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花棘豆

小花棘豆

小花棘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464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塔里木大学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全国草地毒草防除与监测预警技术研讨会、2014功能食品产业化及科技创新交流会等;小花棘豆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帅、陈根元、贾琦珍等。

小花棘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1.2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464 占比:98.76%

总计:12620篇

小花棘豆—发文趋势图

小花棘豆

-研究学者

  • 王帅
  • 陈根元
  • 贾琦珍
  • 张玲
  • 马春晖
  • 胡建军
  • 卢萍
  • 邓利
  • 陶大勇
  • 赵宝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军; 牟文慧
    • 摘要: 试验将80只小白鼠随机分组,分别将苦马豆素(SW)、黄花碱(Ts)和两类生物碱混合物的稀释液胃内灌服小白鼠,并在第7、14、21、28和35天,每组随机取4只小白鼠脱颈致死,检测胸腺(脾脏)生长指数,研究小花棘豆生物碱SW、Ts及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脏器生长指数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试验结果显示:短时间(7 d)内,SW能够提高小白鼠胸腺(脾脏)生长指数,但差异不显著;长时间(28 d),SW能极显著降低胸腺(脾脏)生长指数;整个试验周期,Ts和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均能降低胸腺(脾脏)生长指数,但Ts在第35天差异极显著,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在第28天差异极显著。说明小花棘豆生物碱SW和Ts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白鼠的免疫器官脏器生长指数,从而损害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 王维夫; 钱亚光; 卢萍; 何珊; 杜玲; 李玉玲; 高峰
    • 摘要: 小花棘豆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毒性成分为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牲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当地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植株苦马豆素及其与内生真菌关系。采集内蒙古8个样地120株小花棘豆,利用萃取、离心、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和纯化植物单株和菌丝体的S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SW水平,取茎和叶外植体分离培养内生真菌,提取植物和真菌的总DNA,扩增真菌特异序列,利用内生真菌微生物学特征和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个种群共111株小花棘豆检测出SW,最高水平为369.05μg·g^(-1),平均水平32.78μg·g^(-1),从38株小花棘豆分离培养出内生真菌,纯培养下菌丝体呈松散白色绒毛状,菌落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颜色逐渐呈现灰色、深灰色或褐色至深褐色,内生真菌均测出SW,其水平为0.83~2573.24μg·g^(-1),经微生物学研究及5.8S 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在属水平上鉴定该内生真菌为Alternaria。有Alternaria内生真菌的小花棘豆植株含SW,无该内生真菌的植株不含SW,培养的Alternaria内生真菌合成了SW。
    • 哈依那提·哈力; 巴哈尔古丽·阿布达克木
    • 摘要: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是新疆草原分布最广泛的有毒植物,放牧家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还影响其繁殖和畜种改良,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小花棘豆中毒对放牧家畜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哈依那提·哈力; 巴哈尔古丽·阿布达克木
    • 摘要: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是新疆草原分布最广泛的有毒植物,放牧家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还影响其繁殖和畜种改良,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小花棘豆中毒对放牧家畜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鲍根生; 杨宝钰; 陈水红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小花棘豆水浸液对南疆常用的两种禾本科牧草高羊茅和鸭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揭示了小花棘豆水浸液对这两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用自然阴干的小花棘豆花、叶和茎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浸液,然后置于培养皿滤纸床发芽,研究小花棘豆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高羊茅和鸭茅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小花棘豆水浸液显著抑制高羊茅和鸭茅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花、叶水浸液对高羊茅胚芽生长无显著影响.低浓度(0.025g/mL)的茎和叶水浸液有促进鸭茅胚芽生长作用,而高浓度花和茎水浸液却抑制其胚芽生长.综合效应(M)显示,小花棘豆花的化感效应最强,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从强到弱排序为花>茎>叶,对鸭茅种子萌发的抑制顺序是花>叶>茎.最后得出小花棘豆水浸液对高羊茅化感效应(M1=-0.50)强于鸭茅(M1=-0.38).
    • 鲍根生; 陈水红
    • 摘要: 小花棘豆是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种类,内生真菌合成的苦马豆素易造成家畜中毒,然而有关内生真菌侵染对非生物逆境下小花棘豆生理响应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带菌和不带菌小花棘豆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花棘豆生理特性.结果 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小花棘豆叶绿素、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不断增加,而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电导率却持续降低.同时,内生真菌侵染植株的叶绿素、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带菌植株,而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电导率却显著低于不带菌植株.可见,内生真菌可显著提高小花棘豆对干旱逆境的耐受能力,进而从侧面支持内生真菌提高小花棘豆适应干旱生境方面的潜在作用.
    • 廖秋萍; 陈根元; 贾琦珍; 王帅
    • 摘要: 以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睾丸组织,测定其脏器指数后检测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雄性和田羊丘脑-垂体-睾丸轴(hypothalamus-pituitary-testis axis,HPTA)形态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和田羊丘脑、垂体和睾丸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HE染色表明丘脑神经元细胞固缩、浓染;垂体中细胞核变形、浓染,胞浆减少;睾丸曲精细管细胞排列紊乱,管壁变薄,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空泡.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丘脑中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聚集,线粒体嵴断裂,神经髓鞘端板层离散;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细胞核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内质网扩张;睾丸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形成空泡,精子细胞核膜破裂,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形成空泡,嵴断裂,部分精子细胞缺少顶体颗粒.小花棘豆中毒可造成雄性和田羊丘脑、垂体及睾丸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小花棘豆可通过HPTA影响雄性生殖系统.
    • 陶雅; 李峰; 孙启忠; 柳茜; 高润; 徐春城
    • 摘要: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混贮对微生物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影响,挖掘具有脱除苦马豆素活性的乳酸菌,为小花棘豆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小花棘豆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9∶1(T2)、8∶2(T3)7∶3(T4)、6∶4(T5)、5∶5(T6)、4∶6(T7)、0∶10(T8)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检测青贮前、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并测定其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试验结果:1)原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青贮饲料各处理间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肠细菌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过青贮发酵后肠细菌均未检测到;好氧细菌数量在原料和青贮饲料中均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霉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比例增加逐渐增加,而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在检出线以下.2)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的原料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4株,经鉴定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3种;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9株,经鉴定属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am ylovorus 4种,当玉米混入比例升高时,原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增加,而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下降.3)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均高于85%,其中菌株JD6E、JD4D、JD10D、JD2E和JD1F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高达100%.经过热处理后,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7.76%,而其他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下降31.76%o~100%,其中菌株JD6D和JD1E经过热处理后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下降到2.17%和0.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可以增加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数量及多样性,降低青贮饲料和原料中好氧细菌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青贮成功率;乳酸菌对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吸附脱除作用最强,而菌株JD6D和JD1E对苦马豆素的降解作用最强,均可用作小花棘豆青贮脱除苦马豆素的发酵菌株.
    • 萨如拉; 席领军; 卢萍; 高峰; 杜玲
    • 摘要: 苦马豆素 (swainsonine, SW) 是由小花棘豆等疯草植物中内生真菌通过酵母氨酸还原酶催化产生的一种吲哚里西啶生物碱, 牲畜过量采食含SW的疯草植物会中毒, 但是SW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医学作用.文中以小花棘豆内生真菌野生株OW7.8及其酵母氨酸还原酶基因缺失突变株M1为研究对象, 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酵母氨酸、α-氨基己二酸、赖氨酸和哌啶酸培养内生真菌野生株和突变株,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 技术测定SW, 比较不同培养时间下内生真菌野生株和突变株中SW合成动态变化, 并对所得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OW7.8中SW含量高于M1;添加前体物可提高菌体内SW的含量;不同前体对SW合成的影响不同, 其中添加哌啶酸对SW影响最大.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 (基因型) 、添加前体化合物对真菌SW合成均有显著影响.%Swainsonine (SW) is an indolizidine alkaloid produced by saccharopine dehydrogenase of endophytic fungi in locoweeds such as Oxytropis glabra, and causes severe toxicity in livestock. However, SW also has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Herein, the wild type strain of an endophytic fungus (OW7.8) in O. glabra and the saccharopine reductase gene disruption mutant (M1) were chosen as materials. Saccha-ropine, α-aminoadipic acid, lysine and pipecolic acid were added to the solid medium separately (but not added to the control medium), and the SW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W synthesis in the wild and the mutant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us were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times, and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K groups, the contents of SW in OW7.8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M1. And the SW content was increased when any of the precursors was added into the medium. Dif-ferent precurs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SW synthesis, and addition of pipecolic acid had the greatest effec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type and precursor compound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content of SW.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