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釉质脱矿

牙釉质脱矿

牙釉质脱矿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专利文献11319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美容医学等; 牙釉质脱矿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平燕、李爽、卢艳华等。

牙釉质脱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13190 占比:99.77%

总计:113448篇

牙釉质脱矿—发文趋势图

牙釉质脱矿

-研究学者

  • 平燕
  • 李爽
  • 卢艳华
  • 沈丽曼
  • 王涛
  • 王焱
  • 倪成励
  • 厉松
  • 张宁
  • 白玉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婷; 颜家榕; 花放; 贺红
    • 摘要: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正畸矫治器影响口腔清洁能力,易导致菌斑堆积及口腔菌群失调,致龋菌产酸引起牙釉质脱矿,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危害口腔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通常指直径为1~100 nm的固体颗粒,理化性质独特,能为正畸釉质脱矿预防提供新策略。回顾相关文献,用于预防正畸釉质脱矿的NPs按其功能可分为抗菌、再矿化及载体型三类。应用NPs改性正畸粘接剂赋予其抗菌或再矿化性能的研究最多;也有研究利用NPs对正畸矫治器进行表面涂层或整体掺杂改性使其具备抗菌性能。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依赖患者的依从性。此外,NPs改性的氟保护漆及负载抗菌或再矿化制剂的纳米载体可用于促进正畸患者的口腔保健,该途径能发挥持续预防作用,但依赖患者配合。研究显示,NPs的小尺寸效应可增强其性能,但可能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且仍对改性后材料本身理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虽然现有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预见,未来纳米粒子在正畸釉质脱矿的预防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 李双林
    • 摘要: 目的:观察磷硅酸钙钠凝胶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0)与对照组(n=40)。所有患者于牙面粘结直丝弓托槽后,去除托槽边缘的粘结剂,并每月按时复查,对照组给予含氟牙膏刷牙,试验组在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后涂抹磷硅酸钙钠凝胶于托槽周围牙面。比较两组治疗3、6、9个月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EDI)及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结果:试验组3、6、9个月的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6、9个月时的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3、6、9个月的E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3、6、9个月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硅酸钙钠凝胶能够降低患者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改善牙周出血及菌斑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邵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牙釉质脱矿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口腔科128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部位牙齿脱矿率、脱矿程度以及不同刷牙次数的脱矿指数与软垢指数。结果:在128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中,牙齿共计1840颗,脱矿率为9.08%(167/1840),平均脱矿指数为(0.31±0.05),0级脱矿率为92.34%(1699/1840),1级脱矿率为4.95%(91/1840),2级脱矿率为2.39%(44/1840),3级脱矿率为0.33%(6/1840);治疗前,每日刷牙次数在3次以上患者和每日刷牙次数在3次以内患者的脱矿指数与软垢指数[(1.47±0.35)比(1.51±0.42)、(3.61±0.92)比(3.70±0.63)]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每日刷牙次数在3次以上患者的脱矿指数与软垢指数[(0.22±0.03)、(0.30±0.09)]显著低于每日刷牙次数在3次以内的患者[(0.70±0.20)、(1.4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易出现牙釉质脱矿,因此在治疗期间需指导患者增加每日刷牙次数以减少菌斑滋生,尽可能降低牙釉质脱矿率,确保治疗效果。
    • 尹灵芝; 朱金晓; 傅晓峰; 薛黛; 邹茵; 王芬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儿童固定正畸治疗中使用氟保护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两组患儿接受固定正畸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口腔处理及护理,为观察组患儿采用氟保护漆处理牙面,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正畸效果、咀嚼功能和临床视诊指数。结果:1)在矫正后半年、1年,两组患儿的EDI值、DD值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EDI值、DD值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2)矫正后,两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3)矫正后,观察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视诊指数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氟保护漆对行固定正畸儿童的牙面进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正畸效果,并可改善其口腔内部环境,提高其咀嚼功能,避免其发生牙釉质脱矿
    • 董宁
    • 摘要: 目的观察3M玻璃离子保护膜联合GC护牙素预防口腔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76例(685颗牙)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327颗牙)和观察组(38例,358颗牙)。两组患者均每日行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给予GC护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M玻璃离子保护膜。比较两组正畸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指数及正畸6个月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正畸前,两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0,P>0.05);正畸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均较正畸前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6个月后,观察组脱矿牙数25颗,脱矿率为6.98%(25/358),以1度者居多,占4.75%(17/358);对照组脱矿牙数43颗,脱矿率为13.15%(43/327),以2度者居多,占6.12%(20/327);观察组的脱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8,P<0.05)。结论3M玻璃离子保护膜联合GC护牙素可有效预防口腔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值得推广。
    • 孙晓红
    • 摘要: 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情况。对130例接收的正畸患者予以选取.所有患者均行方丝与弓丝矫治技术,分析其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率及分布情况,并予以刷牙指导及问卷调查,依据刷牙频率划分<3次d、≥3次/d2组,比较两者间牙软垢指数与脱矿指数。在行正畸矫正后,呈1度脱矿的为399颗,占比12.43%;2度脱矿的为94颗,占比3.01%;呈3度脱矿的为6颗,占1比0.19%,总的牙釉质脱矿率为15.99%。对于牙柏质脱矿情况而言,其主要于上领侧切牙(29.72%),上领尖牙(20.69%)及上领中切牙(23.53%)部分发生.而这些部位大多为正畸托槽龈近远申及边缘处。刷牙频率≥3次A者,其牙软垢指数,脱矿指数均较刷牙频率<3次1d者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行口腔i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且主要集中于切牙部位,乃为酸蚀操作及在佩藏口腔正畸固定矫正器后口腔不易清洁等因素相关。
    • 刘军; 姜采弟
    • 摘要: 目的:探究青少年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影响因素及氟化物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9例行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是否发生牙釉质脱矿分为脱矿组(43例)与未脱矿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是否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依据43例脱矿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组,A组23例患者采用氟化物治疗,B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口腔卫生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正畸前、正畸后12个月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ED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及饮用碳酸饮料情况是影响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22/23)显著高于B组70.00%(14/20),P<0.05;正畸后12个月,两组患者EDI(0.22±0.04)、PLI(0.22±0.04)、BI(1.47±0.35)水平均较正畸前上升且A组各项水平均低于B组(0.35±0.06、2.13±0.45、2.60±0.47),P<0.05。结论:青少年正畸固定矫治后常引起牙釉质脱矿,与患者的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及饮用碳酸饮料情况有关;采取氟化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釉质脱矿,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葛荣晖; 史克佳; 张海婧; 安颖慧; 刘善忠; 刘东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奥敏清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预防牙釉质脱矿及再矿化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0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对照组采取日常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敏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6、12个月时的牙面脱矿情况,并测量釉质脱矿指数(EDI)及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值(DD值)。结果:治疗第6、12个月,两组牙釉质脱矿率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第12个月时牙釉质脱矿率均高于治疗第6个月(P<0.05);治疗第6、12个月,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第6、12个月,两组EDI值、DD值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第12个月时EDI值、DD值均高于治疗第6个月(P<0.05);治疗第6、12个月,观察组EDI值、DD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奥敏清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可有效预防釉质脱矿,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苏丞君; 马雁崧; 张宁
    • 摘要: 牙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龋病的早期表现,早期检测和诊断有助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治疗。非侵入性的临床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直观、安全有效地评估牙釉质的脱矿程度。临床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视诊评估法、光学定量检测法和电化学阻抗法。本文就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张金; 周培
    •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牙刷联合冲牙器对口腔固定正畸患者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固定正畸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正畸牙刷进行口腔清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冲牙器,比较两组矫正3个月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外观满意度。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牙齿外观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牙刷联合冲牙器在口腔固定正畸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减少牙菌斑堆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对牙齿外观的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