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法制
应急法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5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118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应急法制的相关文献由63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利、叶鹏飞、吴思睿等。
应急法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187篇
占比:99.92%
总计:71246篇
应急法制
-研究学者
- 严利
- 叶鹏飞
- 吴思睿
- 孙新丽
- 应秋阳
- 李娟
- 滕宏庆
- 苗吉伟
- 莫于川
- 赵志坚
- 赵燕
- 陈宝国
- 付子堂
- 何达
- 冯辉
- 史燕兴
- 叶剑波
- 吴勇
- 吴大华
- 吴彦
- 周利敏
- 周芳
- 姜飞燕
- 孙杰
- 张凤麟
- 彭幸
- 普志慧
- 曾彤
- 李云芝
- 李国波
- 李夏茵
- 李德健
- 李素艳
- 李金枝
- 杨思斌
- 林鸿潮
- 栾晨焕
- 王丽媛
- 王姿惠
- 王志鑫
- 王晓田
- 王然
- 王然1
- 王祯军
- 王萌
- 章云龙
- 胡海华
- 胡雪婷
- 胡雪婷1
- 蒋剑云
-
-
李德健;
杨思斌
-
-
摘要:
我国现有慈善应急法制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并未有效解决慈善应急活动的普遍违法、自由受限与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对慈善应急活动正当性、民间性与比较优势的充分考量。为此,应系统完善慈善应急法制中的放管服制度,最大限度释放慈善事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发展潜力。尤其需要以放宽标准、降低门槛为基点,建构慈善应急免责机制;以保障自治、比例规制为核心,优化慈善应急管制机制;以行业培育、平台搭建为中心,重塑慈善应急协作机制。
-
-
谢晖
-
-
摘要:
自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制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发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立法相继出台。然而,在应对2019年12月底“新冠”疫情中,我国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制暴露出应急基本法缺失、国家应急部门职权不明、行政应急权行使不规范、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缺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法,明确国家应急部门的职权,规范行政应急权的行使,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救济保障。
-
-
王志鑫;
吴大华
-
-
摘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及全国性与地方性立法并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体系,但其依然存在立法理念落后、立法模式不合理、体系存有空白、体系结构与运行失衡、法律制度缺失与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借鉴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法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法律体系理念、确立科学法律体系模式、强化法律体系建设等举措予以完善。
-
-
应秋阳;
陈宝国
-
-
摘要: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存在透明度不足、准确性不够、协调性有限、隐私保护欠缺等诸多不足.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账本有助于增强精准性,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有助于提升协调性,非对称加密有助于保证隐私性.从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的建设入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
-
应秋阳;
陈宝国
-
-
摘要: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存在透明度不足、准确性不够、协调性有限、隐私保护欠缺等诸多不足。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账本有助于增强精准性,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有助于提升协调性,非对称加密有助于保证隐私性。从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的建设入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
-
-
王姿惠
-
-
摘要:
应急状态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归属于应急法制,以知情权、危机管理为理论基础,内容涵盖应急状态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范围、途径等。我国现行适用于应急状态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规范未成体系,笼统概括、标准不明,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基础上,可从主体、标准、范围方面进行完善,推动统一的应急法制的建成。
-
-
饶健;
曾彤
-
-
摘要:
地震灾害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作为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必须按照预防、 准备、反应和恢复的全过程周期理论,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地震灾害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应遵循常规与应急相结合、 协同合作、 权利保障的原则,做到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以符合地震灾害的周期性特征;通过加强协同合作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在应急状态下注重保障公众的基本权利.同时,应建立和完善预案预警、 紧急行政、 政府协议、 信息公开等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以促进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
-
-
周利敏;
李夏茵
-
-
摘要:
在许多国家,重大化工爆炸事故往往暴露了许多问题,从而成为倒逼政府进行应急管理改革的契机.从"灾害—冲击"维度,中美两国在结构固化、认识结构和舆论制度有趋同之处;从"回应—救援"维度,两国在行动响应、救援失误、流程结构和应急方式具有趋同现象.为了从"表面问责"向"结构反思"、从"应急危机"向"变革契机"转变,需要在问责机制、信息发布制度、危化品应急预案制度、跨部门整体治理、应急行政框架、危化品动态数据库和危化品应急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结构性变革,从而克服制度结构、行动结构、认知结构和信息结构等应急"结构固化"局限,最终从"系统思维"层面上促进我国从第一代分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第二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向第三代应急风险治理体系的转变.
-
-
严利;
叶鹏飞;
赵燕
- 《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越来越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常态管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有赖于职能部门的高效运作之外,还应该有完善的法制基础,从体制层面解决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突发事件及其应急法制,国内外应急法制立法现状的比较与分析,针对当前应急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需求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框架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