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契约安排

契约安排

契约安排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02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公安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天府新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年会、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博士后论坛、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契约安排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东、蔡昌、朋文欢等。

契约安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6.8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1202 占比:92.89%

总计:1294篇

契约安排—发文趋势图

契约安排

-研究学者

  • 王晓东
  • 蔡昌
  • 朋文欢
  • 田昆儒
  • 黄祖辉
  • 付才辉
  • 冶刚
  • 张承惠
  • 张琪
  • 张艳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哲毅; 宁可; 刘增金
    • 摘要: 为保证中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但效果不佳,亟须引起关注.本文从异质契约安排视角出发,理论分析不同市场监督和组织约束对合作社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运用上海市192家蔬菜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安排会显著促进合作社采用绿色生产行为,但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市场监督中产品认证和合同签订会显著增加合作社绿色施肥行为,组织约束中农资购买和产品销售会显著增加合作社绿色农药施用行为,且除了产品认证会与产品销售存在互补效应以外,其余市场监督均会被组织约束功能替代.进一步通过预测发现,合作社大概率会采用绿色施肥行为但个体差异大,采用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概率低且集中.
    • 顾波军; 钟小婷
    • 摘要: 随着农地产权制度效率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逐渐普及。通过流转对农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有利于实现农地集中连片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农户农地权属认知模糊、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结构、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和农地流转市场无序发展阻碍了农户自愿流转农地的行为。因此,未来应从多元提升政策执行力、多渠道增进农户福祉、多举措加强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以及多维度优化政府职能四个方面有序推动农户农地流转,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
    • 顾波军; 钟小婷
    • 摘要: 随着农地产权制度效率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逐渐普及。通过流转对农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有利于实现农地集中连片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农户农地权属认知模糊、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结构、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和农地流转市场无序发展阻碍了农户自愿流转农地的行为。因此,未来应从多元提升政策执行力、多渠道增进农户福祉、多举措加强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以及多维度优化政府职能四个方面有序推动农户农地流转,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
    • 杨明婉; 张乐柱
    • 摘要: 论文通过研究金融联结中信息中介、风险中介两种乡村中介,运用案例分析法,根据"形成动因—运行机理—案例分析—功能成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深入解剖"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户"模式和"政府+银行+保险"模式的运作机理.通过广东省典型乡村中介案例发现,两种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贷契约双方的交易费用,其制度安排存在共性:通过乡村中介,实现了各个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应打破传统的"银行+农户"契约安排,允许第三方参与,利用优势互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构建低交易费用的普惠金融供给制度.
    • 羊解戈
    • 摘要: 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叠加产业实体去杠杆的市场环境,又面对特殊领域法律政策对贷款融资的强监管趋势,市场中涌现一种具有股权外观,借贷风险实质的新型融资工具——"明股实债"[1]。这种融资工具以特殊的契约安排为核心,契约反映的主要交易环节及特征表现为:投资方以获取股权方式投入资本,取得与目标公司经营无关的保底收益,到期以股权被回购方式退出。投资方表面上取得股东地位,但实质上享有债权人权利。
    • 肖夏
    • 摘要: 云计算多层次、不透明的契约安排特点逐步削减了用户对数据的控制,导致云用户不了解服务结构的广度或复杂性,也不了解数据的最终位置或使用。这使起源国原则下控制人机构设立地和"设备"使用地规则在云服务领域的适用丧失了准确性和合理度。目的国原则将控制人活动所指向的国家作为连结点,不但绕过了起源国原则的技术缺陷,亦使利益衡量的天平适时转向云用户,实现了数据保护领域管辖与法律适用的"平行"。
    • 高歌1
    • 摘要: 实证会计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三大假设和三大假说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本文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状况;其次,从契约安排角度来阐述实证会计理论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及会计选择对企业活动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企业要慎重选择会计方法,权衡利弊。
    • 陈东平; 陈跃
    • 摘要: 论文结合实际案例,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实际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商品信用合作成为合作社内信用合作首选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信用合作交易成本的大小影响了合作社对农户信用合作的契约安排.由于商品信用合作具有双边"锁定"效应,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成为合作社的首选.而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方市场环境又决定了合作社拥有契约安排的权利.
    • 徐齐利
    • 摘要: 本文研究代理人的努力信息和市场的行情信息在委托人、代理人、仲裁人之间不同分布时委托代理的最优契约安排及其效应.与帕累托最优时的保险性合同条款相比,(1)在可观察可证实情形下,最优契约安排是设置以固定工资支付最大努力且具有强制效力的保险性合同条款;该情形的最优契约安排因信息完全对称而效率最高.(2)在不可观察不可证实情形下,最优契约安排是设置在固定工资的保险性合同条款的基础上增列产出分成的激励性合同条款;该情形的最优契约安排因信息完全不对称而效率最低.(3)在不可观察但可证实情形下,最优契约安排是设置除固定工资的保险性合同条款加产出分成的激励性合同条款之外再加进对有意偷懒则罚、额外努力则赏的赏罚性合同条款,该情形的最优契约安排因信息部分对称、部分不对称而效率折中.
    • 朋文欢; 黄祖辉
    • 摘要: 农户签约或违约与否,关键在于契约安排能否满足其偏好。来自安徽省砀山县果农及混合Logit模型的证据表明,农户对签约表现出强偏好,并且相比于龙头企业,农户更偏向于与合作社签约;向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农资集体采购等服务难以提高农户效用。尽管如此,农户对签订契约及上述契约安排的偏好呈异质性,并且基础设施条件、果农风险偏好及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差异是农户偏好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此外,保底价+随行就市、预付部分果品收购款的契约安排不能实现农户效用的明显改善,合同固定价格条款则会显著降低农户效用。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签约农户比重依然偏低以及已签约农户违约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困境,可重点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第一,呼吁农民合作组织的介入,实现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第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契约(合同)条款,提高农户签约的积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