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孕期

晚孕期

晚孕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专利文献382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晚孕期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志勇、张天艳、陈小平等。

晚孕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15.49%

专利文献>

论文:382 占比:84.51%

总计:452篇

晚孕期—发文趋势图

晚孕期

-研究学者

  • 姚志勇
  • 张天艳
  • 陈小平
  • 张玉
  • 文华轩
  • 李肯立
  • 李胜利
  • 杨慧霞
  • 谭光华
  • 陈益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敏; 韩锡铁; 胡大海
    • 摘要: 目的:探究晚孕期脐带绕颈缠绕类型与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比值(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已确诊为脐带绕颈的晚孕期产前检查孕妇66例,依据脐带绕颈缠绕类型分为三组,L型纳入L组(n=6),C型纳入C组(n=47),α型纳入α组(n=13),所有孕妇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胎儿UA、MCA血流参数,另分析不同类型脐带绕颈缠绕类型与胎儿UA、MCA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胎儿UA中RI、PI、S/D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组胎儿MCA中RI、PI、S/D参数均高于L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的RI、PI、S/D呈正相关(r=0.32、0.35、0.32,P均0.05),与MCA的RI、PI、S/D呈正相关(r=0.68、0.54、0.72,P均<0.05)。结论: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MCA血流参数与UA相比更加明显,α型脐带绕颈可导致胎儿发生不良预后,需给予积极重视。
    • 欧有良; 肖超群; 马志芳; 杨慧明; 都萍萍; 李秀芳; 徐珊; 周燕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晚孕期死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死胎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市3家医院晚孕期宫内单胎死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产妇一般资料、胎儿宫内死亡相关因素、死亡前的首发症状,并对有明确死因与不明原因死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晚孕期宫内死胎死亡相关因素:产妇因素中糖尿病占12.05%居首位,胎儿因素中胎儿生长受限居首位占1.37%,胎盘因素中胎盘梗死占7.67%居首位,脐带因素中脐带血栓占20.27%居首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脐带血栓20.27%、糖尿病12.05%、胎盘梗死7.67%。死亡前首发症状,Ⅱ级胎监占比高达60.27%。不明原因死胎亚组孕周四分位数/中位数为32.00~35.35/33.00早于有明确死因亚组34.00~37.60/35.60、不明原因死胎死亡时间均在20:00~8:00之间、胎动无明显变化、95.90%为Ⅱ级胎监,与有明确死因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脐带血栓、胎盘梗死高风险产妇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重视晚孕期胎监的细微变化及低危妊娠孕32.00~35.35周之间的Ⅱ级胎监,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以降低晚孕期宫内死胎发生率。
    • 吕奎; 李振兴; 梁理娟; 关秋娴; 陈伟香
    • 摘要: 目的:分析晚孕期胎儿大脑中动脉与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的80例孕晚期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参与对象,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为高危缺氧的36例孕妇纳入观察组,另将正常妊娠的44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大脑中动脉与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进行比较,并对大脑中动脉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比值进行计算.结果:观察组MCAPI、RI、S/D等参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其UtAPI、RI、S/D等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CA/UtA-PI、MCA/UtA-RI、MCA/UtA-S/D等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大脑中动脉与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在孕晚期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症状,为高危孕妇的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
    • 彭安湘; 刘发芝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腔内、经会阴超声联合诊断晚孕期前置胎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于2018年6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孕期前置胎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经腔内与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单独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方式对前置胎盘的检出情况、前置胎盘分型诊断结果情况.结果:联合诊断方式对前置胎盘的检出率及前置胎盘分型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方式,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腔内、经会阴超声联合诊断晚孕期前置胎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张婷丽
    • 摘要: 目的 建立安徽省阜阳地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为妊娠妇女甲状腺疾患的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指导优生优育.方法 选取在本院孕检的健康孕妇430例为研究组,分为妊娠早孕期(1~13周)、中孕期(14~28周)、晚孕期(28~40周)三组,其中早孕期130例、中孕期178例以及晚孕期132例;另外选取在本院检查的非妊娠健康女性共148例为对照组,分析和建立早、中、晚孕期及正常女性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区间,采用中位数M与百分位数(P2.5~P97.5)方法来表示,比较三组研究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对照组水平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孕早、中、晚期妇女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参考区间分别为1.68(0.44~3.45)mU/L,2.17(0.68~4.21)mU/L,2.39(0.62~3.78)mU/L,对照组TSH参考区间为2.14(0.82~4.24)mIU/L;(2)早、中、晚孕期妇女的TSH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早孕期妇女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4.74(3.61~5.58)pmol/L、中孕期妇女的FT34.31(3.40~5.23)pmol/L、晚孕期妇女的FT34.02(3.34~4.82)pmol/L.早孕期妇女游离甲状腺素(FT4)16.65(11.64~20.84)pmol/L、中孕期FT414.88(11.77~19.42)pmol/L、晚孕期FT414.34(10.81~18.32)pmol/L,早、中、晚孕期妇女的FT3与FT4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早中晚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范围有别于非妊娠期的健康妇女,因此建立妊娠不同孕期的甲状腺指标参考区间对孕妇产检时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以及优生优育有参考价值.
    • 冯蕾; 王琼; 李焕菊; 赵红岩
    • 摘要: 目的:比较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羊水内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动脉的血流参数及脐血管走行情况,观察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9月及2021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38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1周的晚孕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带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Y)、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等血流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验证胎儿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游离段脐血管与绕颈段脐血管的走行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孕妇羊水内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动脉的PSV、EDV、MV、RI和PI无统计学差异(P>0.05),游离段脐动脉S/D较绕颈段脐动脉高(P<0.05).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S/D、RI及PI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0.11和0.09,P均>0.05).绕颈段脐血管中走行直者(33例,占86.84%)多于游离段脐血管中走行直者(12例,占31.58%).结论: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宜同时选取其游离段脐带及绕颈段脐带测量脐动脉血流参数,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及时诊断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陈益明; 黄建霞; 施晓春; 何佩; 沈涌海
    • 摘要: 目的 评价妊娠第28~32周孕妇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9年4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299例孕妇资料,其中1705例为正常孕妇(对照组),299例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GH)(GH组),158例孕妇患有子痫前期(PE)(PE组),137例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SPE)(SPE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晚孕期母血浆DD水平对HDP的诊断价值.结果 GH组、PE组和SPE组的DD水平分别为1730μg/L、1950μg/L和2030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5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对GH、PE、SPE的诊断价值方面,晚孕期母血浆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0(0.525~0.595,P=0.001)、0.614(0.567~0.660,P<0.001)、0.640(0.589~0.692,P<0.001),当晚孕期母血浆D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25μg/L、1875μg/L、1795μg/L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46、0.389,0.544、0.652,0.635、0.624.结论 晚孕期母血浆DD水平对HDP具有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