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专利文献23557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理论与当代、社会科学家、天府新论等;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付蓉、冀明德、刘好强等。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557篇
占比:99.48%
总计:23679篇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学者
- 付蓉
- 冀明德
- 刘好强
- 吴小伟
- 姜雪文
- 孙吉信
- 尹华光
- 尹美菊
- 张兆干
- 张凯瑞
- 李旭欣
- 熊元斌
- 白凯
- 程庆
- 简正军
- 聂献忠
- 胡志毅
- 胡静
- 郑松
- 黄伟
- 乌日娜
- 乔佃锋
- 于建成
- 付文超
- 任洁
- 何婷
- 何昂
- 余昌国
- 俞锦标
- 倪珊珊
- 出席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代表团
- 刘永忠
- 刘江海
- 刘长春
- 包军军
- 卓琦
- 吕才
- 吴俐霓
- 吴国琴
- 吴易明
- 周利敏
- 周玲强
- 周雅金
- 和平
- 唐业喜
- 姚云贵
- 姚应生
- 姚明广
- 姚素英
- 孙亚琴
-
-
吴俐霓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常见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旅游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除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旅游观光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浪费、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成为了现阶段阻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电池技术的推广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
-
任洁
-
-
摘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
-
-
包军军;
白凯
-
-
摘要:
旅游业极易受经济衰退、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外部不可控事件影响,在极端情况下,全球旅游业都会受到波及。各类危机给旅游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由于危机的多样性、广泛性和事前控制效果的有限性,没有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在绝对意义上避免危机影响,危机后的恢复成为全球旅游网络共建的一致挑战。探索旅游危机恢复现象内在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和外在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进而指导旅游行业有序高效实践,是在全球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当下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在将来应对各类危机的必要准备,更是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命题。
-
-
白凯
-
-
摘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有了新的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万亿元,增长31.0%。这虽与疫情前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也表明我国旅游业已在实现缓慢复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提升恢复效率、保证恢复质量以及培育旅游业韧性成为当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
贾彩霞;
杨可
-
-
摘要:
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未能发挥应有的产业带动效应,如何解决贵州山地旅游所遇瓶颈和问题,推动山地旅游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前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9年我国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提供指导意见。
-
-
金准
-
-
摘要: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面对“双碳目标”,我国旅游业将实现高质量转型。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增长方式上相对传统,降碳潜力巨大。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要明确和实现旅游领域的“两碳”目标,就面临多重挑战。为此,转型升级就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
-
本刊评论员
-
-
摘要:
青海,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穿越时空的丝路南线、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在这里交融汇合,“地球的最后净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集山宗、水源、异域、净土等诸多特点于一身,为人们提供最为珍稀的旅行体验,征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们。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