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665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社区医师、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急慢性白血病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茜、冯海珍、宫树学等。
急慢性白血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656篇
占比:99.85%
总计:66758篇
急慢性白血病
-研究学者
- 马茜
- 冯海珍
- 宫树学
- 易杨
- 王敏
- 王朝春
- 郝其军
- 郭俊英
- 顾健
- 丁世波
- 乔振华
- 于金艳
- 任冬平
- 任培君
- 任晓艳
- 冯亚
- 冯宇锋
- 刘俊娥
- 刘宏裴
- 刘宏裴4
- 刘小萍
- 刘晓蕾
- 叶芳
- 吕伟华
- 吕小林
- 吕瑞琪
- 吴德沛
- 周华民
- 周大磊
- 周晶晶
- 周铁丽
- 和丽
- 夏存玉
- 如先古力·依提
- 孙影
- 孙秋芬
- 孟芳
- 季忠庶
- 宋杨
- 岑建农
- 崔阳
- 左嫦娥
- 常伟荣
- 常英
- 张佳佳
- 张廷胜
- 张振青
- 张玉芝
- 张雪
- 彭家明
-
-
陈微
-
-
摘要: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48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分析,并对其各项检验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水平及血液中的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值与对照组相比则比较低(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进行急慢性白血病检验应用的价值作用十分突出,能够根据患者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病情判断,为临床及早诊治和干预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支持,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
-
徐芝龙;
梅思静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检验的效果,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拟被诊断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组53例、慢性期组53例。另选择同期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开展血液分析检验工作,对比最终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就HGB值来讲,观察组受试者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来讲,为其实施血液分析检验操作,可取得满意检验效果。但如果患者机体细胞存在多类异常状况,有可能影响白细胞检验结果,引发误诊以及漏诊现象发生。因而,血液分析设备检查仅适合筛选急性以及慢性白血病,其在进一步确诊患者发生急慢性白血病方面的性能稍差。
-
-
隋丽慧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使用血液生化检验的作用,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就6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分析,30例作为急性组,30例作为慢性组,同期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了血液采集,对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对比三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急性组和慢性组的血铜、血锌、血铬指标比对照组高,结果 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慢性组的三项指标比急性组高,结果 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急性组患者平均乳酸脱氢酶251.12±33.15U/L,平均羟基丁酸脱氢酶210.83±36.65U/L,平均碱性磷酸酶69.55±15.18U/L.慢性组分别是565.69±50.35U/L、406.29±53.28U/L、135.83±28.18U/L.对照组分别是150.33±35.23U/L、106.55±18.55U/L、48.18±10.63U/L.三组结果 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血液生化学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
梁明
-
-
摘要: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血细胞分析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和血球计数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
-
-
-
张玉芝;
孙影;
谢石云
-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及血清酶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40例为A组,慢性白血病40例为B组,并随机抽取4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三组分别进行血液微量元素和血清酶的临床检验.结果:治疗后,其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各项元素均得到显著改善,B组的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血酮和血铬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血锌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液血清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得到明显改善,但血清酶的含量依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慢性白血病的血液进行微量元素和血清酶检验,可以了解患者病情,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
王玛瑞
-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受的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分为甲组(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乙组(2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同时选择同期接受的25名健康人作为丙组,对所有的观察对象开展血液生化学检验,对比具体的指标,总结效果.结果:丙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的血糖值在合理范围内,甲组和乙组均高于丙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丙组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是5-38U/L,甲组的谷丙转氨酶在10-40 U/L,乙组的谷丙转氨酶在10-41 U/L,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和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血清酶等各项指标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血液生化检验工作,为临床医生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适当调整方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
-
王朝春
-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慢性组和急性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9、6.430、19.067、17.444,P0.05);急性组白细胞﹙25.12±0.87)×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0.18±4.20)fl、血小板﹙50.22±10.19)×109/L均比慢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16.097、2.199,P<0.05);研究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 临床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验,其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
赵叶飞;
高峰;
褚伟强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措施实施后,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各指标情况,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样本入选时间: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法: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组别:急性组、慢性组.随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与之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结果:治疗后,急性组血锌、血铜高于慢性组,血铬含量低于慢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组、慢性组血锌、血铜、血铬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血液生化学检验效果显著,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观察具有积极意义,方便临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可进行积极推广.
-
-
丁世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检验在鉴别诊断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6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慢性对照组(n=30)和急性观察组(n=30),均实施血液分析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RBC(红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MCV(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HGB(血红蛋白浓度)明显更低,WBC(白细胞计数)以及CRP(C反应蛋白)明显更高,且急性组患者各项指标异常情况明显更多,数据对比有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应用血液分析检验,能够对白血病患者病情类型作出精准鉴别诊断,应用价值高.
-
-
周华民
- 《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03年
-
摘要:
目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移植中又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密切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才能保证移植的成功.现将我们对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试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