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浦河
太浦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1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瞭望、湖泊科学、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十四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2018第十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等;太浦河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曙光、周宏伟、孙营营等。
太浦河
-研究学者
- 刘曙光
- 周宏伟
- 孙营营
- 李昊洋
- 杨洪林
- 陆宝宏
- 匡翠萍
- 季进成
- 尚钊仪
- 戴晶晶
- 曹菊萍
- 李宁
- 李根
- 杨凯
- 汪集旸
- 王元元
- 王炜
- 甘月云
- 章杭惠
- 胡兵想
- 蔡辉
- 迮振荣
- 金照青
- 金磊
- 陈仲达
- 陈思宇
- GENG Li-sha
- WANG Tao
- WANG Ya-nan
- YANG Zai-fu
- Zhou Hongwei
- 严凤根
- 乔勇进
- 何义亮
- 何学文
- 何建兵
- 侯伟昳
- 俞启升
- 倪留泉
- 凌晖
- 凌龙华
- 刘丰
- 刘增贤
- 刘庭梅
- 刘敏
- 刘水芹
- 卑志钢
- 卢士强
- 吕伟
- 吴斌
-
-
金磊;
姜巍巍;
姜蕾;
胡涛;
顾玉亮;
李叙柏
-
-
摘要:
抗生素作为一种典型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风险已引起广泛关注。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7类32种抗生素在太浦河水体中的赋存特征,并评价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4种抗生素在太浦河水体中有检出,抗生素总质量浓度为16.2~242.4 ng/L,磺胺类和氯霉素类是主要检出的抗生素种类,分别占比为49.7%和41.3%。上游太浦河闸至金泽水文站浓度分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抗生素总浓度水平年度变化不明显,冬、春季抗生素浓度水平高于夏、秋季。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太浦河水体中抗生素具有一定潜在的生态风险,磺胺嘧啶呈现中等风险,环丙沙星、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等6种抗生素具有低风险。
-
-
田丰彦;
陈瑞弘;
毛凌晨;
陶红;
李飞鹏
-
-
摘要:
文中对太浦河干流及其典型相通的5个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干流水体的TN浓度、相通湖泊的TN和TP浓度多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TN浓度在枯水期最高,TP浓度在枯水期最低,空间分布上河湖上游浓度较低,中下游浓度较高;太浦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T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80 mg/kg,上游含量较高,相通湖泊雪落漾沉积物中TN质量分数最高,达1037 mg/kg,可能与其围网养殖历史有关;太浦河表层沉积物TP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62 mg/kg,表层沉积物TP和水质TP呈显著正相关(R2=0.416,p<0.01),中游及周边相通湖泊TP含量均较高,可能与京杭大运河水流交汇区的复杂水动力条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水质受相通湖泊的影响总体小于与京杭运河交汇的影响,加强两河复杂水流交汇区的污染物源汇过程研究,对太浦河水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
-
金磊
-
-
摘要:
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体环境中的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13种PFCs在太浦河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浦河水体中检出10种PFCs,总浓度为7.43~120.46 ng/L,PFOA是最主要检出的PFCs种类,最大浓度为42.94 ng/L,检出率为100%,占总PFCs的29.2%~42.6%.PFCs浓度在上游太浦河闸至汾湖大桥段呈降低趋势,在汾湖至金泽水文站的浓度水平显著上升.基于风险熵的方法评价水体PFCs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显示:PFHxA、PFOA、PFBS、PFHxS和PFOS的风险熵均小于1,对人体无直接健康风险;PFOA和PFOS的风险熵相对较高,均超过0.1,其长期和综合风险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跨界水源水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
-
林荷娟;
甘月云;
刘敏
-
-
摘要:
太浦河作为太湖流域的重要供水通道,长期以来重点都是关注水源地氨氮指标浓度,但2014年以来多次发生锑浓度异常事件,为太浦河水源地供水安全拉响了警报.根据近几年实践,在太浦河两岸地区企业锑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锑浓度异常主要与地区降雨强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锑浓度异常预警指标设定为杭嘉湖区两日累计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mm以上,且太浦闸受强降雨影响关闸时,太浦河出现锑浓度异常可能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效应对锑浓度异常时太浦闸的供水流量.该成果为预防太浦河锑浓度出现异常情况,保障太浦河下游地区供水安全提供了决策支撑.
-
-
张桠婷;
张馨用
-
-
摘要:
作为一种流动资源,水跨越多个行政边界和多个行政区域的情况在我国并不少见,这往往也导致水污染问题大多呈现流域性蔓延态势,传统的地区分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打破地区间僵硬的行政区划,依托协调合作机制是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的一种现实选择.本文试图以长三角地区的太浦河为例,分析太浦河的现状和协同治理历程,反思总结出利益协调冲突解决、独立管理机构、强制性法律、信息预警系统和治理主体单一化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此,提出健全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建设整体性机构和健全组织功能、创新强制执行机制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多元主体的协作治理新模式的解决方法.
-
-
凌晖
-
-
摘要:
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际,地处沪苏浙交汇点、沪苏同城化前沿的吴江,正紧抓国家战略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走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最前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示范区生态绿色的鲜明底色中,贯通太湖与黄浦江的太浦河,是一道奔流不息的清水长廊,也是跨越时空的历史之河,它承载了示范区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先辈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历史丰碑。在回顾党史、继往开来的今天,挖掘和弘扬太浦河工程的精神价值,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的血脉基因,为聚力推动示范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
-
-
钱纯纯;
毕佳蕾;
陈文召
-
-
摘要:
太浦河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生态核心,也是太湖流域骨干河道,对保障太湖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太浦河岸线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保护与利用需求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两线四区"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案,划定太浦河岸线边界线与功能区,并明确管控要求,意在促进太浦河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
-
-
-
Zhou Hongwei;
周宏伟
- 《2018第十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河长制是我国近年实施的一项新的治水制度,由各地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便于落实主体责任,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河湖治理.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骨干排洪通道及供水河道,作为一条跨省界河流,各地治理定位不一,治理力度不同,现状存在堤防建设不达标、岸线利用杂乱、滨水带水草富集,废旧船舶水域占用等诸多问题.因省市利益错综复杂,近十年来太浦河治理方案难以达成共识,制约了太浦河水环境治理.依照国家大力推行河长制工作要求,建议设立跨省界河流太浦河河长,制定一河一策系统治理方案,近期以推进水域岸线管理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太浦河堤防建设、岸线整治、水草打捞及水域清理等突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