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班水电站
平班水电站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0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8341篇;相关期刊19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西电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水工水力学学术讨论会等;平班水电站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远平、吴诗铭、周军等。
平班水电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341篇
占比:99.93%
总计:148440篇
平班水电站
-研究学者
- 李远平
- 吴诗铭
- 周军
- 罗海荣
- 罗秉珠
- 覃晓航
- 马进潮
- 黄福龙
- 于万利
- 伍英伟
- 刘建
- 唐盛灿
- 彭振宇
- 朱柏林
- 杨俊海
- 杨兴华
- 滕蔓
- 王尚洋
- 王志强
- 盘春军
- 葛凯
- 袁瑶才
- 陈林
- 陶洪辉
- 魏玉生
- 黎戈
- 严亚丽
- 何传永
- 何妹珍
- 余登举
- 刘学章
- 刘志娟
- 刘晋安
- 吕朝阳
- 吴强
- 周云虎
- 周宗安
- 唐景昌
- 唐爱华
- 姜国华
- 孙宁
- 孙游中
- 庞滔
- 张宏
- 徐正兴
- 招滨
- 文有富
- 曲东
- 曾祥辉
- 曾秀娥
-
-
滕蔓
-
-
摘要:
为了降低电站的启闭机载荷试验所需的成本,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门式启闭机起升机构卷筒开式齿轮载荷试验装置.通过单倍率缠绕钢丝绳法,减少了试验时所需的试块重量,既满足相对特定的检测需要,又达到快速检测效果,为同类部件载荷试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
韦吉文
-
-
摘要:
AGC调节速率是自动发电控制(AGC)服务的考核指标之一.笔者从计算机监控系统角度分析了在调速系统开度模式下影响AGC调节速率的原因,提出了小负荷分配及分段PID调节参数等两个优化策略,并经试验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可切实有效提高AGC调节速率,满足了南方电网对AGC服务的考核要求.
-
-
游航
-
-
摘要:
文章基于平班水电站1号水轮发电机弹性油箱锈蚀的情况,对锈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发现,该锈蚀可能是由于弹性油箱波纹管两侧凹槽内有积水、 杂质或安装时防锈工艺不良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由于锈蚀部位的特殊性,只能采取化学除锈方法来进行除锈.除锈后,对弹性油箱的压缩量进行测量,以检测弹性油箱是否渗漏.经处理、 测量后发现,该化学除锈方法效果良好.
-
-
余登举
-
-
摘要:
对平班水电站厂用负荷、机组运行工况及一些历史运行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排查,找出了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些问题,制定了科学的控制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
-
蒋斌
-
-
摘要:
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转子通常会受到电、 热以及机械应力的作用,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转子磁极绕组就可能会出现匝间短路故障.转子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试验是检验磁极线圈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的有效措施,以平班水电站1号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异常为例,用排除法查找出存在匝间短路的磁极,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修复后的磁极交流阻抗正常,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判断磁极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的依据.
-
-
-
曲东
-
-
摘要:
文章详细阐述了平班水电站1号机组在甩负荷试验时调速器调节失灵,出现导叶不能回关以至机组过速停机故障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提出在调速系统检修试验过程中,将调速器重要参数优化整定项目列为常规检修工作,并将关键设备部件的使用年限进行统计分析,定期测试其性能要求,可避免类似异常事件再次发生.
-
-
葛凯
-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平班水电站调速器压油装置控制系统发生的三次典型故障,通过对故障分析与处理过程的叙述,总结压油装置控制系统出故障的类型和分析及处理故障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压油装置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提高了水轮机组运行可靠性.
-
-
滕蔓
-
-
摘要:
为解决水电站水轮机组有功功率大范围的波动直接影响机组并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增加其他运行机组发生低频振荡的风险,文章结合平班水电站有功功率波动的两种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平班水电站有功功率波动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研究分析并优化监控系统与调速器之间的配合逻辑,提出处理方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
-
罗秉珠;
黎戈
- 《2004水工水力学学术讨论会》
| 2004年
-
摘要:
平班水电站在溢流消能方面的特殊点,电站属二等工程,装机容量405MW.设计流量Q1﹪=11700m3/s,校核流量Q0.1﹪15700m3/s.采用坝顶表孔溢流戽流消能方式,水位落差28m~30m,最大泄洪单宽流量180m2/s.本工程最大坝高67.2m(属中等坝高),而从溢流堰顶至戽池底板高差只有34.7m,堰项以上最大水深为19.9m,而堰顶以后闸墩长度却有26.6m.归纳这些数据的基本概念就是"坝低流程短,泄洪单宽流量大,堰面水舌厚,闸墩长,缺乏供给水流自由收缩扩散的空间".这些都是对目前所采用的Y型宽尾墩进行联合消能极为不利的因素.因为Y型宽尾墩在消能过程中要经历"纵向收缩→射流交汇对撞→交汇水体横向塌落坦化→戽池中多轴漩滚"等需要足够的空间,而在中等坝高恰恰缺少这个空间,结果使得宽尾墩所形成的收缩射流,直接顶撞到戽池底板上致使流态恶化,不能达到预想的消能效果,这是在中坝上应用Y型宽尾墩联合消能的技术难题,所以在我国同行中,提出不宜在中坝应用宽尾墩进行联合消能,其理由是充分的. 本文探讨顶部跌流型宽尾墩在平班水电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