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排涝泵站

排涝泵站

排涝泵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901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给水排水、广东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与内涝防治技术专题交流会、2009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讨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大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防洪2008年学术年会等;排涝泵站的相关文献由7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吴越、徐辉、柯泽明等。

排涝泵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3.7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8901 占比:96.06%

总计:9266篇

排涝泵站—发文趋势图

排涝泵站

-研究学者

  • 刘吴越
  • 徐辉
  • 柯泽明
  • 刘志淼
  • 张睿
  • 施俊杰
  • 李容芬
  • 何勇
  • 冯建刚
  • 吴树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德璋
    • 摘要: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最初出现时,就已经有了被引入到排涝泵站中的构想,因而在基础技术出现之后就很快被应用。最初在排涝泵站中应用的仅仅是半自动化技术,及至自动化控制技术基本成型之后,具有综合性特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排涝泵站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排涝泵站的运行效率,也为排涝泵站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使排涝泵站在当今社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针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排涝泵站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 彭木站; 臧沛渊; 任威旭; 高婷; 许泽钿
    • 摘要: 排涝泵站智慧运维BIM可视化平台的建设是智慧水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减小可能的洪涝灾害损失、提高水务设施的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水务设施管理运维中由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落后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慢响应等问题,提出了平台架构顶层设计的解决思路,结合当前管理实践,利用平台结合信息领域新兴技术的方法,实现BIM模型可视化、机组运行状态展示、库存资产管理、统计报表查询、人员管理等功能,为智慧运维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工程应用,对后续的智慧水务和水利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可供借鉴的作用。
    • 周立霞; 王蓓
    • 摘要: 一、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为:按设计流量7000m;/s扩挖河道并扩建二河枢纽、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海口枢纽。二河闸闸上引河扩挖2.5km,二河闸闸下至海口枢纽扩挖河道深泓长度162.3km;加高堤防长度295.98km;北堤软土段及淮安枢纽、滨海枢纽、海口枢纽处堤防退建21.62km;南堤防渗处理长度68.076km;修建堤顶防汛道路320.3km;沙土段、软土段迎水侧护坡长度233.61km;小南泓全断面护砌长度132.99km;修建穿堤建筑物28座,处理跨河桥梁15座。影响处理工程包括新建排涝泵站10座、扩建2座,南八滩挡潮闸拆除重建,疏浚河(沟)道152.4km,小型建筑物拆除重建、新建共计159座。
    • 黄锦添
    • 摘要: 城市排涝泵站主要是用于解决由于短时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管网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内涝问题时有发生。解决城市内涝需要科学、系统的规划,除了河道整治、增加调蓄能力及改造排水管网外,末端措施则需要建设排涝泵站增强城市的排涝能力。排涝泵站一般建于城市内河与主要行洪通道交汇处,如何在工程建设与防洪度汛之间取得平衡,就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部位做好进度控制。有鉴于此,以广州市花都区某新建的中型排涝泵站建设过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探讨城市排涝泵站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要点。
    • 马伟栋
    • 摘要: 横琴天沐河排涝泵站采用5台斜式轴流泵,单泵流量18m^(3)/s,电机功率800kW,水泵安装高程-3.5m。通过该泵站水泵选型、泵组参数设计和辅助系统设备设计的介绍和剖析,对排涝泵站水力机械设计进行了总结。
    • 杨玉泉; 张仁贡
    • 摘要: 为解决泵站主机组真机试验困难,无法获取动力特性方程的技术难题,提出一种通过制造厂家提供的模型运转综合特性曲线获取泵站主机组真机动力特性方程的方法。首先,通过模型运转综合特性曲线获取离散特性数据,对其进行二乘法拟合形成泵站主机组模型动力特性方程;其次,通过真机计算机监控历史数据库和泵站运行管理云端数据库,获取静态运行数据样本,采用3次指数矩阵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静态点修正,初步获得泵站主机组真机动力特性方程;最后,将可拓理论与神经网络计算方法相结合,创新一种可拓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实现对初始泵站主机组真机动力特性方程的动态修正,且该方法具有自适应性、自学习性和可拓性等特点。应用实践表明,三次指数矩阵数据处理方法和可拓神经网络训练方法的创新性结合运用,能够较精确、有效、可靠地获取泵站主机组真机动力特性方程,为整个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主机组组合调度和负载优化分配等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 季雪瓜; 张杰; 李刚
    • 摘要: 为保证建基面处于干燥环境,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管涌以及地基承载力下降等情况发生,需对基坑做好降排水工作。探讨了安徽省怀宁县大沙河下游的夏家湖排涝泵站深基坑降排水工程实践经验。该地区砂层中以砂壤土为主,运用深井降水施工技术可有效地将地下水位下降至建基面以下,为排涝泵站土建部分施工提供有利保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降水难题提供参考。
    • 王浪; 姚新丽; 郝新宇; 赵萍; 任涛
    • 摘要: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为解决城市内涝,城市化圩区日益增多,这些地区防洪堤闭合,需要依靠排涝泵站强排。排涝泵站的运行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排涝规模及运行方式。采用理论计算与模型校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城市化圩区排涝泵站设计进行了探索,为类似地区排涝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 杨生意
    • 摘要: 近几年,很多城市在暴雨季节常常会出现严重内涝的情况,解决内涝问题,除了要有合理的排水管道布置,还需要拥有排水效率高的排涝泵站,因此各地都在新建或扩建排涝泵站。建设一座好的排涝泵站要求具有科学的设计理念,合理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本文将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管理经验,探究排涝泵站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水利从业者提供参考。
    • 殷玥; 杨梓轩; 李竹
    • 摘要: 排涝泵站这种类型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长期以来被限定在仅满足生产需求的最低标准上,通过复合化的利用挖掘其公共空间价值,让平日神秘的泵站成为可供市民观察、鼓励公共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