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泌乳时间

泌乳时间

泌乳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491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等;泌乳时间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华、刘素娥、刘静等。

泌乳时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916 占比:99.83%

总计:75047篇

泌乳时间—发文趋势图

泌乳时间

-研究学者

  • 刘建华
  • 刘素娥
  • 刘静
  • 李佳境
  • 梁超
  • 汤丽
  • 潘敏
  • 牛正萍
  • 王薇华
  • 蒋前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波; 邓悦; 左娜; 郭爱英
    • 摘要: 目的 研究足月妊娠行穴位按摩对Ⅰ期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妊娠满37周且未开始泌乳(用食指与拇指按压乳晕未见乳汁分泌)的孕妇,有母乳喂养意愿并决定选择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孕妇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5例,统计分析2组产妇的未分娩即有泌乳情况、泌乳时间、临床疗效、乳房胀痛程度、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未分娩即有泌乳比例14.29%(15/105)高于对照组6.67%(7/105)(P 2 d比例7.62%(8/105)低于对照组39.05%(41/105)(P <0.05)。试验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98/105)高于对照组82.86%(87/105)(P <0.05)。试验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0级比例87.62%(92/105)高于对照组49.52%(52/105)(P <0.05),Ⅰ级、Ⅱ级、Ⅲ级比例5.71%(6/105)、14.29%(15/105)、1.90%(2/105)均低于对照组10.48%(11/105)、18.10%(19/105)、21.90%(23/105)(P <0.05)。试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92.38%(97/105)高于对照组75.24%(79/105)(P <0.05)。结论 足月妊娠行穴位按摩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缩短产妇Ⅰ期泌乳时间
    • 宗小颖; 施江平; 任慧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义乌復元医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n=89)与人工组(n=71)。在其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与母乳喂养率的关系。结果160例剖宫产初产妇中,有89例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为55.63%;母乳组SCL-90阳性条目数>40的产妇比例低于人工组,母乳组SCL-90阳性条目数21~30、11~20和0~10的产妇比例高于人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产后泌乳时间6~12h和13~18h的产妇比例低于人工组,母乳组产后泌乳时间19~24h和25~48h的产妇比例高于人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 高慧晶; 张媛媛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泌乳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孕期管理的GDM患者120例,分娩日期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分别收集每名孕妇的基础资料和治疗方式,其中常规保健干预组41例,医学营养治疗组42人,用药组37例。记录血糖、血脂和孕期体重变化,并在产后每天随访1次,记录泌乳情况。结果3组干预后的BMI增幅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营养治疗组的泌乳时间较其他两组更短,泌乳量较其他两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营养治疗的干预方式下,泌乳量可显著提高,达到泌乳充足的时长明显缩短,且糖脂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 王晓红; 钱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围生期综合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生期综合护理。统计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产后24、48、72 h的泌乳量评分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在产后72 h泌乳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围生期综合护理,可缩短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赵艳蕊
    • 摘要: 目的:探究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期行超早期乳房护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共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超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产后不同时间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对两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行超早期乳房护理有利于促进其尽早泌乳,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风险,对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故值得应用.
    • 李小妹
    •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沐足结合治疗仪乳房按摩对母婴分离的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均母婴分离,将其随机均分到用中药沐足结合妇产科专业治疗仪进行干预的实验组,及不干预的对照组,各100例.用电动吸奶器定时吸取分泌的乳汁,分析两组初产妇的产后初泌乳及乳房再充盈的时间.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初产妇在产后初泌乳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干预的实验组初产妇在乳房再充盈时间(42.14±13.83)h上要比对照组(65.06±9.25)h更短(P<0.05).结论:中药沐足结合治疗仪乳房按摩干预能够减小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房再充盈的时间,促进产后泌乳效率的提升,为新生儿健康吃母乳提供有力保障.
    • 孙艳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分娩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性护理;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产妇产后临床情况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子宫入盆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加快产妇泌乳时间、子宫入盆时间,减少恶露持续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 刘惠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结合精细化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于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分娩的65例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乳房按摩干预,比较2组产后泌乳情况及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比对照组短,且分娩后24 h及分娩后72 h泌乳量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部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增加其泌乳量,提高全部母乳喂养率.
    • 吴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会阴硫酸镁湿热敷结合吸乳仪在产后会阴水肿伴乳汁淤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0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产后会阴水肿并伴有乳汁淤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吸乳仪治疗,观察组使用硫酸镁湿热敷会阴结合吸乳仪治疗,比较2组疗效、乳腺炎发生率及泌乳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会阴水肿伴乳汁淤积产妇使用会阴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吸乳仪,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乳腺炎发生率,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姚玉娴
    • 摘要: 目的:分析规范化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60例分娩产妇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规范化产后访视)与对照组(30例,常规产后访视).对比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以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平均母乳喂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母乳喂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访视可降低产妇泌乳时间,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时间,加强产妇母乳喂养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