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肥
拔节肥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3905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民致富之友、大麦与谷类科学等;
拔节肥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伯瑜、夏家超、路原等。
拔节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054篇
占比:99.76%
总计:39149篇
拔节肥
-研究学者
- 周伯瑜
- 夏家超
- 路原
- 俞洪涛
- 农朝庆
- 冯国民
- 冷惠兰
- 凌云
- 刘大榕
- 刘彩红
- 刘春梅
- 南艳文
- 卞同洋
- 叶金森
- 向宁
- 吕昭芹
- 吴建忠
- 周宗民
- 周德超
- 周祥
- 姜广琳
- 姜秀芳
- 姜美玲
- 孙允
- 孙权
- 孙洁
- 孙瑞建
- 孙秀荣
- 孙长贵
- 孟凡武
- 尹名济
- 尹金来
- 崔芳
- 张守福
- 张恋东
- 张树林
- 张玉林
- 张秋
- 张立中
- 忱东
- 戚永春
- 拱国庆
- 支凤高
- 文一
- 曹涤环
- 朱卫生
- 朱小庆
- 朱林
- 朱荣华
- 李惠卿
-
-
董富强
-
-
摘要:
小麦返青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控结合、水肥调控、防病治虫、防止早衰、增粒增质量。”一、拔节期水肥统筹注意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小麦处于拔节期,需要充足的肥水供给。此前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够的地块,都必须在此期浇水和追肥。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
-
-
-
-
摘要:
开春以来,江苏省各地抓住了早春气温回升快和雨水丰裕、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据近期苗情调度分析,全省大面积小麦已普遍进入拔节期,生育进程早于常年、略迟于上年,一、二类苗比例不断提高,达历史最好水平。拔节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进入快速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要抓住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尽快因苗施好拔节肥,加强纹枯病、白粉病等监测与防控,剑叶期适施孕穗肥,抽穗扬花期打好以赤霉病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控战,确保夏熟丰产丰收。
-
-
马兵
-
-
摘要:
开展小麦拔节肥尿素追施方式示范试验,探索其对小麦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拔节肥尿素追施采用机械深施比习惯撒施增加产量23.1公斤/亩,增产率5.07%,增加效益40.82元/亩,效益提高4.75%.
-
-
-
-
摘要:
根据中、强筋小麦产量结构特征、生长发育特性与群体质量要求,合理调整氮肥运筹比例,氮肥后移,氮肥的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即基肥占施氮总量的50%左右;壮蘖肥(3~5叶期前后施用,促平衡、促低位分蘖生长)占10%左右,淮南地区和淮北晚播小麦如果苗期长势平衡可以不施,淮北适期播种小麦应施用。
-
-
-
-
摘要:
全国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拔节,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各地要遵循''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控旺促壮、促弱转壮,节肥增效、绿色防控,稳穗增粒、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强化技术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
-
-
苏为农
-
-
摘要: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江淮地区处于小麦生物学拔节期(倒4叶期,基部第1节间开始伸长),大麦物候学拔节期(倒3叶期,基部第2节间开始伸长),油菜蕾薹期,蚕豆、豌豆现蕾至二次分枝高峰期,露地蔬菜苗期,大棚蔬菜旺长结果期,果树萌芽、开花期,花卉播种育苗期。
-
-
李敏;
武际;
韩上;
雷之萌;
朱卫生;
张秋;
汪建来;
朱林
-
-
摘要:
为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作为冬小麦拔节肥的施用效果,2015-2016年通过在安徽省太和县及宿州市两地布置冬小麦拔节肥控释尿素机施、普通尿素机施和普通尿素撒施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拔节期追施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含量、SPAD值、贮存物质再分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条件较好的太和试验点,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产量比普通尿素撒施和机施分别显著增加7.2%和12.5%,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6.5%和22.6%,经济效益分别显著增加8.3%和11.5%。拔节期控释尿素施用30d后小麦旗叶SPAD值和氮素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控释尿素处理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在降水条件相对较差的宿州试验点,拔节期施用控释尿素的效果不明显。在降水量丰沛或者灌溉条件好的情况下,拔节期施用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能显著促进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用效果较佳。
-
-
-
-
摘要:
目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西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长江中下游、黄淮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加强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
-
杨地龙
-
-
摘要:
淮麦33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5。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9公斤,较对照淮麦20增产6.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