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6415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健康教育、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等;母乳喂养率的相关文献由127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学文、吴燕、周萍等。

母乳喂养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3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415 占比:99.09%

总计:87206篇

母乳喂养率—发文趋势图

母乳喂养率

-研究学者

  • 于学文
  • 吴燕
  • 周萍
  • 张静
  • 李洪霞
  • 杨金花
  • 沈虹
  • 王玲
  • 王静
  • 于晓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小红
    • 摘要: 目的探究为初产妇行产前产后护理模式后对产妇母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以接受分娩的120例(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初产妇开展此项研究,均分对照组(产科基础护理行为)、观察组(产前产后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情况、BSES评分等指标,确定产前产后护理模式的护理实践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于48h内泌乳的例数较多,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于48h以上泌乳时间的例数较少,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较高,人工喂养率较低,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产妇BSES评分数据较高,即产妇内心活动评分、技能评分均为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给予初产妇进行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模式,产妇母乳分泌时间缩短,增强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 吕月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婺源县中医院86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手法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比较2组泌乳始动时间、催乳素水平、泌乳量、乳房肿胀度、康复指标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5天乳房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按摩联合穴位贴敷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缩短泌乳时间,疏通乳腺,从而减轻乳房肿胀,促进产后康复,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 张培
    • 摘要: 目的:探析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初产妇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母乳喂养影响因子得分、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率及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能够提高产妇内心活动、家属支持、行为控制、喂养知识及喂养技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率,改善产妇母乳喂养率,并且能够降低产妇乳房并发症发生率。
    • 陈晓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干预措施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初产妇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产后护理干预,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1个月,2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4.87%、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对增强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自我效能具有较好效果,能够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升。
    • 陈禹龙; 耿永芹; 姜朋丽; 刘斌; 姜义
    • 摘要: 2020年12月全球癌症(GLOBOCAN)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同时乳腺癌也是导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乳腺癌同样也成为了中国女性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殖因素可以影响不同的乳腺癌分型。而众多生殖因素中,母乳喂养作为易于人为调节的一项影响因素,始终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母乳喂养模式及喂养时长对各型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呼吁我国产妇母乳喂养,通过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 宗小颖; 施江平; 任慧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义乌復元医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n=89)与人工组(n=71)。在其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与母乳喂养率的关系。结果160例剖宫产初产妇中,有89例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为55.63%;母乳组SCL-90阳性条目数>40的产妇比例低于人工组,母乳组SCL-90阳性条目数21~30、11~20和0~10的产妇比例高于人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产后泌乳时间6~12h和13~18h的产妇比例低于人工组,母乳组产后泌乳时间19~24h和25~48h的产妇比例高于人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心理状态、产后泌乳时间及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 李美娇; 林颖; 康育兰; 郑月英; 刘莉萍; 余仙容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新生儿科无陪病房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18年2—7月756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9年1—6月934例早产儿为观察组,观察组开展以“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持续质量改进,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及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对照组采用传统办法实施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比早产儿母乳喂养率、首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与吮吸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经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干预后,早产儿母乳喂养率(71.95%)、首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53.64±12.83)min与吮吸持续时间(22.78±9.36)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早产儿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对母乳喂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临床应用价值高,应用后,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提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为早产儿实施护理,工作效率较高,护理品质获得提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中效果显著。
    • 汤桃香; 杜姹; 汤海燕
    • 摘要: 通常情况下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其身高、体质量、器官功能及抵抗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差,需要尽早对其进行营养补充及持续监测[1],但目前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为封闭管理,若进行常规母乳喂养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加上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及无规范的母乳保存制度及送奶制度,导致早产儿母乳喂养成为现阶段的棘手问题[2]。因此,各级医院也开始重视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但仍缺乏一种针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整体管理措施.
    • 李艳; 游桂梅; 樊芳利; 王英
    • 摘要: 目的探究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建档且规律产检的7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健,观察组采用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母乳喂养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孕妇产后2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通过整个家庭的参与,使孕妇获得了医务人员、家属、同伴的全面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促进自然分娩,提升母乳喂养率,缓解孕妇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刘淑华
    • 摘要: 目的:观察知信行(KAP)模式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KAP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哺乳次数和产后角色适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和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8.33%、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哺乳次数均多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两组角色认同感、亲子依附关系等产后角色适应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KAP模式护理可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角色适应评分,增加哺乳次数,以及缩短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