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ea mays L.)
玉米(Zea mays L.)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14年内共计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学(农艺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篇、专利文献39773篇;相关期刊2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湖北农业科学等;
玉米(Zea mays L.)的相关文献由12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健、付碧石、刘慧迪等。
玉米(Zea mays L.)—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773篇
占比:99.99%
总计:39775篇
玉米(Zea mays L.)
-研究学者
- 付健
- 付碧石
- 刘慧迪
- 张发明
- 张翼飞
- 李亚男
- 杨克军
- 杨系玲
- 王玉凤
- 谷英楠
- 赵莹
- 陈大清
-
-
付健;
杨克军;
王玉凤;
张翼飞;
赵莹;
谷英楠;
杨系玲;
刘慧迪;
张发明
-
-
摘要: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
-
李亚男;
付碧石;
陈大清
-
-
摘要:
研究了模拟厌氧胁迫下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和玉米(zea may L.)的丙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胁迫处理增加薏苡、玉米根系和叶片的MDA的含量,同时导致膜脂过氧化物的生成;但在根系中,薏苡膜脂过氧化物含量低于玉米,MDA含量与处理前比较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薏苡根系中SOD维持较高的活性,而玉米则在叶片中有较高的POD和SOD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