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专利文献67493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果农之友、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等; 江西农业大学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郑庆伟、刘刚等。

江西农业大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67493 占比:99.41%

总计:67892篇

江西农业大学—发文趋势图

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学者

  •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
  • 郑庆伟
  • 刘刚
  • 关键
  • 方加海
  • 刘宜柏
  • 姜文
  • 张高亮
  • 彭齐贤
  • 敖四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2年1月21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李克坚任省体育局局长;江尚文任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免去其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职务;陈运平任景德镇学院院长;韩之宇任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试用期一年);黄小燕任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林承杰任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董圣鸿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张高亮任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夏菲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冷明任井冈山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陈焕文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 摘要: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猕猴桃》由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编制、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由联盟理事长方金豹研究员领衔编著,参编人员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等7家联盟成员单位的17位专家。全书共分17章,400千字。本书根据“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丛书整体要求,按照“总结过去、分析现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以猕猴桃产业技术为主线,以应用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为主要论述内容,着重对近年来的技术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
    • 摘要: Nature|ABO血型基因影响猪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组成因个体而异,并与健康密切相关。宿主遗传变异是否影响自身肠道菌群组成一直备受关注,但在人类中这种关联性迫于遗传因素的复杂性很难被发现。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以猪(由全世界8个不同的商业品种及中国地方猪种混合杂交而成的嵌合家系F6及F7群体)为研究样本,发现ABO血型基因通过调节N-乙酰半乳糖胺水平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并系统阐释了作用机制(2022年4月27日在线发表,doi:10.1038/s41586-022-04769-z)。
    • 刘鹏; 陈亮亮; 吴巧花; 李美兰; 应钦
    • 摘要: 2021年6月8日11时,笔者于江西农业大学校医院旁(28°45′55.12″N,115°50′5.16″E;海拔68 m)发现2条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其中1条为白化个体(图1)。由于应激反应剧烈,对其拍照后原地释放。白化个体特征为:头部、体背鳞缘和鳞沟黑色,中央呈白色;与正常个体相比,黄色变异为白色,黑色较淡,并没有全部白化。白化不彻底的现象在鸟类中有记录,如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1]、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2]、斑头雁(Anser indicus)[3]和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4]。国内白化蛇类的记录有:1989年江苏省昆山市发现白化的水赤链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5];1993年甘肃省康县发现白化的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6];2008年福建省邵武市发现白化的王锦蛇[7]。此外,陈强等[6]报道白化的蛇岛腹(Gloydius shedaoensis)和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但没有详细的发现时间及地点。
    • 摘要: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猕猴桃》由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编制、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由联盟理事长方金豹研究员领衔编著,参编人员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等7家联盟成员单位的17位专家。全书共分17章,400千字。本书根据“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丛书整体要求,按照“总结过去、分析现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以猕猴桃产业技术为主线,以应用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为主要论述内容,着重对近年来的技术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
    • 刘本福; 周春火
    •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脆弱带分布广泛,极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导致农、林、牧、渔业遭到损失,还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随着跨国(境)电商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不规范的放生活动等情况的出现,导致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监管和防控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从2021年4月15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指出要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和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建立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社会安全。因此,要做好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 摘要: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猕猴桃》由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编制、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由联盟理事长方金豹研究员领衔编著,参编人员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等7家联盟成员单位的17位专家。全书共分17章,400千字。本书根据"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丛书整体要求,按照"总结过去、分析现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以猕猴桃产业技术为主线,以应用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为主要论述内容,着重对近年来的技术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
    • 摘要: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工程学会积极响应江西省科协号召,充分发挥学会自身人才智力和技术特色优势,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江西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技支撑。2022年由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承担了省科协轻简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装备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项目。
    • 魏强(文/图); 高志民(文/图)
    • 摘要: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其快速生长的机制一直是植物学界科研人员颇感兴趣但仍不清楚的科学问题。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印度农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江西农业大学与复旦大学等多个研究团队,经过近8年的接力研究,在多个层面综合揭示了毛竹快速生长之谜。
    • 程宁宁
    •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粮。我国常年稻谷消费总量在1.9亿~2.0亿吨,其中85%以上用作口粮,因此,水稻生产的丰缺直接影响市场物价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我国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自2013年开始,我国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超过6亿吨,粮食库存持续增加,但也出现了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库存压力较大,绿色、有机、安全等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等现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也在相应调整,南方籼型水稻品种的优质化育种趋势相对明显,优质晚籼稻品种相对增加。优质稻种植面积在逐年加大,优质大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因此,发展优质稻生产将成为水稻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本期访谈采访了江西农业大学教授、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曾勇军,他多年来致力于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