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宁县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党的建设、人大研究、大陆桥视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学术报告会等;宁县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宋斌、刘海江、叶光彩等。
宁县
-研究学者
- 王宋斌
- 刘海江
- 叶光彩
- 李可夫
- 李建东
- 李红涛
- 李纲陵
- 王海燕
- 罗春龙
- 耿智广
- 苏文
- 于祖培
- 倪景兴
- 刘浩宁
- 卫中锋
- 史国华
- 周金剑
- 唐秀娟
- 姜华
- 崔建斌
- 张化民
- 张金霞
- 张驰
- 曾庆生
- 李向阳
- 杨宏伟
- 杨强
- 毛维军
- 王东宏
- 苏龙
- 贺柏林
- 路笛
- 邓晓龙
- 陈占军
- 高钰
- 黄廷智
- 丁加达
- 万史
- 丑万涛
- 乔红霞
- 于天河
- 仁福
- 付会荣
- 付秀梅
- 付秉廉
- 何兆东
- 何天泰
- 何英
- 何蓓
- 余年笙
-
-
马世荣;
周天林;
张钰婷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究甘肃省宁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为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通过野外考察、民间访问、标本采集及鉴定,并与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县现有中药资源进行普查、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宁县现有药用植物82科316种,以豆科、菊科和蔷薇科为主。该地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主要为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分别占44.88%和33.73%。栽培药用植物28种,栽培面积约1400公顷。宁县药用植物资源虽丰富,但大多数品种的蕴藏量不大,且储量逐年减少,因此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大研究进度,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
-
-
岳惠军(文/图);
杨虎军(文/图)
-
-
摘要:
在甘肃省宁州大地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奉献看作责任,付出当作回报,用认真严谨的态度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退役军人的优秀本色,他就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郝宁平。郝宁平,1964年10月出生于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2年10月参军入伍。
-
-
张广洁
-
-
摘要:
退耕还林利国惠民,投资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参与度高.分析宁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情况,发现比较突出的新问题:工程实施难度增大,村干部积极性受挫,未落实幼林地抚育管理,任务下达迟缓.为此建议:理解一线工作实际困难,切实保护村干部积极性,县林草部门统一实施幼林地抚育管护措施,提前至前一年10月下达退耕还林计划任务.
-
-
-
豆建华
-
-
摘要:
本文通过氮、磷、钾肥料在冬小麦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2种播种方式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施肥量的基础上,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在宁县因受冻灾、旱灾的影响,两者差别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探讨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在宁县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对肥料的利用程度,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
-
张彤
-
-
摘要:
宁县按照打造甘肃省生猪产业强县的目标,积极落实组织、服务、风险、资金四项保障机制,采取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养殖基地、打造加工集散平台、加强疫病防控、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实现了全县生猪养殖总量不断增加、养殖水平持续提升、养殖效益显著增加的产业发展局面.
-
-
孑然
-
-
摘要:
素材点津王孝锡1903年2月18日出生在甘肃省宁县太昌镇西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王孝锡策划旬邑暴动,组织百子沟煤矿工人进行配合。暴动失败后,王孝锡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搜捕,他辗转于宁县、长武、彬县一带继续活动。王孝锡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惊恐不安,经过密谋策划,王孝锡被捕。
-
-
庞萍
-
-
摘要:
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已清理大、中型墓葬中,多发现棺饰一类遗存——铜翣.因质地较薄,出土时多成残片或扭曲变形.笔者有幸参与此次的清理与修复,主要针对M39出土的一件铜翣来进行.该器严重变形,表面被大量硬结物所覆盖.笔者主要采用了硝酸银滴定定性检测、X射线探伤分析、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其纹饰及锈蚀成分、结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此件铜要形体得以完整体现,原有的纹饰亦清晰显露出来.
-
-
王海燕
-
-
摘要:
在宁县春荣乡雷畔村进行了锌、铁、锰中微量元素肥料在玉米生产中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施肥量的基础上,除了铁肥在玉米叶面上表现有点显著外,施入锌肥、锰肥、铁肥的玉米在其他各生育期的表现总体上差异不大,但各水平的产量比相应的对照(CK)都有增加,但增产效果不显著,锰肥增产最低,表明玉米对锰肥最不敏感.
-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
摘要:
2018~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县石家墓地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27座.其中M4与M166为春秋早、中期,其棺饰遗存内涵丰富,“棺束”与“棺床”属石家墓地首次发现,对探讨东周时期丧葬礼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