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心实验

岩心实验

岩心实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3577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测井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等;岩心实验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宏伟、陈兴隆、韩海水等。

岩心实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577 占比:99.92%

总计:123671篇

岩心实验—发文趋势图

岩心实验

-研究学者

  • 俞宏伟
  • 陈兴隆
  • 韩海水
  • 伍亚军
  • 刘喜林
  • 刘子雄
  • 刘庆旺
  • 吕帅
  • 吴坤海
  • 吴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志远; 南泽宇; 刘卉; 李召成; 申本科
    • 摘要: 自然电位对致密砂岩裂缝响应敏感,常用于进行裂缝识别,但裂缝自然电位响应机理,仍然不清楚。本文基于自然电位响应基本原理,推导建立裂缝自然电位响应模型,采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厘清了裂缝自然电位响应原理。研究表明,裂缝自然电位响应主要由裂缝附加扩散吸附电动势与附加动电电动势两部分构成,裂缝附加扩散吸附电动势主要是由于裂缝增大了泥浆与致密砂岩接触面积,造成平衡离子扩散吸附影响增大产生,与致密砂岩离子吸附能力、泥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成正比;裂缝附加动电电动势是由于裂缝造成渗透性明显增强,导致井筒内液体与地层压力差影响因素被放大,平衡离子发生移动产生,与裂缝渗透率、井筒地层压差、泥浆电阻率成正比,与裂缝开度、泥浆黏度成反比。本研究成果从理论上阐述了裂缝自然电位响应机理,对于油气田自然电位裂缝识别与参数计算,坝体自然电位裂缝监测等具有积极意义。
    • 杨龙; 张太亮
    •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加入钠基膨润土(MMT)、玄武岩纤维(BF),合成一种耐温耐盐复合颗粒。在120°C,2×10^(5)mg/L条件下,考察交联剂、引发剂、m(AM)∶m(AMPS)、膨润土、纤维加量对复合颗粒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AM/AMPS/MMT复合颗粒和AM/AMPS/MMT/BF复合颗粒流变及吸水性能可知,AM/AMPS/MMT/BF复合颗粒强度及韧性增大,吸水倍数为20.69 g/g,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通过岩心实验证明,AM/AMPS/MMT/BF复合颗粒具有良好的耐冲刷和封堵性能。
    • 周晋冲; 张彬; 雷征东; 邵晓岩; 关云; 曹仁义
    • 摘要: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层间非均质储集层,相较于连续注水,不稳定注水能够促进较低渗透层水驱前缘推进,发挥毛细管力驱油作用,提高较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其中短注长停方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对于层内非均质储集层,不稳定注水能够在储集层中产生压力振荡,使较高渗透层和较低渗透层之间发生流体交渗,增大注入水在较低渗透层中的波及,提高较低渗透层采收率,从而提高油藏总采收率。
    • 韩波; 李新; 罗燕颖; 霍东凯; 丁海琨; 张明
    • 摘要: 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二叠系广泛发育沸石含量较高的砂砾岩储层,该类储层中沸石赋存状态复杂,分布不均匀且具有较强水敏性,样品制备成柱塞岩心比较困难,且含沸石储层的电、声、核等测井响应特征不明确,给储层评价造成困难。通过对碎样及柱塞岩心进行常规物性、电阻率、核磁共振、全岩X衍射、自然伽马能谱、声学和力学等岩石物理实验,并以矿物组分为依托进行沸石与各项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沸石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如低密度、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等。在研究区内,根据沸石含量的不同,确定出干样状态下不同的T 2几何平均值。在计算有效孔隙度时,把该对应弛豫时间之前的核磁共振信号校正掉,形成一套含沸石砂砾岩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实验室校正方法。
    • 王云龙; 胡淳竣; 刘淑霞; 王长权; 张海霞; 许诗婧; 梅冬; 王晨晨; 喻高明
    • 摘要: 在低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渗吸作用对于产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岩心渗流实验难以从微观的角度较为清晰地描述岩石物性、孔喉分布、岩石组分构成等特征.利用数字岩心技术建立孔隙网络模型,对真实岩心孔隙结构进行渗吸模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松辽盆地某区域岩心样品通过综合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实现低渗储层数字岩心渗吸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室岩心自发渗吸实验对照,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岩心技术模拟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相差较小,提取的孔隙网络模型与真实岩心误差较小,从而可以保证数字岩心得到的两相渗流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油藏渗吸作用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指导实际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王居贺; 刘彪; 杨虎; 周鹏高
    • 摘要: 为了建立油气开采过程中,储层渗透率随温度、孔隙压力变化而改变的定量评价模型,假定岩石仅产生弹性变形,根据多孔介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岩石孔隙体积和尺寸的应力-应变关系;再应用管流模拟渗流,根据Kozeny-Carman方程得到渗透率随温度、孔隙压力变化的定量计算模型.针对常规渗透率测试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法,模拟真实储层温度压力条件,开展了岩心力学和渗透率同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渗透率损失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和良好.模型适用于裂缝不发育的致密岩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渗透率定量计算.随着油气采出,孔隙压力下降,导致渗透率减小,而地层温度降低,导致渗透率增大,这两方面对渗透率的影响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由于温度、孔隙压力变化引起的储层岩石渗透率总体变化很小,一般不超过±2%.
    • 李亮; 伍亚军; 陈文滨; 马淑芬; 张潇; 姜汉桥
    • 摘要: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干扰规律,设计了岩心尺度的模拟平行裂缝的物理模型,并借助CT扫描监测了裂缝中油-水两相流动动态,初步明确了平行裂缝的竞争与屏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缝间干扰流动存在竞争和屏蔽2个阶段,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过渡的,可通过相对干扰系数(fracture interference,RIF)来量化裂缝间的影响程度。裂缝间的屏蔽存在界限,这一界限主要与裂缝间的渗透率级差有关,渗透率级差超过16即会产生水相沿主裂缝突破后完全屏蔽次裂缝的现象。
    • 李亮; 伍亚军; 陈文滨; 马淑芬; 张潇; 姜汉桥
    • 摘要: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干扰规律,设计了岩心尺度的模拟平行裂缝的物理模型,并借助CT扫描监测了裂缝中油-水两相流动动态,初步明确了平行裂缝的竞争与屏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缝间干扰流动存在竞争和屏蔽2个阶段,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过渡的,可通过相对干扰系数(fracture interference,RIF)来量化裂缝间的影响程度.裂缝间的屏蔽存在界限,这一界限主要与裂缝间的渗透率级差有关,渗透率级差超过16即会产生水相沿主裂缝突破后完全屏蔽次裂缝的现象.
    • 刘刚; 杨东; 梅显旺; 于书新; 马威奇; 范学君
    • 摘要: 松辽盆地页岩油藏丰富,与致密砂岩储层相比,页岩油储层微—纳米孔隙发育,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需要采取更大规模的压裂增产措施.由于页岩油储层渗流复杂特殊,要取得理想的产油效果,不仅需要选择好甜点和压裂改造措施,更需要优化压裂后生产方式.通过对井A页岩油岩心进行实验分析,结合渗流理论与放喷理论等方法,探索优化了页岩油压裂后闷井控排制度.根据岩心实验结果,初步形成了古龙页岩油压裂后闷井时间优化方法,充分利用压裂能量,确保压裂后油水渗吸置换效果;引入"油嘴系数"概念,实现放喷产量与井口压力、油嘴大小有效匹配,降低页岩油储层压敏效应.应用效果表明,在页岩油井压裂后采用闷井控排方式求产,能够充分利用压裂能量,促进油水置换,降低见油返排率,提高单井产能.
    • 杨兆中; 李扬; 饶政; 何帆; 李小刚; 马薛丽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SN-1井区油藏存在的油井普遍高含水、部分井注水受效差以及清污混注后油水井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SN-1井区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开展水质对岩心的伤害、岩心驱替及注水水质指标分析等室内实验和注水优化数值模拟,分别从微观尺度、岩心尺度和宏观尺度,对注入水造成的储层伤害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导致油水井渗透率下降的伤害机理,认识到注入水中固相堵塞造成的储层伤害是导致水驱采收率低的主控因素,发现固相堵塞不仅影响微观驱油效果,还会使流度比增加,降低波及效率.因此,SN-1井区油藏回注水质不达标是注水受效差的主要因素,应将悬浮固体质量浓度作为首要水质控制指标.多尺度评价方法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对提高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性,可为油田稳产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