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珙桐

珙桐

珙桐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6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珍稀动物保护“珙桐迁地与就地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2008年云南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暨首届青年科技论坛等;珙桐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智先、胡进耀、徐莺等。

珙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88.4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2.71%

专利文献>

论文:36 占比:8.87%

总计:406篇

珙桐—发文趋势图

珙桐

-研究学者

  • 苏智先
  • 胡进耀
  • 徐莺
  • 罗世家
  • 邹利娟
  • 吴庆贵
  • 李俊清
  • 苏瑞军
  • 陈放
  • 刘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浩
    • 摘要: 在四川盆地南端,与云南省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曾经的茶马古道小镇,那里至今还遗存数千株植物活化石“珙桐花”,它的名字叫王家镇。王家镇距珙县县城99千米,面积103 平方千米,地处北纬27°54 ′ —27° 59 ′ 、东经104° 45 ′ —104° 55 ′ 。这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的秦“五尺道”遗址、川滇茶马古道遗迹,以及千亩原始森林、万亩碧海邛竹、数千株珙桐花,正等待世人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 胡钰; 李芯; 赵怀敏; 刘丽萍; 陶泉洪; 李艳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会对物种分布和生存产生影响,目前有关濒危孑遗物种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增温和CO_(2)浓度加倍,分析珙桐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在水分充足和干旱条件下对增温、CO_(2)升高以及两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两种水分条件下增温对珙桐幼苗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都不明显;CO_(2)升高在水分充足时能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和总生物量,在增温和CO_(2)升高共同作用下除了促进根重和总生物量还能促进基径增长,且促进作用比在单独CO_(2)升高作用下更强;干旱条件下CO_(2)升高和与增温的共同作用对生长和物质积累的促进程度会降低;光合参数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受几种气候因子的影响较显著,但干旱条件下影响会减弱;从干旱在各气候因子作用下对珙桐生长和光合的影响来看,在增温和CO_(2)升高的交互效应下,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根、叶、总生物量及基径生长与干旱下差异显著.结论: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气候因子对珙桐生长和光合的促进作用会减小;此外,在增温和CO_(2)升高的交互效应下干旱与非干旱间珙桐干物质积累和生长的差异较大.
    • 吴超然; 王熙(文/图); 权健
    • 摘要: 季春时节走进国家植物园(北园)的宿根园,远看一株小乔木的枝头似乎有一群白鸽正在栖息,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树繁花……这就是珙桐,又名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姿挺拔,花形奇特,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在其著作中盛赞它为“北温带最漂亮、最有趣的木本植物”。
    • 曹承娥
    •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地区的古老孑遗物种,珙桐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植物界的“活化石”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由于温度急剧下降,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一些珙桐在受冰川活动影响较小的中国西南地区存活下来,成为了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
    • 王欢; 徐云飞; 刘一伯; 刘沁松; 徐文娟; 龙芸; 胥晓
    • 摘要: 为了证实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及其伴生树种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是否会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维持二者长期稳定的伴生关系,本研究以平武县野生珙桐及灯台树的枝、叶水提液为材料来源,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的种子为受体,探究2种植物的枝、叶及其混合后的5种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水提液对白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珙桐和灯台树的枝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对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2)珙桐和灯台树的叶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前者呈现随质量浓度增加的“低促高抑”现象,而后者呈现随质量浓度增加“抑制增加”的特点。(3)不同来源的枝—叶混合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对幼苗生长均随质量浓度增加表现出“低促高抑”特点。上述结果证实了珙桐和灯台树枝、叶水提液对同一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确实存在差异,树种、部位和质量浓度不同均会导致化感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这种现象可能是植物在群落中为了维持稳定的种间关系而长期进化的结果。
    • 肖爱华
    • 摘要: 在中国的深山密林里有这样一种奇特而美丽的植物,每当开花时远远望去就像一群白鸽在枝头展翅欲飞,又像白色的手帕随风起舞,它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珙桐(gǒng tóng),西方植物学家称之为"中国鸽子树"或"手帕树"。珙桐是经历第四纪冰期浩劫后存活下来的孑遗植物,有"植物大熊猫"的美誉。
    • 董冰; 乔艳辉; 李奎先; 亓玉昆; 矫兴杰
    • 摘要: 论述了珙桐的应用价值和生态特性,介绍了珙桐引种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珙桐在引种地的栽培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将珙桐栽培的试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选地与整地、苗木栽植、造林后的定干修枝、遮荫、除草松土与追肥、病虫害防治和防冻害处理等栽培管理技术,为珙桐在山东的引种驯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周月桂
    • 摘要: 4月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旁两棵2006年从八大公山引种栽培的珙桐树开花了,这是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珙桐首次在长沙开花。省森林植物园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牟村介绍,珙桐被称作"植物中的大熊猫",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在我国华中地区地形复杂的小范围山川得以幸存,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刘朝荣; 张柳青; 杨艳; 黄兴; 黎云祥; 权秋梅; 朱晓华
    • 摘要: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铅处理下,珙桐幼苗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镉胁迫条件下除10 mg·kg-1浓度外,其余处理组MDA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铅和镉污染加剧了珙桐膜脂过氧化进程.(2)游离脯氨酸随着铅、镉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铅浓度≥800 mg·kg-1和镉浓度≥20 mg·kg-1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浓度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其浓度在镉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可以提高珙桐抵抗低浓度重金属危害的能力,高浓度重金属对珙桐则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铅和镉浓度的增加,珙桐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表明了低浓度重金属(铅浓度≤600 mg·kg-1,镉浓度≤5 mg·kg-1)容易激活珙桐抗氧化应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高浓度的重金属则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4)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珙桐幼苗中抗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以较好地反映珙桐对两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规律.
    • 饶斌(文/图)
    • 摘要: “这堂课让我认识了很多动植物,比如大熊猫、珙桐、红豆杉……同时了解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真想去公园看看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自然教育周”宣讲活动在洪雅青少年实践基地举行,听完自然教育导师巫柄松的授课,该县余坪中学八年级学生张肖感慨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