冻组16眼(80%)出现并发症.结论:UCP能显著缓解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疼痛,有效降低眼压,且术后副作用较小.
-
-
丰枫;
谭璇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ERAS)理念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接受ERAS的疼痛管理和常规疼痛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护理满意度及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ERAS理念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
-
谢春华
-
-
摘要:
目的: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问本院接收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对两组术前和术后眼压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眼压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周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期间,应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眼压,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
-
于波1
-
-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分为引流组和冷冻组各32例,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引流组患者平均眼压为(34.5±10.1)mmHg,冷冻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1±7.4)mmHg。冷冻组明显低于引流组且P<0.05。治疗成功率方面,引流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63%,冷冻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1.25%,冷冻组明显高于引流组且P<0.05。结论使用睫状体冷冻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疗效确定。
-
-
于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分为引流组和冷冻组各32例,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引流组患者平均眼压为(34.5±10.1)mmHg,冷冻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1±7.4)mmHg.冷冻组明显低于引流组且P<0.05.治疗成功率方面,引流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63%,冷冻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1.25%,冷冻组明显高于引流组且P<0.05.结论 使用睫状体冷冻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疗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