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油采收率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415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1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应成、张卫东、沙鸥等。
提高原油采收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4152篇
占比:99.90%
总计:144296篇
提高原油采收率
-研究学者
- 李应成
- 张卫东
- 沙鸥
- 沈之芹
- 汪卫东
- 刘涛
- 王静
- 鲍新宁
- 吴晓玲
- 李彩风
- 吴欣悦
- 宋欣
- 徐登霆
- 徐鹏
- 李斌
- 郭辽原
- 何秀娟
- 刘春德
- 宋永亭
- 巴燕
- 李宜强
- 李希明
- 潘永强
- 王刚
- 赵福麟
- 佘跃惠
- 俞理
- 冯云
- 刘哲宇
- 周斌
- 孙刚正
- 宋智勇
- 张忠智
- 徐泉
- 徐闯
- 李振泉
- 李莉
- 段传慧
- 王德民
- 虞辰敏
- 陈涛平
- 高光军
- 倪方天
- 刘琴
- 吴文祥
- 宋新旺
- 宋绍富
- 崔庆锋
- 张强
- 张继红
-
-
吴国鹏;
张福玲
-
-
摘要:
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活性高且数量占比大,通过表面改性可在同一纳米材料上集成多种驱油功能,纳米驱油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简要介绍了驱油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综述了零维、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在油田驱油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讨论了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应用面临的四方面挑战,即纳米材料驱油理论有待突破、纳米材料制造成本高、油藏条件下纳米材料的分散稳定性以及纳米材料与采出液分离及循环利用。综合油田开发需求与纳米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油田纳米驱油技术“复合功能”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复合功能”是指通过化学改性在纳米材料上集成剥离原油、捕集、聚并油滴等多种功能;“智能化”是指借鉴超分子化学手段,设计合成在油/水界面处堆积密度可调的柔性纳米材料,赋予其在储层中“智能”调剖功能,达到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
-
-
-
付健;
胡琳琪;
张凡;
孙珊珊;
董浩;
佘跃惠
-
-
摘要: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生物酶提高原油采收率(EEOR)方法,生物酶是环境友好的生物活性分子,在极低浓度下就可以起驱油作用。阐述了生物酶驱油的4个主要机理:(1)改变润湿性。生物酶通过在岩石表面形成蛋白质膜,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使其更接近亲水状态。(2)降低界面张力。通过乳化作用降低原油的黏度或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流动性。(3)渗吸作用。在致密油藏及页岩地层等非常规油藏中,生物酶可以通过渗吸作用驱油。(4)降解作用。生物酶通过降解原油中的多环芳烃大分子组分为小分子组分,脱除有机硫、氮化合物和金属镍、钒等,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常规油藏中,生物酶主要通过改变润湿性和降低界面张力驱油;在非常规油藏中,主要通过渗吸作用和降解作用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油藏本源菌产嗜热酶对EEOR具有增效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生物酶与绿色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提高EEOR的应用效率。
-
-
潘一;
廖松泽;
杨双春;
NIGMATULLIN Dinar;
李敏;
李存磊
-
-
摘要:
近年来,油田采油过程对驱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纳米材料是从微观角度提升驱油剂性能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如表面接枝改性、构造核-壳分子结构等,以及将纳米材料与其他驱油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复配,可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稳定泡沫等方面推动原油流动,可见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纤维素、聚合物纳米微球、纳米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驱油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解析了其研发中的瓶颈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评述了各种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抗温、抗盐等性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
张立;
张卫东;
沙鸥;
李应成
-
-
摘要:
在常规驱替流体中加入纳米颗粒可提高原油采收率,但常规纳米颗粒分散性较差,易发生团聚堵塞孔隙,且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有限,因此纳米颗粒的改性逐渐成为研究重点.重点介绍了纳米SiO2颗粒、纳米金属颗粒及有机纳米材料的改性方法,包括偶联剂改性、聚合改性和表面活性剂改性等,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改性纳米颗粒的发展方向.
-
-
-
-
-
徐兵;
修建龙;
崔庆锋;
俞理;
李亚楠
-
-
摘要:
针对陆梁油田陆9 井区边底水油藏特性,运用聚合物驱等方法提高采收率在该油藏中受限;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分析油藏产出液中微生物四类菌浓度及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确定了激活内源微生物的激活思路.确定以菌浓、原油乳化效果和界面张力作为优化激活剂配方评价的依据;并以物理模拟实验为指导,通过调整激活剂中蔗糖、钠盐的浓度,比较激活剂是否注气两种方式;优化了激活剂配比,进行了激活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陆梁油田陆9井区油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激活剂中蔗糖、钠盐的含量,注入空气,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驱采收率;其中激活剂体系优化选择质量分数0. 55%的蔗糖、质量分数0. 6%钠盐,可提高驱油效率6. 45% ,能较好满足生产效益,为陆梁油田陆9井区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提供了可靠的室内实验依据.
-
-
陶光辉;
李洪生;
刘斌
-
-
摘要:
河南油田已实施聚驱的开发单元中,共有18个区块已经转入后续水驱,聚合物驱后油藏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出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油田生产需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评价了多种聚合物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增黏性以及黏弹性明显优于普通聚合物,其在地下渗流过程中具备更高的流度调整能力及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后注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可再次提高采收率10.5百分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出最佳聚合物驱注采参数,并在下二门油田进行了15口注入井、36口采油井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驱现场应用,现场效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技术可以作为聚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