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管理
林火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测绘学、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721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防护林科技、林业调查规划、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消防协会2001年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等;林火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舒立福、林其钊、王明玉等。
林火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7214篇
占比:99.96%
总计:287336篇
林火管理
-研究学者
- 舒立福
- 林其钊
- 王明玉
- 任晓宇
- 田晓瑞
- 胡海清
- 李世友
- 李全斌
- 王海晖
- 王秋华
- 冯金凯
- 刘文汉
- 吴丽萍
- 姚树人
- 孙大庆
- 孙龙
- 孟永庆
- 屈宇
- 张志
- 彭徐剑
- 文定元
- 李福强
- 桂先群
- 毛丽君
- 白夜
- 等
- 范维澄
- 袁春明
- 郑焕能
- 金可参
- 金文斌
- 马慧英
- Chen Ke-Ping
- 仝艳民
- 何诚
- 俞新水
- 傅树学
- 关山
- 冯仲科
- 冯春罡
- 冼欣颜
- 刘世远
- 刘俊国
- 刘凯
- 刘博
- 刘庆照
- 刘志忠
- 刘晓东
- 刘森仁
- 刘维军
-
-
张思玉
-
-
摘要:
森林防火工作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实施“高压防火”策略,但是重大火灾依然频发,造成大量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命财产损失。这与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认识误区有关。因此,有必要厘清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本文结合山西、北京、四川等地发生的重大森林火灾案例,从对林火和森林火灾的认识、对“预防”与“扑救”的认识、职业化及专业化建设问题、扑火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问题等4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当前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并分析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根源;最后提出走出上述误区的战略。以期展开学术讨论和争鸣,群策群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升我国林火管理水平。
-
-
白夜;
王博;
武英达;
刘晓东
-
-
摘要:
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持续燃烧的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在整理2021年全球森林火灾案例(北美洲、南美洲、地中海沿岸、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的基础上,从火灾时间延长、火灾范围扩大、火灾损失严重、释放有害气体、影响社会秩序、威胁遗产安全等6个方面分析火灾爆发特点,从极端天气增加、可燃物干燥易燃、野外火源增多、应对能力不足等4个方面分析火灾爆发原因,并结合多年森林灭火实战经验,提出应对策略,为火灾巨灾防控提供依据。
-
-
刘维军
-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损失日益严峻.为减少林火的发生和降低森林火灾的危害,需要明确起火原因,加强防控和宣传.本文根据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火管理实际情况,提出加大防火立法宣传,加强科学监测,提高扑火手段,增强可燃物和火源管理能力,减少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建议.
-
-
高超
-
-
摘要:
林火管理课程对从事森林经营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在涉林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高校林火管理课程普遍存在的综合性强、缺乏实操、知识更新慢和学生被动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文章提出教师课前应改良教材,课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互换、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后增加实习课时并适当改变课程评价方式,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为切入点为涉林综合性大学林火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林火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
-
冼欣颜
-
-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GIS)的基础通常为地理空间数据,是一种在计算机软件的保障下,对空间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显示、分析、模拟、操作、管理与收集,同时向使用者提供精确的动态地理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的系统,其在林火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林火管理效率,进而降低林火发生概率.基于此,主要对GIS在林火管理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分析GIS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应用GIS进行森林火险区划、林火预测预报和林火设施的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
-
-
彭徐剑;
吴建国
-
-
摘要:
基于ArcGIS、Excel等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手段,对江西省2011-2018年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起火原因、时空分布等特点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火灾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在此年间共发生火灾202次,上坟烧纸、烧荒烧炭和野外吸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数的29%、17%、14%;森林可燃物中主要以中熟林、幼龄林、杉木及马尾松为主要树种;森林火灾多集中在上半年,尤其1-4月,下半年较少;每天的12-18时为火灾高发时段,22时至次日6时火灾发生次数较少;上饶市、吉安市发生火灾次数最多,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上饶市117°48'E,28°19'N处和萍乡市113°46'E,27°42'N处.本研究可为山地丘陵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
-
柳春鹏;
陈祖海;
廖瑜俊;
夏丽敏;
蓝勇军
-
-
摘要:
景宁县依据山区特色开展引水灭火管网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认为管网建设地选择主要应考虑森林资源、水资源、交通条件、人为活动和管护面积5个方面.依据建设的经验,讨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技术要求以及工程建设取得的应有效果,并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做了阐述.
-
-
王海晖;
宋志龙;
王振师;
李小川
-
-
摘要:
由林火生态学观念出发,展示林火生态基本要素和在生态保护中的地位,研讨林火管理目标定位和工作策略.目前管理体系中过于看重森林资源特性,忽视其自维持生态系统特性,相应产生对火源管理和火灾现象处置的极端理念,造成目前不计代价、有火必救和救必彻底的森林消防管理格局.缺少必要的可燃物管理主导的森林生态维护,仅仅着力于林火应急响应力量提升和火灾的控制,必然引起森林生态健康失衡,更因长期可燃物积累导致难以控制超大规模火灾的发生并由此产生难以估量的火灾损失及处置和善后费用,这已被近年国内外典型火灾案例所证实.加强森林可燃物管理和相关防火技术的落实,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健康的长期稳定,有效降低重特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实现人与森林生态和谐与共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
-
-
王海晖;
翟春婕;
毛丽君;
姚树人
-
-
摘要:
森林和村镇结合部属非常特殊地域,以往统计出98%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直接与此地域关联,火灾防治工作难度高.对于单一火灾案例来说,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均经历火源准备、一次引燃和二次引燃三个基本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拥有丰富的细节.基于此原理,提出一套调查结合部火灾现场的方案,以了解特定火灾案例发生和演化过程及其机理.通过采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深入认识结合部火灾特点以及结合部火灾向森林火灾转变的条件,由此建立起结合部火灾防治新理念和新思路,并开发经济有效的火灾防控技术和措施.本调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以最小投入解决火灾防治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
-
-
白夜
- 《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03年
-
摘要:
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森林防、灭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森林可燃物类型的灭火技战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云南、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四省区的重点火险区1991~2001年的火灾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灭火的原理、方法、原则入手,首先对我国主要森林可燃物分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采伐迹地、塔头草甸等五个类型进行了分类.其次对现有的灭火技术、灭火基本战术进行了全面总结.第三将十种灭火技术、六种灭火基本战术应用于五种不同森林可燃物类型.最后在灭火技战术研究中,得出了五种不同森林可燃物类型灭火技战术及林火管理措施.
-
-
-
-
-
-
-
-
-
-
-
-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3-01-06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森林火灾防控管理系统,涉及森林防火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表壁活动插设有螺纹杆。首先每隔段距离在森林里设置一座本装置,首先启动第一架无人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底部的摄像机能仔细的观察下方森林的情况,无人机顶部的空气检测仪可以检测空气中的PM2.5浓度,从而可以检测森林中是否有火灾发生,当无人机飞至下个检测点时,无人机就会降落在当前装置空闲的停机坪处进行充电,而另一架无人机就会起飞继续对森林进行防控,这样就可以对森林进行长时间的检测,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防控范围有限,而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太差,导致装置无法长时间有效的对森林火灾进行防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