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制度
排污许可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143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化工安全与环境、中国建设信息、资源节约与环保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煤炭深加工领域脱硫脱硝技术及环保投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等;排污许可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柴西龙、敬红、杜蕴慧等。
排污许可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43篇
占比:98.49%
总计:16391篇
排污许可制度
-研究学者
- 柴西龙
- 敬红
- 杜蕴慧
- 王军霞
- 邹世英
- 杨风
- 范登杰
- 邱立莉
- 魏瑞芹
- 黄润秋
- 何文君
- 傅银银
- 冯婧
- 刘文龙
- 华淑艳
- 吕卓
- 吕文杰
- 吕晓君
- 吴铁
- 呙敏
- 唐敏
- 姜欢欢
- 孙伟
- 孙钰
- 宋国君
- 岳蓬蓬
- 希尔克·木拉提
- 张丽萍
- 张健
- 张聪
- 张静
- 成思敏
- 曲迪
- 曹亚首
- 本刊编辑部
- 李丽平
- 李元实
- 李媛媛
- 李峥
- 李曼
- 李永超
- 李海静
- 杜晓峰
- 杨扬
- 杨轶博
- 梁金媚
- 汪劲
- 汪架电
- 涂文秀
- 潘迪
-
-
游思洋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众多环境保护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其能够通过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而明确污染源,可以为污染源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排污许可制度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制度,能够从源头上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可以形成对环境管理的完整链条,有助于高质量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源治理工作。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尚处于各自为战的发展状态,不利于同时发挥两者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简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关理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两者衔接的发展现状,探索两者衔接的路径,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
-
李晓芬;
林军;
杨风;
毕婷婷
-
-
摘要:
现代化社会中,排污许可制度是面对社会的企事业单位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需要向环保部门进行申请,在企事业单位获得排污许可证以后,才能够使用合法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此制度也属于国际范围中广泛使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国家能够依照其存在制定法律规章制度,依法处置不按证排污的企事业单位。值得重视的是,排污许可证不只是排放污染物的重要通行证,其也需要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规定,属于企事业单位在对污染物进行排放时的自律监督管理制度。基于此,本文经过对排污许可制度下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要性及实现对策进行研究,期望以此为将来有关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理论参考。
-
-
龙梅
-
-
摘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人类对自身所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如今,环境也开始反过来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以我国为例,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确实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现阶段我国也已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希望能够进行补救。而将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应用到环保工作当中,能够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便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环保工作有所帮助。
-
-
黄丰华
-
-
摘要:
环评与排污许可的紧密衔接,能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是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对两者衔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如何实现紧密衔接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使两种制度相互融合,简化管理程序,同时也减轻企业的负担。
-
-
杨智盛;
王海峰;
张欣
-
-
摘要:
我国的排污许可制度已经实施了20多年,但由于缺乏政策设计、技术支持和保障,排污许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针对排污许可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就需要国家积极展开研究工作,落实各项政策,使排污许可制度形成分级协作、强化技术支撑、支撑保障的工作格局,支持排污许可制度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实施,制度完备,权责明确,监管有效,形成格局,最终实现“一证式”排污许可证管理模式。
-
-
-
无
-
-
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许可条例》),依法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依法逐步将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单位(以下简称产废单位)的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工业固废)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其排污许可证。(二)实施范围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应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产废单位。对《名录》未作规定但确需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产废单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名录》第八条规定,提出其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建议,报我部确定后开展试点。
-
-
王辉;
李雪晴;
孙凯
-
-
摘要:
随着新一轮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排污许可制度和现有环境政策的衔接也成为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国家也确定了排污许可制度在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此,文章主要对排污许可制度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由来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方法进行了探讨。
-
-
何丽丽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已将330余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排污许可环境监管“全覆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排污许可信息共享平台,严格排污许可证后监管。
-
-
张笑然;
金镜
-
-
摘要:
排污许可制度是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强化排污的责任和管理,为环境管理发挥重要的功能。完善优化排污许可制度,治理固定源污染,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平衡社会利益冲突,从而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分析排污许可制度基层管理与实践,就不断优化和完善排污许可相关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环境质量。
-
-
周强;
何艺;
陈阳;
靳晓勤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排污许可制度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和依法规范企业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实践经验,成为监管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有效手段.我国危险废物产生源制度化管理长期缺乏有效抓手,目前正面临着源头管理严重不足,各地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困境.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将危险废物从源头纳入排污许可制度统筹管理,对企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的行为施行统一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既是切实提高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求,又是实现环保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的大势所趋.为有效实施污染源的“一体化”和全过程管理,本文分析了美国、欧盟以及国内排污许可管理现状,并对将危险废物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了探讨.
-
-
李云燕;
赵晗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两山论”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经济政策的调整,而是要从制度、法律等宏观层面出发,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文明发展体系.本文所关注的是这个体系中的一环——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概念并不新奇,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排污许可制度已经实行多年,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排污许可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直至2014年,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实行排污许可制度,这是排污许可制度首次在具有环境保护基本法性质的法律被提出,也开启了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新篇章.本文即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为契机,梳理我国环境保护实践,讨论我国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政府和企业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分析以“两山论”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在我国的实践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