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专利文献172784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外医疗、中国医药指南等;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佟卫兵、孙月荣、孟祥红等。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2784篇
占比:99.91%
总计:172935篇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研究学者
- 佟卫兵
- 孙月荣
- 孟祥红
- 张丹
- 张晓光
- 张晓南
- 李霖凤
- 柴淑影
- 王丹
- 王建彩
- 丁友明
- 严丽洁
- 严丽洁1
- 于向荣
- 仝佳丽
- 任晓贞
- 何琼
- 何芳
- 侯顺玉
- 冀晓利
- 冒雯雯
- 冯建萍
- 冯建萍1
- 冯艳玲
- 冯闻评
- 凌静
- 刘军涛
- 刘冬艳
- 刘凤莲
- 刘合芳
- 刘奋勇
- 刘小燕
- 刘建平
- 刘志梅
- 刘明钦
- 刘晓娟
- 刘爱红
- 刘玫鸰
- 刘瑞丽
- 刘福兰
- 刘秀红
- 刘红菊
- 刘维云
- 刘莉
- 刘逊
- 单莉
- 叶雪凤
- 吕红
- 吴名桃
- 吴国荧
-
-
张新慧
-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离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肌瘤残留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能有效减少肌瘤残留,降低复发风险,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但腹腔镜手术操作更简单,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能进一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周海燕;
单莉;
沈红良;
贾亮
-
-
摘要:
目的:分析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48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Hb下降值是否≥15 g/L进行分组,其中≥15 g/L组(46例)、<15 g/L组(102例),使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Hb下降值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观察LDVT发生情况,比较LDVT组与非LDVT组的血液相关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术后Hb下降值对LDVT的预测效能。结果:≥15 g/L组术中剔除肌瘤数、直径≥5 cm肌瘤的数量多于<15 g/L组,术中进宫腔率、输血率、使用止血带率、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15 g/L组,手术时间长于<15 g/L组,血小板(PLT)及红细胞压积(PCV)下降值均大于<15 g/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剔除肌瘤数、直径≥5 cm肌瘤的数量,术中进宫腔、使用止血带均是术后Hb下降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在148例患者中,LDVT发生率为22.97%(34/148);经ROC曲线分析,术后Hb下降值预测LDVT的最佳诊断截值为19.86 g/L,AUC为0.912,大于术后PLT下降值的0.634和血浆D-D的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Hb下降值受剔除肌瘤数、肌瘤直径≥5 cm数量、术中进宫腔的影响,术中使用止血带是保护性因素,其预测LDVT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重视。
-
-
罗莹;
李丽红;
张丹
-
-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研究组(4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减轻卵巢功能损伤和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
-
孙美艳
-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和研究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72%(77/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2.05%(64/78),经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速度快、恢复情况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
何琼;
李飞浪;
苏展;
彭友晋
-
-
摘要: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阴式组,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阴式组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性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率低于开腹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低于开腹组(20.5%)(均P<0.05);术后1周,开腹组的血清干扰素-γ、血管紧张素Ⅱ、缺血修饰清蛋白及肌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而阴式组以上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促卵泡生成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升高,且阴式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开腹组(均PP<0.05);术后6个月,两组卵巢功能评分均提高,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BISF-W)均降低,且阴式组BISF-W评分变化幅度小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损伤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效果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
-
钟兰香;
戴优霞;
张美媛;
刘莉;
刘小燕
-
-
摘要:
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止血,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垂体后叶素应用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垂体后叶素止血.
-
-
梁旭丽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有效率、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6 d的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疼痛、出血、宫腔粘连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卵巢功能更好(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
柴淑影
-
-
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在黏膜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可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
柴淑影
-
-
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腔镜手术在黏膜下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可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
刘福兰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都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指标、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试验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a、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试验组血清TNF-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治疗后机体的炎症反应较轻,且手术创伤性较小,术后患者可尽快下床活动,恢复时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