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延迟诊断

延迟诊断

延迟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299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医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2017年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延迟诊断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红霞、D·T·布伊、J.等。

延迟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990 占比:99.78%

总计:83169篇

延迟诊断—发文趋势图

延迟诊断

-研究学者

  • 王红霞
  • D·T·布伊
  • J.
  • M·勒帕莱克
  • N.
  • 丁贞锴
  • 丘立标
  • 于雷
  • 何玉洁
  • 冯振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创伤性疾病。腹部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仍然存在很多盲区,所以腹部创伤,特别是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相对困难,容易发生漏诊和延迟诊断,导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目前腹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对外科医师尤其是创伤外科医师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 郑宇; 戴红臣; 李桂涛; 毛国顺; 陈夏莹; 朱影
    •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延迟诊断的原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且行电子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89例,根据确诊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诊断组(n=46)与延迟诊断组(n=4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延迟诊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延迟诊断与居住农村、未提供确切异物吸入史、首诊时未完善影像学检查、首诊于县级或以下的基层医院以及因误诊为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而反复就诊(次数≥2次)有关,且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异物为植物性、异物位置在分支气管因素有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次数≥2次和异物在分支气管,是延迟诊断的高危因素,首诊三甲医院是延迟诊断的阻碍因素(P<0.05)。结论<3岁的农村居住幼儿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咳嗽、喘息且治疗效果欠佳时,宜尽早去三甲医院完善气管CT三维重建检查,并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避免延迟诊治。
    • 刘芸; 黄智勇; 邹宗楷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肿瘤在冰冻切片(冰冻)诊断时误诊及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或诊断陷阱,总结诊断线索和应对措施。方法收集2017年4月11日—2021年1月8日漳州市医院病理科石蜡切片(石蜡)及冰冻均诊断为乳腺乳头状肿瘤,且冰冻以此为主要病变的病例,对照石蜡的最终病理诊断,统计冰冻确诊符合率及延迟诊断率,比较良、恶性病变冰冻误诊及延迟诊断的差异,归纳其形态学特点。结果共收集病例273例,其中良性肿瘤226例,恶性肿瘤47例。恶性病变的冰冻确诊符合率为21/47(44.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221/226(97.8%)(P<0.05);前者的冰冻延迟诊断率为17/47(36.2%),明显高于后者的4/226(1.8%)(P<0.05)。假阳性率为0.5%,假阴性率为33.3%。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出现假浸润现象,被误认为真性浸润。其余误诊及延迟诊断病例主要发生在恶性乳头状肿瘤,多属于低诊断。结论良性的乳腺乳头状病变可以出现假浸润现象,需注意与真性浸润进行鉴别。恶性病变较良性病变容易出现误诊及延迟诊断。需加强对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形态的识别能力,并注意识别中高级别细胞核。引入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识别ADH及肌上皮。
    • 摘要: 骶骨是较特殊的解剖部位,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中枢结构,是腰椎-骨盆传导中心。在建筑业、交通业高速发展时期,在心理压力普遍上升阶段,坠落伤、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有增多趋势,骶骨骨折属于高能量创伤,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治疗困难,仍然存在盲区,特别是骶神经损伤的诊断相对困难,可能发生延迟诊断、漏诊;腰-盆生物力学的恢复、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受损神经功能挽救等是创伤中心临床救治的重点。鉴于此,本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中心、创伤急诊外科王伯珉主任的论文《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就骶骨骨折现今的诊断、分类、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概述,希冀能对规范骶骨骨折的治疗、改善伤者的预后、降低此类创伤的致残率有所益处。
    • 饶孜晨; 骆骋; 张一鸣; 胡朝晖
    • 摘要: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均为肥胖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OHS发病率与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有直接相关性[1].临床并不常规对肥胖患者行血气分析检查,对该疾病常出现遗漏、延迟诊断,从而易引发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研究[2]认为,OHS患者生活质量更差,临床不良后果更严重及病死率更高.本文对1例重度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 袁潇; 孙美珍
    • 摘要: 发作性睡病是临床少见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睡眠,常伴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和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癫痫发作类型复杂多样,与发作性睡病易混淆,二者需相互鉴别,且当二者共患病时,诊断和治疗会更加困难。现通过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与延迟诊断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作性睡病与癫痫的鉴别要点及共患病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及其与癫痫共患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李然; 刘晓芳; 盛海燕; 白澎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科住院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初次诊为PTE的9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PTE确诊的中位时间分为延迟诊断组(39例)和非延迟诊断组(59例).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E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 延迟诊断组合并基础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的比例高于非延迟诊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1个月有手术史的比例低于非延迟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诊断组咯血、晕厥、下肢水肿的发生率,D-二聚体数值,简化Wells评分和修订版Geneva评分低于非延迟诊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困难、发热的发生率高于非延迟诊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肺部基础病(OR=13.566,95%CI:2.410,76.373)及COPD(OR=7.030,95%CI:1.265,39.065)是PTE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科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PTE延迟诊断发生率,合并COPD是导致PTE诊断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COPD合并PTE的诊断.
    • 史柳晏; 张帆; 孙志成; 安云飞; 李峻; 刘昭; 隋宾艳; 赵琨; 刘跃华
    •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诊疗和医疗保障现状,并测算其疾病负担.方法 首先分别通过主题框架法和归纳比较法定性分析医生和患者访谈结果和各地针对PID的医保政策,然后以灾难性卫生支出为指标定量分析从医保数据库中获得的疾病负担数据.结果 在诊疗层面,患儿延迟诊断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诊断前每年花费10万以上.在医疗保障层面,部分省市将PID纳入门诊管理,患者治疗常用药物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报销比例大多在70%以上.在疾病负担层面,年均自付住院费用超过家庭消费支出的40%.结论 我国PID患儿诊疗资源可及性差,延迟诊断现象普遍,医疗保障水平不足,治疗方案可负担性差,造成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
    • 胡正俊; 何跃东
    • 摘要: cqvip:病例女性,34岁,未婚未育,因"月经期感阴道坠胀1年余"于2019年7月11日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回顾患者青春期发育情况,月经初潮11岁,12岁时因处女膜闭锁行处女膜切开术,22岁时再次因处女膜闭锁行处女膜切开术,术后患者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无痛经,2017年开始自觉月经量减少,月经来潮时感阴道坠胀,遂于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考虑阴道闭锁行阴道扩张术。手术后自觉症状无改善,遂于医院门诊就诊.
    • 花旺; 郑风雷; 陶怡静; 王滢; 龚方戚
    • 摘要: 背景 目前对川崎病(KD)尤其是不典型KD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目的 分析KD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第5版KD诊断标准,6条主要诊断标准中满足≥5条即可诊断KD.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发病10 d后诊断KD者为延迟诊断组,反之为无延迟诊断组.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总热程、发病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IVIG治疗后的第1次血常规等,在两组问比较的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主要结局指标延迟诊断KD的影响因素.结果 2194例KD患儿中,男1354例,女840例,发病月龄中位数21(11~43)个月,延迟诊断组168例,无延迟诊断组2026例.延迟诊断组中男性、>5岁比例较高,总热程较长,入院时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较少、不典型KD患儿比例较高;ALB、血钠较高,ALT、TBil、GGT较低;冠状动脉损伤和扩张的发生率较高;IVIG治疗前后CRP、N绝对值和%、N/L比例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热程≥10 d(OR=36.1,95%CI:9.7~133.8)是延迟诊断KD的危险因素,入院满足诊断标准数≥5个(OR=0.40,95%CI:0.29~0.54)是延迟诊断KD的保护因素.结论 总热程≥10 d和入院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5个可能是KD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