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害虫
检疫害虫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92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北方果树、中国果业信息、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入侵学术研讨会等;检疫害虫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方浩、刘万学、刘刚等。
检疫害虫
-研究学者
- 万方浩
- 刘万学
- 刘刚
- 周湾
- 徐洪富
- 李凤芹
- 王海燕
- 王玉堂
- 翟小伟
- 莱昂·克罗塞特
- 蒲崇建
- 严永庆2
- 乐海洋
- 付聪
- 任强
- 余海滨
- 余道坚
- 佟晋国
- 侯洪
- 关永强1
- 冯建军
- 刘学强
- 刘帅
- 刘振杰
- 刘春茹
- 刘晓飞
- 刘燕
- 刘进
- 刘金柱
- 刘霞
- 刘颖会
- 勾建军
- 卢增斌
- 印福女1
- 史家浩
- 叶启贤
- 叶辉
- 向子钧
- 吕志刚
- 吴惠玲
- 吴淑玲
- 吴焕增
- 吴玉川
- 周华众
- 周弘
- 周永淑
- 周社文
- 周铮
- 唐燕平
- 唐艳龙
-
-
米冬云
-
-
摘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农林有害杂食性昆虫,属麟翅目灯蛾科,俗名幕白虫,网幕白虫,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后,1周即能够自行取食叶下表皮,而且在取食过程中会通过吐出大量的丝网形成网幕,当虫龄增大时,网幕也会随之增大。幼虫会在网幕内聚合在一起取食,取食时会先从叶缘开始,再吃叶肉,最后只余下叶脉,当叶片全部被吃光后,会再寻找新的寄主。美国白蛾发生时间较为集中,而且为害部位较高,一旦防治不及时,则会快速蔓延,导致病虫大规模爆发。
-
-
娜孜拉·阿克木汗
-
-
摘要:
新疆地区广泛地种植沙棘等相关作物,在对其种植养护中,要着重关注对果实造成影响的虫害等相关内容,特别是针对沙棘绕实蝇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等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进而做出针对性的处理,以确保沙棘作物能够在产量和质量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重点分析沙棘绕实蝇的发生特点、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等相关内容.
-
-
刘刚
-
-
摘要:
甘薯小象甲属于世界性检疫害虫,为了筛选适合湛江等热带地区防治甘薯小象甲的高效、经济、安全的药剂,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以甘薯小象甲成虫为实验材料,对12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
-
-
龚伟荣
-
-
摘要:
南亚果实蝇又名南瓜实蝇,是热带、亚热带瓜果类蔬菜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它取食范围广,主要有葫芦科的南瓜、苦瓜、丝瓜、甜瓜、西瓜等,还可危害茄子、番茄、辣椒等。雌成虫将卵产于幼嫩的瓜果中,孵化出幼虫蛀食果实,受害严重时导致瓜果脱落,整瓜被蛀食一空,全部腐烂;受害轻的瓜虽不脱落,但生长不良,摘下贮存数日就出现腐烂。
-
-
-
张煜琪;
徐富钰
-
-
摘要:
美国白蛾属于世界性的检疫害虫,食性杂,可为害林木、果树、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危及300多种植物。果树类以苹果、山楂、桃、李、海棠等受害重;林木以糖槭、桑树、百蜡等为重,其次是杨、柳、榆、槐等。白蛾5龄后分散转移时,可侵入附近粮田、菜地为害。
-
-
罗立平12;
王小艺1;
杨忠岐1;
赵建兴2;
唐艳龙3
-
-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原产地和侵入地均肆虐成灾,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害虫。20 世纪 90 年代光肩星天牛随木材和木质包装箱传入美国并建立种群,随后在加拿大和部分欧洲国家也有该虫危害的报道。光肩星天牛生活隐蔽,防治非常困难,因天敌昆虫可通过自主搜寻并寄生寄主实现对该虫的持续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对光肩星天牛防控效果更为良好。当前,我国广泛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pupariae Yang et Yao)防治光肩星天牛,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近年来相继在该虫原产地发现的奥金小蜂(Oxysychus sp.)和在入侵地发现的密足陡盾茧蜂(Ontsira mellipes Ashmead)皆被认为是可应用于该虫生物防治的潜在优势天敌。通过综述国内外光肩星天牛发生的情况及其生物防治进展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应基于气候变化下研究“寄主植物光肩星天牛天敌昆虫”三者互作关系的生物防治新思路。
-
-
罗立平;
王小艺;
杨忠岐;
赵建兴;
唐艳龙
-
-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原产地和侵入地均肆虐成灾,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害虫.20世纪90年代光肩星天牛随木材和木质包装箱传入美国并建立种群,随后在加拿大和部分欧洲国家也有该虫危害的报道.光肩星天牛生活隐蔽,防治非常困难,因天敌昆虫可通过自主搜寻并寄生寄主实现对该虫的持续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对光肩星天牛防控效果更为良好.当前,我国广泛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防治光肩星天牛,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近年来相继在该虫原产地发现的奥金小蜂(Oxysychus sp.)和在入侵地发现的密足陡盾茧蜂(Ontsira mellipes Ashmead)皆被认为是可应用于该虫生物防治的潜在优势天敌.通过综述国内外光肩星天牛发生的情况及其生物防治进展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应基于气候变化下研究"寄主植物-光肩星天牛-天敌昆虫"三者互作关系的生物防治新思路.
-
-
-
-
刘晓飞;
叶辉
- 《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番石榴实蝇是重要检疫害虫,属于近20余年来侵入我国的重要有害实蝇,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仅分布于云南。本文基于云南番石榴实蝇地理分布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近几年番石榴实蝇系统诱捕监测结果,研究了番石榴实蝇在云南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分析了番石榴实蝇在云南垂直分布的上限及其热量指标状况。
-
-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为害250多种瓜果蔬菜,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桔小实蝇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风险性评价,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
-
徐卫;
叶启贤;
管良华;
张生芳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大谷蠹(Prostephanus truncatus(Horn))是玉米和木薯的主要储粮害虫,并被列为我国的检疫害虫.在最适温度(27~32°C)和相对湿度(70﹪~80﹪r.h.)条件下,P.truncates极有潜力从国外传入海南岛,因为海南是热带地区,它也生产玉米和木薯.根据这种害虫的发生条件,我们对此虫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发现: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检疫措施,大谷蠹有入侵海南并传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