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良外剥内扎术

改良外剥内扎术

改良外剥内扎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97944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中医外治杂志、基层医学论坛、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豫、冀、鲁、陕四省肛肠专业学术交流会暨高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中国中医肛肠教育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等;改良外剥内扎术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兆明、刘纪锋、牛苏剑等。

改良外剥内扎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7944 占比:99.97%

总计:398061篇

改良外剥内扎术—发文趋势图

改良外剥内扎术

-研究学者

  • 张兆明
  • 刘纪锋
  • 牛苏剑
  • 王玉
  • 仲芳玉
  • 刘斌
  • 刘歆
  • 叶斌
  • 周峰
  • 姚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何聪安; 凌泽文; 温中扬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M-M)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其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外科2019年6~8月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使用改良M-M术治疗,B组使用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年复发率、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AC/E).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8.34±27.40)mL,明显多于B组的(117.72±12.11)mL,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48.91±5.94)min、(7.69±1.52)d,明显长于B组的(20.34±2.17)min、(3.84±0.50)d,住院费用为(4192.12±387.60)元,明显少于B组的(8123.06±764.0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中,A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5.00%,明显高于B组的16.67%,肛门坠胀、腹部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明显低于B组的25.0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中,A组患者排便不净感、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分别为1.67%、1.67%,明显少于B组的11.67%、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AC/E值为46.58%,明显低于B组的8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M-M术与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改良M-M术出血量较多、术后恢复较慢,而PPH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各有优缺点,但改良M-M术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刘丽霞
    • 摘要: 为观察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肛门疼痛、出血、肛门坠胀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门坠胀感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出血,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庆朋
    • 摘要: 目的:探究混合痔患者运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各78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较高,并发症发生率(6.41%)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运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 谢帮富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9例多发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改良外剥内扎术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梁桃军; 李海旭; 董升云
    • 摘要: 目的 研究环状混合痔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弹力线套扎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院内的环状混合痔者,抽取样本量为8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40例为参考组,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弹力线套扎术的4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主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环状混合痔者治疗时出血量为(12.47±2.06)mL,花费的手术时间是(20.76±3.62)min,形成的瘢痕面积是(6.04±0.33)cm2,创口愈合时间是(10.86±2.15)d,住院时间是(3.38±0.82)d,数据比之参考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6、19.773、24.176、20.910、8.562,P<0.05).研究组创面疼痛感、肛缘水肿、排便出血所获得的症状评分在术后1 d分别是(3.84±0.67)分、(1.52±0.60)分、(2.13±0.46)分,3项数据在术后5 d分别是(2.99±0.48)分、(0.88±0.44)分、(1.68±0.27)分,数据比之参考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6、4.596、7.254、12.080、8.088、5.077,P<0.05).研究组所获取的治愈率数据是97.50%,和参考组的此项数据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5.00%为研究组的并发症数据,25.00%为参考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治疗过程有复杂性,单纯的外剥内扎术疗效有限,辅以弹力线套扎术有强化疗效的作用.
    • 李华转; 郁懿; 张燕宾; 章蓓
    • 摘要: 痔病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或便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欠佳时手术是治疗痔病的关键.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之一,但其创面大、并发症多、愈合慢等缺点使部分临床工作者将其束之高阁,纷纷选择痔微创手术.不过单一的痔微创手术往往达不到理想疗效,尤其是合并明显外痔者,且吻合器手术价格较为昂贵.改良外剥内扎术不仅可以保留传统术式"简、便、效、廉"的优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术式的缺点,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研究并探索.
    • 牛婧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症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7例重症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外剥内扎术)和观察组(n=63,改良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症环状混合痔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 舒子龙; 徐亚宏; 汪明; 罗艳; 马深; 贾旗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高位多点悬吊加改良外剥内扎术与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R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行高位多点悬吊加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和对照组(n=40,行RP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一次排粪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总满意度(95%vs.77.5%)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位多点悬吊加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可获得与RPH相似的临床疗效,均可治愈疾病,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好,利于患者恢复;且前者在减轻第一次排粪疼痛方面略优,住院治疗花费更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