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冶萍公司
汉冶萍公司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工业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4585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江汉论坛、黑龙江史志、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汉冶萍公司的相关文献由108位作者贡献,包括左世元、李海涛、刘金林等。
汉冶萍公司
-研究学者
- 左世元
- 李海涛
- 刘金林
- 杨洋
- 欧晓静
- 张实
- 张强
- 曾哲
- 李柏林
- 李玉勤
- 段锐
- 薛毅
- 许晓斌
- 郭莹
- 黄仂
- 黄婷
- 黄领
- 刘洋
- 吴秀平
- 周小建
- 孙波
- 左世元12
- 张实1
- 徐珠
- 方巍巍
- 曾心良
- 朱佩禧
- 李江
- 李超
- 肖进中
- 蔡明伦
- 谭玉龙
- 邱永文
- 钱力
- 陈泽
- 黄婷1
- 黄领1
- 丁亮
- 刘力峰
- 刘小畅
- 刘小畅3
- 刘德军
- 刘志坚1
- 刘恩格
- 刘文彦
- 刘文彦1
- 刘涛
- 刘远铮
- 吕焰华1
- 吴华1
-
-
李柏林
-
-
摘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接收敌伪产业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依据对汉冶萍公司进行了初步接收。为在华中地区筹建新钢铁厂,国民政府成立了汉冶萍公司清理委员会,对该公司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的汉冶萍公司被撤销,其全部资产交由新成立的华中钢铁公司继承,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奠定了华中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
-
朱俊峰
-
-
摘要:
汉冶萍公司全称“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08年,是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它由湖北汉阳铁厂、湖北大冶铁矿铁厂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兼采煤、采铁、炼铁、炼钢于一身。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厂矿企业跨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北、辽宁等省,并在日本东京、英国伦敦设有办事处,是亚洲当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称。然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与长江中游南岸一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和联系,却不为人所知。
-
-
刘远铮
-
-
摘要:
民国时期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了职工福利的观念和制度。汉冶萍公司是国内较早自主推行职工福利的民族企业之一,其内容涵盖休假、养老、抚恤、津贴、嘉奖、医疗等多个层面。汉冶萍公司为职工提供广泛福利待遇,顺应了近代化工业企业发展的潮流,在同期同行业企业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身处近代社会转型背景之下,汉冶萍公司职工福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汉冶萍公司职工福利的个案研究,能够折射出传统劳动价值观念近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加深对近代早期民族企业劳资关系、生产结构、劳动者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认识。
-
-
刘洋
-
-
摘要: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厂矿选址、举借日债等传统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从职工的工作、生活入手,对公司管理制度及购买设备、开拓市场等生产经营活动作了细致考察.此外,学者们还多角度剖析了公司与国内各级政府及日本的激烈博弈,凸显了公司所处的复杂政治生态.从技术史、城市化等视角探究公司史,揭示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加大档案资料的出版力度、加强薄弱议题的研究、完善整体史的理论架构,是汉冶萍公司史研究进一步延展的可行方向.
-
-
刘洋
-
-
摘要: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厂矿选址、举借日债等传统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从职工的工作、生活入手,对公司管理制度及购买设备、开拓市场等生产经营活动作了细致考察。此外,学者们还多角度剖析了公司与国内各级政府及日本的激烈博弈,凸显了公司所处的复杂政治生态。从技术史、城市化等视角探究公司史,揭示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加大档案资料的出版力度、加强薄弱议题的研究、完善整体史的理论架构,是汉冶萍公司史研究进一步延展的可行方向。
-
-
左世元;
吴秀平
-
-
摘要:
1916年,在国内外环境交相作用的结果下,孙宝琦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会长.为加强统一领导,改变汉冶萍各厂矿尾大不掉的局面,孙宝琦通过增选李经方为董事会副会长,添设夏偕复为总经理和设立总稽核处等提升董事会的权威.由于孙宝琦政务缠身,无法常川驻(莅)沪,各董事亦长期缺位,逐渐导致董事会权力旁落于经理盛恩颐,最终使得汉冶萍公司朝着盛氏家族化的方向发展.
-
-
陈泽
-
-
摘要:
左世元所著《汉冶萍公司与政府关系研究》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汉冶萍公司58年发展历程中与晚清政府、日本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府、国民党政府、地方官绅之间的利益关系,重点阐述了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案.此书一经推出便弥补了学界对汉冶萍公司与各类政府的利益关系研究的不足,该书的学术贡献颇大,现实意义亦不小;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关领域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
-
郑畋;
张芳霖
-
-
摘要:
汉阳铁厂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后,焦煤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其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萍乡煤厂因煤质颇佳、离汉阳位置相对较近而成为当时最优选择。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后,为获取成本更为低廉、质量相对更优的焦煤,选择了当地巨绅文廷式家族入股的广泰福商号。然而,广泰福商号由独家商办汉阳铁厂焦煤到最终失败仅短短一年。其失败源于内部产权之争导致权责不明,也因其发展受制于当地士绅、商绅、窿户、厂户、乡民等利益的冲突。广泰福商号是中国近代个体工商业为实现规模效益而采取联合经营的典型个案。士绅、商绅的利益之争使得联合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的设想难以实现,本文试图以这一个案来探讨中国近代工商企业扩大经营、寻思变革而遭受阻碍的深层次原因。
-
-
左世元;
吴秀平
-
-
摘要:
1916年,在国内外环境交相作用的结果下,孙宝琦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会长。为加强统一领导,改变汉冶萍各厂矿尾大不掉的局面,孙宝琦通过增选李经方为董事会副会长,添设夏偕复为总经理和设立总稽核处等提升董事会的权威。由于孙宝琦政务缠身,无法常川驻(莅)沪,各董事亦长期缺位,逐渐导致董事会权力旁落于经理盛恩颐,最终使得汉冶萍公司朝着盛氏家族化的方向发展。
-
-
陈泽
-
-
摘要:
左世元所著《汉冶萍公司与政府关系研究》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汉冶萍公司58年发展历程中与晚清政府、日本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府、国民党政府、地方官绅之间的利益关系,重点阐述了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案。此书一经推出便弥补了学界对汉冶萍公司与各类政府的利益关系研究的不足,该书的学术贡献颇大,现实意义亦不小;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关领域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