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骨折

疲劳骨折

疲劳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723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健康、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七届全军军事训练医学学术会议等;疲劳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小明、杜天会、许树林等。

疲劳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233 占比:99.63%

总计:37370篇

疲劳骨折—发文趋势图

疲劳骨折

-研究学者

  • 叶小明
  • 杜天会
  • 许树林
  • 何建平
  • 冼新源
  • 刘志
  • 刘明曦
  • 崔海峰
  • 张义
  • 张伟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凯凯; 杨淑野; 杜刚强; 刘宏智; 马明亮; 李朋; 张锴; 贾龙
    • 摘要: cqvip:患者,男,14岁,身高173 cm,因双侧膝关节疼痛7 d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查体:双侧胫骨近端压痛、叩击痛,以左胫骨近端内侧后方压痛显著。追问病史,患者因入学反复多次负重爬6楼,爬楼过程中突发双膝关节下方疼痛,未行特殊治疗,休养1周,走路时疼痛仍较明显。入院后行X线检查,显示双侧胫骨近端清晰骨折线,左侧胫骨对线较差且内翻13°畸形(见图1A),右侧胫骨为不完全性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内翻4°。
    • 孙秋双
    • 摘要: 目的:对比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疲劳骨折患者中选择4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均进行疾病诊断,但是患者采取的诊断方式是不同的,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CT诊断,观察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诊断情况、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5例,胫骨上端骨折7例,胫骨下端骨折4例,排骨上段骨折3例,对照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上端骨折6例,胫骨下端骨折2例,排骨上段骨折2例,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48%,误诊率为9.52%,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1.9%,误诊率为38.09%,观察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对比能够发现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更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 贺云飞; 黄琼; 白云; 石鹏飞; 范纯泉; 刘耀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应力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部野战医疗所2015~2016年收治的12例下肢应力性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选择下肢应力性骨折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12例患者伤后2~3周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同期行MRI检查可见明显骨髓水肿,T1、T2加权像均可见线状低信号影.伤后4~6周X线片可见明显骨痂形成,证实骨折.结论:下肢应力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股骨髁、胫骨上端、胫骨远端、距骨、跟骨、跖骨等部位,伤后X线片难以诊断,但MRI显示明显骨折影像特征,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 刘素清; 廖军; 张运福; 丰惠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军人下肢疲劳骨折延迟诊断原因分析,从而引起各级组织对疲劳骨折早期诊断的高度重视,提出预防及重视方法.方法:收集2011-2013年间延迟诊断的疲劳骨折病例26例,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延迟诊断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训练任务重;就诊困难;基层卫生人员诊断水平较低;早期X表现阴性;新兵刚入伍,心理素质差,不敢言语;自身不够重视等.结论:军人疲劳骨折发生率较高,延迟诊断对后期治疗及恢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战士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延迟诊断发生率.
    • 王汝武1; 衣英豪1; 李祥义1; 毕超1; 张明光1
    • 摘要: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骨折,是一种由于肢体过度使用造成的过劳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1],如股骨远端、胫骨近侧、第二跖骨等处,坐骨疲劳骨折少见。2017年5月,我院收治1例新兵训练导致的坐骨疲劳骨折,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入伍2个月新兵。因训练后左侧大腿上端内侧疼痛6周就诊。近期参加部队负重行军、越野跑等训练后,出现大腿上端内侧疼痛,休息后疼痛有所减轻,下肢剧烈活动后加重,3周前在单位卫生队拍片未发现异常,以“软组织损伤”给予膏药外敷、理疗等治疗,仍坚持训练;随着下肢活动量加大,现疼痛逐渐加重,出现跛行,无法正常训练。
    • 许树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腓骨疲劳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7例新兵腓骨疲劳骨折病例,均给予DR检查,观察发病部位和不同阶段数字X线表现特点.结果 17例腓骨疲劳骨折患者骨折发生在腓骨中上1/3处9例,腓骨中段1例,腓骨下段7例.1例下段骨折合并中上1/3处陈旧疲劳骨折,1例合并胫骨上端疲劳骨折.4例显示骨折线,表现为斜行或横行不规则线状密度减低影.8例骨膜反应呈长短不一的条状密度增高影,多与骨干平行,骨膜反应长度2.5~7.6 cm,早期边缘毛糙,随病情进展边缘逐渐变光整,3例骨膜反应呈团状,边缘毛糙不光整,2例边缘局限性隆起呈菜花样改变.8例骨痂以骨折线处隆起明显呈山坡状或梭形向上下延伸,边缘较清楚,3例骨痂呈局限丘状生长,边缘光滑.1例疲劳骨折1年后复查,局部皮质增厚,骨干梭形增粗,皮质边缘光滑,为疲劳骨折晚期表现.结论 DR检查能显示腓骨疲劳骨折的基本病理改变,在疲劳骨折的诊断中是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 郭介民; 文小检; 申光武
    • 摘要: 疲劳骨折是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引发的骨折,胫骨上段是疲劳骨折的好发部位。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多无明确创伤史,早期X线表现常常不明显,隐匿性骨折可表现为X线阴性,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甚至可能因为未及时接受治疗而发展为完全性骨折。参军入伍的新兵由于接受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疲劳骨折的发生较为常见,其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避免部队非战斗减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收集45例确诊为新兵疲劳骨折患者,
    • 宋德明
    •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132例,治疗组采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有无疲劳骨折征象并统计检查准确率。结果治疗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发现CT无法达到的早期改变,且准确性较高,在诊断疲劳骨折中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熊焕煜
    • 摘要: 目的:对疲劳骨折诊断中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37例疲劳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先后接受了X线、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 X线与CT检查结果可呈现为阴性,中晚期病理X线与CT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磁共振低疲劳骨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X线与CT检查高, STIR和DWI诊断疲劳性骨折的敏感性更高。结论临床上疲劳骨折诊断中,磁共振STIR和DWI影像手段的临床价值显著,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