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浓度
氧化铝浓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1258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甘肃冶金、中国有色冶金、铝镁通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 2018年河南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年会、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全国第十七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等;氧化铝浓度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斌、曾朝晖、李旺兴等。
氧化铝浓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2585篇
占比:99.96%
总计:312709篇
氧化铝浓度
-研究学者
- 曹斌
- 曾朝晖
- 李旺兴
- 柴登鹏
- 谢永芳
- 陈晓方
- 吴仁超
- 曹阿林
- 李理
- 杨建红
- 赵庆云
- 邱仕麟
- 黄若愚
- 孙伟
- 张保伟
- 李劼
- 李玉良
- 林景栋
- 邱竹贤
- 黄兆可
- 刘丹
- 张红亮
- 张艳芳
- 戴小平
- 曹新乐
- 曾水平
- 杨得生
- 杨朝红
- 焦庆国
- 王紫千
- 蔡有萍
- 靳承岗
- 颜恒维
- 高连山
- 丁少华
- 于凯
- 仲佳德
- 关磊
- 冷正旭
- 刘丕亮
- 刘大锐
- 刘奎仁
- 刘波
- 刘秀
- 原铎
- 史志荣
- 吕函珂
- 吴永峰
- 周天沛
- 周虹
-
-
阎群;
刘波;
路辉;
崔家瑞;
黄若愚;
王义轩;
李擎;
曹斌
-
-
摘要:
针对铝电解槽中氧化铝浓度无法实时测量、传统控制方法过分依赖专家经验且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NMPC)的氧化铝浓度精确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铝电解生产机理分析,确定了NMPC内部模型(简称内模)的输入输出变量;其次,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Hammerstein系统子空间辨识方法,建立了数据驱动的氧化铝浓度控制的状态空间模型,同时,为了降低模型计算的复杂度,用多项式拟合模型中表示非线性特性的核函数;再次,根据拟合多项式的反函数,设计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结构和性能指标函数。最后,基于某铝厂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
张永明
-
-
摘要:
对电解槽中氧化铝浓度的准确控制直接影响着电解槽电流效率的提高和直流电耗的降低。鉴于此,主要阐述影响氧化铝浓度控制的两大主要因素,即工艺技术条件和人工操作质量,以及氧化铝浓度对电解质导电率和初晶温度的影响;并针对氧化铝下料情况以及不当的氧化铝浓度控制产生炉底沉淀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
-
-
韩婷;
贠卫国
-
-
摘要:
针对铝电解过程参数在线或快速检测难的问题,基于500kA预焙铝电解槽生产数据,提出粒子群优化的在线极限学习机软测量模型.采用在线贯序极限学习机(OS-ELM)增强对系统动态跟踪能力,同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结构,以达到减少随机参数误差的目的,并在速度更新公式中加入动态的惯性权值和学习因子来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避免种群陷入早熟收敛.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对氧化铝浓度及电解质温度的拟合度较好,对确保铝电解过程物料平衡及热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
李春焕;
曹阿林
-
-
摘要:
我国铝电解企业所使用的原料氧化铝来源复杂,特别是富含锂、钾元素,造成锂盐、钾盐在铝电解质体系中大量富集,导致铝电解质成分复杂,对氧化铝的溶解过程造成极大影响.依据大量生产控制数据,解析了氟化锂、氟化钾在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对氧化铝的溶解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电解质体系中的锂盐、钾盐与冰晶石反应生成氟化锂、氟化钾.在低氟化锂浓度(<3.00%)时,氧化铝浓度随着氟化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氟化锂浓度(>3.00%)时,氧化铝浓度随着氟化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铝的浓度随着氟化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氟化锂的浓度控制在1.50%~2.50%可以保持铝电解过程的最优状态,铝电解质体系中尽量避免含氟化钾.
-
-
张振兵;
曾水平
-
-
摘要:
铝电解氧化铝浓度的有效预测和控制对电解槽稳定运行和提高电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构建氧化铝浓度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依据电解槽运行参数数据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使用L-M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表明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速度和精度,且均方误差较小.
-
-
张会申
-
-
摘要:
由于铝电解槽在控制的过程当中涉及多个工作内容具有多变,非线性等多种特点,所以说再进行铝电解槽控制过程当中需要面临较多较为复杂的工业过程,而且在进行铝电解槽控制的过程当中,许多的重要参数由于在检测的过程当中受到当前的检测技术限制,并不能够被完全检测测定出来,这就使得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进行铝电解槽控制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当前出现的模糊控制技术,在铝电解槽控制的过程当中,可以非常好的,适应这种铝电解槽的控制特性,因此,本文就铝电解槽控制当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铝电解槽当中氧化铝浓度控制的问题.
-
-
王明刚;
曹斌;
黄若愚;
敖宇
-
-
摘要:
针对铝电解生产过程分布式氧化铝浓度在线测量无法应用于浓度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PSO优化的LS-SVM氧化铝浓度快速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氧化铝浓度的机理模型和铝电解现场工艺流程,得到与分布式氧化铝浓度相关的可在线测量的相关变量;然后,将PSO与LS-SVM相结合,在只有极间电压和阳极导杆电流的输入下,利用PSO进行参数优化并自动寻优,以满足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最后,通过现场200 kA系列铝电解槽的3组阳极导杆的数据采集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仅需阳极导杆分布电流和极间电压(阳极导杆到阴极钢棒之间的电压)两项参数,即可实现氧化铝浓度的实时预测,在180 MHz微处理器下运行需要约250 ms,预测的均方值误差(MSE)为0.0330,满足现场实际生产过程氧化铝浓度控制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
-
-
-
-
库后强
- 《2018年河南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氧化铝浓度在恒康铝业有限公司400KA大型预备槽上的应用,氧化铝浓度可平衡电解槽各项技术条件,稳定电解生产,充分了解电解槽氧化铝浓度对电解质成份的影响,优化下料间隔,对于把握电解槽槽况的发展将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
-
-
-
-
刘彤
- 《2007中国国际铝冶金技术论坛》
| 2007年
-
摘要:
介绍我国铝电解槽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叙述了控制系统结构从集中式发展为集中─分布式的优点,并详细叙述了槽控机硬件结构由大箱体、小板结构发展为小箱体、大板结构的过程,及槽控机硬件结构现状和功能设置,同时以槽电压和氧化铝浓度控制技术为重点,介绍了槽电压控制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浓度控制方法及其使用效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方向。
-
-
-
-
-
-
-
-
-
-
-
-
-
-
-
-
- 佐藤护郎
- 公开公告日期:1999-12-01
-
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铝溶胶,其勃姆石晶格内含有少量过量的水,它有极高的氧化铝浓度、由它制成的成形制品强度高,特别适于用作氧化铝载体或氢化催化剂,此氧化铝溶胶可直接进入成形过程而不需特殊的浓缩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产率,这从节能角度来看是有利的,因为省去了浓缩步骤。本发明的氧化铝溶胶中是纤维状的勃姆石,勃姆石用分子式Al2O3·1.05-1.30H2O表示,其重量平均直径为3至50纳米,重量平均长度为30至3000纳米,此氧化铝溶胶是在15至60%重量的氧化铝浓度下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