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精度
打印精度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轻工业、手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190629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包装、制造技术与机床、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等;
打印精度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玉春、汤振华、赵一姣等。
打印精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629篇
占比:99.94%
总计:190745篇
打印精度
-研究学者
- 孙玉春
- 汤振华
- 赵一姣
- 陈艳
- 梅明
- 段轶豪
- 白鹤飞
- 马珂楠
- magnum
- 何至立
- 刘晓晶
- 吕佳峰
- 吴植英
- 周佳恺
- 周金成
- 周长秀
- 周震鑫
- 孙亚坤
- 孙明辉
- 季冰
- 小虫
- 张承彬
- 张朝标
- 张毅
- 张靖
- 彭俊甲
- 方应龙
- 曾庆涛
- 朱科军
- 李业丽
- 李响
- 李小兰
- 李川
- 李林芯
- 李湘淇
- 李科
- 李龙良
- 林嘉煌
- 梁锐鑫
- 汤庆佳
- 沈林
- 潘金龙
- 王勇
- 王图南
- 王晗
- 王炳生
- 王肖骏
- 王英博
- 申启访
- 白见福
-
-
王宁;
蔡长龙;
王莉;
于轶蓉
-
-
摘要:
为抑制玻璃浆料的过固化现象,提高玻璃的光固化打印精度,分析了染色剂对玻璃浆料透射深度的影响;通过打印实验,测试了不同含量染色剂对材料透射深度及临界固化时间的关系,对比了不添加染色剂玻璃浆料及添加染色剂玻璃浆料时的打印尺寸精度;运用热重分析仪测定了打印件热反应过程,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研究了染色剂对最终制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染色剂降低了材料的透射深度,提高了材料的临界固化能量,抑制了过固化现象。添加染色剂的玻璃浆料的打印尺寸精度相较于不添加染色剂的玻璃浆料提高了10%左右,且可以打印出更小尺寸的结构。染色剂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完全去除,不影响最终制件的结构、晶态及透明性。
-
-
范东翠;
陈慧芝;
郭超凡;
张慜
-
-
摘要:
为开发结构稳定性强的健康食品,以马铃薯淀粉为基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蓝莓果粉来开发3D打印用蓝莓果粉-马铃薯淀粉混凝体系,并对打印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果粉的添加量显著影响混凝体系的流变特性、水分状态分布及3D打印特性,其中,向马铃薯淀粉中添加20%蓝莓果粉时3D打印精度最高;打印速度25 mm/s,填充率50%,喷嘴直径为1.2 mm时打印效果较好。
-
-
麦麦提热伊木江·图尔;
乌日开西·艾依提
-
-
摘要:
DLP(数字光处理技术)是一种以面曝光的方式逐层成型的3D打印技术。在DLP的3D打印工艺过程中,当分层厚度确定时,零件的打印精度主要取决于曝光时间和成型方向。设计一个测试试样,研究了采用DLP工艺打印珠宝树脂材料过程中的单层曝光时间和零件成型方向对不同特征打印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采用的珠宝铸造树脂曝光时间较小时固化不充分,导致尺寸误差大,单层曝光时间设为9.5 s时打印出的特征精度较好;相同尺寸的特征在成型方向不同时的打印误差也不相同。方管、圆管、圆锥和半圆柱体的轴线方向,以及斜面棱柱的高度方向与分层切片方向相同时,可以避免台阶效应,获得的轮廓精度较高。
-
-
李小兰;
罗斌;
朱科军;
雷先明;
陈志刚
-
-
摘要:
直写打印作为3D打印的形式之一,适合新材料及新结构的开发,是打印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目前,采用该方法制备智能材料及结构、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直写基础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发展,为促进人们对直写打印的深入理解,重点介绍了3D直写打印的基础理论,阐述了与打印工艺相关的流变学理论及成型控制理论,提炼出影响打印性能及控制打印精度的关键参数,用于指导后续3D直写打印工艺探索。
-
-
李小兰;
罗斌;
朱科军;
雷先明;
陈志刚
-
-
摘要:
直写打印作为3D打印的形式之一,适合新材料及新结构的开发,是打印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目前,采用该方法制备智能材料及结构、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直写基础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发展,为促进人们对直写打印的深入理解,重点介绍了3D直写打印的基础理论,阐述了与打印工艺相关的流变学理论及成型控制理论,提炼出影响打印性能及控制打印精度的关键参数,用于指导后续3D直写打印工艺探索.
-
-
郭凯
-
-
摘要:
FDM 3D打印过程中熔料温度会影响工件精度,同时熔料温度又受热床温度、成型室温度、喷嘴温度和室温影响,为降低温度对工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自适应PID的控制策略.该策略是通过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在温度控制中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结合了神经网络对非线性自适应强和普通PID控制结构简单易实现等特点,进而提高了对FDM打印过程中熔料温度的控制和整体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
童和平
-
-
摘要:
在温度因子的驱动下,研究基于FDM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设计思路.采用比例因子法,设定多目标条件下的3D打印机打印精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3种不同喷口直径和2种不同加热腔结构,共形成6种比较方案,在12种打印介质的联合比较实验中对其性能进行分析.(1)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温度控制精度,使其控制在打印介质熔融点附近,可以有效提升3D打印机性能.(2)加热腔温度传导机制下,T=1.03T0时系统效率最高.(3)缩小喷口直径D0,可有效降低成型效率比例因子BDS的统计学表达.在统计学角度证实了更小直径的FDM喷口可以实现更高的打印精度,影响打印精度的参数还包括对发热体温度的控制精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