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464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首届中国干细胞与抗衰老美容高峰论坛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红石、张波、朱志刚等。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646 占比:99.78%

总计:114898篇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文趋势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研究学者

  • 刘红石
  • 张波
  • 朱志刚
  • 李军
  • 梁玉敏
  • 陶志强
  • 丁胜鸿
  • 任新亮
  • 刘卫东
  • 刘志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峻峰; 郑维涛; 李康; 赵鑫; 康宁; 熊东胜; 毛小林; 高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患者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治疗中不同硬脑膜切开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的CS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次切开组(36例)和分层切开组(36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虚弱量表(CFS)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脑膜下积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不良率、出血率、感染率、慢性血肿复发率、再手术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CFS、CC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FS评分降低、CCI评分升高,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GCS评分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切开组术后好转率为100%,一次切开组术后好转率为97.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切开组患者术后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脑膜下积液量少于一次切开组,分层切开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一次切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的CSDH患者,硬脑膜与血肿外膜分层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非张力性气颅量和硬脑膜下积液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硬脑膜及血肿外膜一次切开比较,其治疗效果更好。
    • 张波
    • 摘要: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超高龄患者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2020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超高龄(≥90岁)CSDH患者14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结果14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急性肺部感染伴发热1例,积极对症治疗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8天,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仅1例出现对侧硬膜下积液变成慢性血肿,再次入院行钻孔引流术,出院后继续随访3个月未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超高龄CSDH有效且安全,同时术前进行评估、处理合并症、术后进行综合治理、防治并发症及出院后的严格随访均是治疗取胜的关键因素。
    • 谢民; 武志; 李立超; 丁涛; 郑茂华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凸显,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逐年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对于CSDH多数采用头皮下切开钻孔引流术或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极少数病人需要行开颅清除术。在治疗中发现,部分高龄病人难以配合,术后仍可能出现不良并发症。头皮下切开引流和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在临床均为常规术式,本研究对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此类高龄病人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 文安国; 关玲玲; 常颖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改进手术方法、疗效.方法:采用改进单孔钻孔引流术式对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愈40例,8例少量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术后随访三个月血肿均完全吸收,3例仍有少量硬脑膜下积液.结论:用改进的单孔钻孔引流术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疗效满意.
    • 高灵; 陈伟明; 彭俊; 夏鹰
    • 摘要: 目的 探讨帽状腱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2例帽状腱膜(实验组)和98例硬脑膜下(对照组)引流的CSDH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血肿复发、预后及硬脑膜下血肿/积液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拔管前及6个月复查血肿/积液厚度比较:①两组血肿/积液厚度有差异(F=1.684,P=0.000);②实验组与对照组血肿/积液厚度无差异(F=0.277,P=0.758);③两组的血肿/积液厚度变化趋势无差异(F=2.164,P=0.142).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层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帽状腱膜与硬脑膜下引流临床疗效相当,且手术时间更短,更简便、安全,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杨杰
    •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钻孔引流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比较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62例患者治愈51例,显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7%;术后出现复发1例、癫痫1例、颅内张力性积气1例,复发率为1.61%,并发症发生率3.23%;患者术后CSS评分为(17.95±4.07)分明显低于术前(25.81±6.30)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ADL评分为(89.60±8.79)分明显高于术前(71.53±13.29)分,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S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彭国宏; 姚晨; 刘一林; 沈轩
    • 摘要: 目的 观察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单孔钻颅引流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单孔钻颅引流,对照组采用硬膜下引流术,观察术中、术后引流及康复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O2值、术后12小时引流量高于对照组,术后24、48小时引流量及VAS评分、残留积液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效果好于硬膜下引流,能促进脑神经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 张金石; 魏文金; 黄煜; 李卫; 汤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密闭循环式冲洗引流在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密闭循环式冲洗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冲洗引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CSDH病例疗效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首日残余血肿量、硬膜下积气量均少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中国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血肿引流术中开展密闭循环式冲洗引流干预,有助于提升疗效,降低血肿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效果.
    • 孙成法; 邵国平; 邵琦; 张绪明; 王君祥; 蔡家晨; 姜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443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组(单侧血肿组,340例)和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组(双侧血肿组,103例);双侧血肿组患者又按手术方式分为双侧钻颅组(65例)与单侧钻颅组(38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血肿组与单侧血肿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血肿组患者男性(90.29%)、头部外伤史(82.52%)的比例明显高于单侧血肿组(81.47%,64.41%);出现症状-就诊时间短于单侧组,肢体无力、精神症状的比例低于单侧组,头痛、恶心症状的比例高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血肿单侧钻孔组患者再次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双侧钻孔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相比,双侧血肿患者更加具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征性.采用双侧钻颅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再次手术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