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衍生品
天气衍生品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184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管理评论、农村经济与科技、福建质量管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等;天气衍生品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李程富、滕磊等。
天气衍生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847篇
占比:99.95%
总计:151924篇
天气衍生品
-研究学者
- 李永
- 李程富
- 滕磊
- 崔习刚
- 邹楚瑜
- 何建敏
- 吴丹
- 夏敏
- 屈晓静
- 张羽
- 曾小艳
- 李黎
- 杨刚
- 杨徐进
- 王莉梅
- 程静
- 罗玉中
- 肖宏
- 谢世清
- 仲伟周
- 何平均
- 何珺瑜
- 侍欢
- 侯县平
- 刘克英
- 刘萍萍
- 刘萍萍2
- 刘鹃
- 叶智
- 周丹
- 周丹丹
- 周开业
- 周莹
- 唐欣
- 姜志堂
- 孙保敬
- 孙金羲
- 孟一坤
- 尹青
- 崔明
- 崔海蓉
- 崔莹
- 张京波
- 张秀丽
- 张馨元
- 徐思云
- 忻蔚
- 曹宇峰
- 曹杰
- 李世平
-
-
胡晓玲;
崔莹
-
-
摘要:
天气衍生品作为对冲天气风险而开发出的以温度、降雨等天气指标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天气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天气衍生品的发展进程,梳理了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并对我国发展天气衍生品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
-
王福宁
-
-
摘要:
一、引言天气衍生品是建立在温度、湿度、降水、风等天气变量上的金融合约。自1999年第一份温度期货合约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以来,天气衍生品已成为管理天气风险的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气温衍生品是天气衍生品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一些文献^([1,3])涉及气温建模,其中Alaton^([1])引入了随月份变化波动率的Ornstein-Uhlenbeck (O-U)过程来模拟气温演化。
-
-
韩笑莹
-
-
摘要: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仍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发展水平低且在风险对冲当中应用较少,文章以河南省1999~2019年小麦年产量和3~5月份累计降水量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不同的分离方法之后,采用了5a滑动平均模型来分离出天气产量和趋势产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天气-产量模型,分析降雨量与农产品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天气衍生品标的;采用ARMA模型对降雨量进行模拟和预测,构建累计降雨量指数;最后分别采用史迹分析法和分布分析法对河南冬小麦天气衍生品期权进行定价,对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
-
李鹏;
牛智康;
仲伟周
-
-
摘要:
针对郑州市建立了纳入前瞻性信息的一致双因子气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气衍生品的定价问题。首先,对郑州历史天气预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验证了建立一致双因子模型的合理性;然后,根据郑州市的历史气温数据和历史气温预测数据,建立了郑州市的一致双因子气温模型,并推导出效用无差异的随机因子的风险市场价格和近似定价公式;最后,我们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得到的气温期权的双因子价格曲面并与近似公式结果进行了对比。以郑州市为例,探讨了基于一致双因子模型更准确的天气衍生品定价,对于有效管理天气风险,促进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
-
王莉梅
-
-
摘要:
针对不同地区气温数据进行具体统计分析,以构建符合该地区气温特征的随机动力学模型,从而为天气衍生品进行更准确的定价,为有效地管理天气风险提供依据。对比了3种区域转换模型和单区域均值回复模型,以准确描述郑州市气温数据。实证分析说明,具有一个均值回复和一个布朗运动的区域转换模型预测的日平均气温更接近真实数据。
-
-
杨宇
-
-
摘要:
天气衍生品的产生为企业等主体提供了转移天气风险的新途径,使企业能够提前锁定风险,制定投资策略.文通过对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进程的回顾,从政策法规、技术条件、行业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天气衍生品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加快天气指数的编制、完善做市商制度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健康迅速发展.
-
-
王莉梅;
刘克英
-
-
摘要:
基于呼和浩特市4年的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一个均值回复和一个布朗运动构建这一西部城市气温的动态变化的区域转换模型.然后计算气温的实际和模拟HDD和CDD指数值,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转换模型可以应用于呼和浩特市天气衍生品的定价.
-
-
-
邹楚瑜
-
-
摘要:
天气衍生品是以天气指数作为交易对象的天气风险管理工具,但是买方所在地与天气指数参考站的天气状况偏差会削弱风险对冲效果,这种偏差就是空间基差风险.本文以山西省的侯马市、原平市和离石市作为买方所在地,利用两种幂指数下的反距离加权法和历史数据模拟法分别构建三个城市的天气衍生品空间组合,进而规避买方的部分天气风险和空间基差风险.在此基础上使用均方根误差来量化这两种风险,并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上述三种方法的有效性、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均方根误差在量化天气风险和空间基差风险上的效果显著;并且通过三种方法构建的空间组合均能够有效对冲买方面临的天气风险和空间基差风险,但对冲效果存在差异.
-
-
-
崔明
- 《2015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气候变化带来的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海水养殖渔业生产的稳定以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长期稳定的获得和利用有着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与渔业生产有着严重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海洋渔业一直存在着风险管理工具匮乏的问题,探求渔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成为企业、政府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从气候变化视角出发分析海洋渔业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实践经验探索海洋渔业风险管理的金融创新的路径,研究天气衍生品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并对我国发展针对海洋渔业的天气衍生品市场提出建议,从而推动我国海洋渔业风险管理领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