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劳动力产权

劳动力产权

劳动力产权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1804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第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等;劳动力产权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先国、张坚民、盛乐等。

劳动力产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804 占比:99.84%

总计:152049篇

劳动力产权—发文趋势图

劳动力产权

-研究学者

  • 姚先国
  • 张坚民
  • 盛乐
  • 赵华灵
  • 李义平
  • 王珏
  • 郭继强
  • 张作云
  • 徐小洪
  • 曾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旭中; 武奎
    • 摘要: 依据马克思劳动力范畴和产权理论,完整的马克思劳动力产权体系应该包括简单劳动力产权、等级劳动力差异化产权和总体工人集体力产权.劳动力价值(生活资料)是劳动力产权权益实现的载体,剩余分配权是集体力产权的实现形式.劳动力产权权益的实现是分层的,国家通过法律对简单劳动力产权权益进行界定,工会或职代会通过谈判机制实现集体力产权权益,劳资双方通过市场实现劳动力差异化产权权益,才能充分保障劳动力产权权益,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宪法下扭转我国劳资收入分配失衡.
    • 蓝艳艳
    • 摘要: 对于产权问题的探讨,人们往往习惯于关注物质财产产权,如资本产权、土地产权等,却忽略劳动力产权.《资本论》中,劳动力产权思想丰富.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工人与资本家围绕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而产生的各种权利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产权中所有权与使用权呈现出相分离的特点以及劳动力收益权最终表现为工资和剩余价值两种形式.
    • 蓝艳艳1
    • 摘要: 对于产权问题的探讨,人们往往习惯于关注物质财产产权,如资本产权、土地产权等,却忽略劳动力产权。《资本论》中,劳动力产权思想丰富。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工人与资本家围绕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而产生的各种权利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产权中所有权与使用权呈现出相分离的特点以及劳动力收益权最终表现为工资和剩余价值两种形式。
    • 刘名远; 周建锋
    • 摘要: 劳动者获得利润分享的权利是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应有之义.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的修正与颠覆直接关系到劳动力产权实现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使得劳动力产权实现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劳动力产权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私有制企业等组织中呈现出不同实现形式.劳动力产权实现要求积极践行利润分享制度,对我国当今塑造劳动者主体地位、提升劳动者技能、搭建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经济协作、践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李禹萱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劳动力产权上的问题成为了国企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先是对国企改革中劳动力产权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劳动力产权的有效实践形式,通过在国企中实施职工股份制,能够带给国企改革一种新的思路,让国企改革能够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 摘要: 劳动力产权指的是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的行为权,也就是劳动者在生产总过程中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劳动力产权的界定既要考虑劳动力的特性,又要考虑这样的界定应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劳动力产权贯穿于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全过程。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力产权相对于物质财产权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相对权益也会随之增加。
  • 7. 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再探讨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黄华
    • 摘要: 当前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是微观层面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需要,是制度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推进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是优化所有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需要.但是要使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真正实现资本逻辑和劳动逻辑的共融,就绕不开对过去国企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员工持股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主要包括:改革缺乏顶层设计,改革认识上存在偏差,改革时间拖得太长,改革实践中存在误区,改革结果偏离初衷等.员工持股改革要基于共享经济理论体系,提高理论认识,实现劳动力产权,兑现人力资本价值,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 张兴茂; 王博
    • 摘要: 劳动力产权的演进应该包括四个阶段,即资本雇佣劳动阶段、劳资两利阶段、劳动雇佣资本阶段和“自由人联合体”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不是单向地孤立地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阶段为主导形态,各个阶段之间呈螺旋的、互相交织式地向前发展。从历史的动态的观点来看,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现阶段劳动关系的常态应该是合作与分享。
    • 张峰
    • 摘要: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由于其商品属性而具有产权属性.劳动力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构成的一束权利,它由于依附于活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不可分离性、产权权利束的可分离性、部分让渡性、历史性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交易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等特点,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劳资双方的地位便不再平等.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有益于指导我国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建立劳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 陈晓枫
    • 摘要: 完整的产权包括物权、劳动力产权.国内学者对于物权的研究已经达到较深层次,而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还仅仅是起步.作为劳动力产权理论的先驱,马克思对劳动力产权有着独到的理解,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对此我们应当重视挖掘整理.利润分享模式是中国特色的劳动力产权的主要实现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