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
上都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1年内共计192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5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074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经济技术协作信息、企业家信息等;
上都的相关文献由1693位作者贡献,包括奕琦、张帆、孟莎美等。
上都
-研究学者
- 奕琦
- 张帆
- 孟莎美
- 王双梅
- 王小柔
- 佚名
- 张冬娈
- 六六
- 史玉柱
- 张琦
- 晨曦
- 李晓东
- 李迪
- 罗塞尔·索脱
- 胡乾桂
- 蒋子龙
- 邹十践
- 丁永勋
- 党保国(编译)
- 冯仑
- 冯冰
- 冯立升
- 冯雁军
- 刘伟
- 刘夏钰
- 刘峥
- 刘畅
- 刘艳红
- 刘荣巧
- 刘锐
- 利芬萍
- 卢秀华
- 史丽华
- 叶檀
- 周岩
- 周祥生
- 周鸿祎
- 姜学科
- 家棋
- 崔建玲
- 崔瑞雪
- 崔雪松
- 张世普
- 张发财
- 星竹
- 朱晓培
- 李小林(编译)
- 李小红
- 李海生
- 李猜猜
-
-
姜学科
-
-
摘要:
翰林国史院是忽必烈即位后在王鹗建议下设立的文化机构,合唐宋辽金四朝的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为一,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蒙元政权的独特性和元初政局的复杂性,现存史料对元代翰林国史院设立过程的记载多有语焉不详甚至相互抵牾之处。经过综合考察可知,以至元元年(1264)九月立官署为界,元代翰林国史院分为初步设立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正式设立后,随着两都制的确立,该机构的主体于至元二年(1265)迁至燕京,至元四年(1267)又迁至大都新城。
-
-
姜学科
-
-
摘要:
翰林国史院是忽必烈即位后在王鹗建议下设立的文化机构,合唐宋辽金四朝的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为一,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蒙元政权的独特性和元初政局的复杂性,现存史料对元代翰林国史院设立过程的记载多有语焉不详甚至相互抵牾之处.经过综合考察可知,以至元元年(1264)九月立官署为界,元代翰林国史院分为初步设立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正式设立后,随着两都制的确立,该机构的主体于至元二年(1265)迁至燕京,至元四年(1267)又迁至大都新城.
-
-
王英维
-
-
摘要:
"商都"一词来源于蒙语是对滦河水漩的称谓,而不是满语.其一词多义,可以指激流湍急的水漩,也可以指有水漩的河流及平地泉水.在清代早期商都牧厂被称作上都牧厂,其名字来源于上都河,与上都城没有关系.上都牧厂与达布逊诺尔牧厂各有辖地,是分立的两个牧厂,从雍正朝开始两者合称为一个牧厂.到乾隆朝上都达布逊诺尔牧厂一律改称商都达布逊诺尔牧厂.由于商都达布逊诺尔牧厂名字较长,故清代官方来往文书中难免简略,至嘉庆朝以下牧厂多数简称为商都牧厂,总管皆称商都牧群总管.1916年该牧厂正式定名为商都牧厂.商都本来就是上都的转音,上都河是依蒙语来命名的,而上都城是依汉语来命名的,虽然两者皆称上都,译成蒙语读作angdu,但所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这只系历史的巧合.
-
-
王双梅
-
-
摘要:
在元代,上都因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文化文学活动中心,每年都有大批文人聚集于此,进行丰富的文学活动,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元代文坛极具影响.上都位于金莲川草原,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前往上都的文人无不深感身处异地的乡关之远与羁旅之苦;上都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的草原帝都,文人在草原生活期间,也普遍感受到各种不适.与以往历代相比,元代文人的草原之旅所展现的思乡之情,不仅较一般意义上远游者的乡愁更浓重,还更突出自己"客"的身份,"客愁"是其核心情感元素,这与文人对草原文化的隔阂以及元代蒙古族政权用人制度等关系紧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