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
无乳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227334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华妇产科杂志、当代畜禽养殖业、兽医导刊等;
无乳的相关文献由6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刚、卢迈新、可小丽等。
无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7334篇
占比:99.95%
总计:227446篇
无乳
-研究学者
- 刘志刚
- 卢迈新
- 可小丽
- 梁万文
- 陈明
- 刘天强
- 李安兴
- 李莉萍
- 王瑞
- 甘西
- 肖丹
- 黄婷
- 曹建萌
- 黄冠军
- 李健
- 陈福艳
- 雷爱莹
- 朱佳杰
- 王淼
- 阳涛
- 于华华
- 张德锋
- 苏友禄
- 黄凌远
- A·梅克
- E·纳吉
- M·汉纳
- M·霍基
- S·卡伦达
- S·普拉斯托莫斯基
- 孙承文
- 巩华
- 敬小兵
- 易弋
- 朱华平
- 李大宇
- 杨弘
- 汪开毓
- 祝璟琳
- 罗永巨
- 罗福广
- 肖炜
- 赖迎迢
- 邹芝英
- 陶家发
- 高风英
- 黎娅
- D·罗比雄
- 冯娟
- 刘婵
-
-
陈生
-
-
摘要:
想要有效的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母猪的繁殖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对于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养猪场的繁殖上依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母猪延迟发情、部分断奶后的母猪乏情、一些生产后的母猪有子宫炎、少乳甚至无乳的情况发生,对于母猪乏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延长了生产的天数,对于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
黎志勇
-
-
摘要:
随着养猪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疾病的发生率也提高,尤其是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表现为母猪无乳、流产、死胎、畸形胎、屡配不孕等现象。此病的病因较多,通常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并且也较为复杂,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要积极防治此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免疫工作,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
任学涛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集约化的生猪养殖场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母猪产后缺乳、无乳,会导致仔猪存活率较低。文章主要阐述了靖远县生猪养殖中母猪产后缺乳、无乳的发病经过,结合生猪养殖实践,分析母猪产后缺乳、无乳的原因,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探究母猪产后缺乳、无乳症的预防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
-
-
-
傅家骊
-
-
摘要:
母牛在生产后气血不足,导致乳汁极少,甚至完全没有,这就叫缺乳也叫无乳.不过母牛在生产后的2到3天,乳汁少也不一定是患病,这需要养殖人员注意鉴别,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诊断并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对病因,症状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以中药为主的防治方法,以增加乳汁产量.
-
-
林海涛;
张继宏
-
-
摘要: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母猪产后无乳、 少乳现象较为普遍.该病主要造成仔猪饥饿,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导致母猪产后无乳、 少乳的因素很多,笔者在长期教学及生产实践中对该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
-
张子兰
-
-
摘要:
近年来,母猪产后无乳、泌乳分泌不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不仅影响着仔猪哺乳,同时也影响着母猪健康.因此积极做好分析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猪无乳及泌乳分泌不足的诊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
-
-
要瑞丽
-
-
摘要:
一、立题依据及目前现状近年来很多猪场存在着严重的怀孕母猪保健方面的问题和难题,比如母猪产前不食,妊娠后期饮食大幅度下降、不食而体温不高,出现便秘,短的7-8天,长的达到1个月,喜欢卧地或时卧时起,病程后期猪消瘦、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等,可能造成死胎、弱胎、难产、无乳、成活率低,仔猪腹泻等一些列后果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了猪场盈利。
-
-
高爽;
孙晓娟;
柳中洋;
丛桂敏;
阮强
-
-
摘要: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孕晚期妇女携带B群链球菌(GBS)不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各型别间的耐药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就诊的19122例孕晚期妇女中经细菌鉴定为GBS阳性,以居住沈阳地区3年以上的孕妇携带的GBS纯培养菌株为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确定GBS的血清型,比较不同GBS血清型的耐药率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19122例孕晚期妇女中GBS阳性者572例,GBS携带率为3.0%.源自沈阳地区的251株纯培养菌株中,GBS血清型以Ⅰa(44.22%)、Ⅴ(38.65%)、Ⅲ(13.94%)为主,并发现与血清型Ⅴ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血清型NT.未发现血清型Ⅰa、Ⅲ、Ⅴ和NT存在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对4个血清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型Ⅰa、Ⅲ、Ⅴ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Ⅰa、Ⅲ、Ⅴ和NT 4个不同血清型的孕晚期妇女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23.42%、34.28%、10.31%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8,P=0.011).结论:沈阳地区GBS携带率为3.0%,血清型Ⅰa、Ⅴ和Ⅲ为主,且各血清型间不存在耐药差异.应重视孕晚期妇女GBS的筛查工作,根据筛查结果针对性地给予抗感染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