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外加剂
复合外加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14860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九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两岸四地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2009年全国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复合外加剂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东旭、吴学权、吴波等。
复合外加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8606篇
占比:99.99%
总计:1148760篇
复合外加剂
-研究学者
- 李东旭
- 吴学权
- 吴波
- 岳云龙
- 杨文
- 蒋小飞
- 赵日煦
- 鲁统卫
- 张鸿毓
- 李悦
- 王亚军
- 王兴文
- 王谦
- 陈益民
- 马保国
- 黄靖
- 井敏
- 代飞
- 伍根伙
- 何云中
- 余昕洁
- 倪修全
- 兰文涛
- 刘云
- 刘军
- 刘冰
- 刘华
- 刘帅
- 刘帆
- 刘文龙
- 刘福田
- 刘美燕
- 卢祎
- 原衷旭
- 吴克雄
- 吴爱祥
- 吴雄
- 姚若兰
- 孙建志
- 孙振亚
- 孟宪东
- 宋勇波
- 宋宝
- 岳雪涛
- 左正才
- 巴恒静
- 张康
- 张建业
- 张波
- 张洪伟
-
-
吴志强;
梁文磊;
杨红玉;
闫森
-
-
摘要:
该文选用6 mm长的聚乙烯醇纤维,根据不同掺量对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和锚固性能进行研究,分别测试了掺量为0、0.15%、0.30%、0.45%、0.60%的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锚固强度。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醇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下降,抗压强度整体提升不明显,抗折强度呈增加趋势,其柔性、韧性和锚固性得到大大提高。
-
-
张文宏;
刘映晶;
王军棋;
李浩然;
孙奎柱;
朱汉华
-
-
摘要:
为了探究硅灰对富水地层同步注浆材料抗水分散性能的影响,优化注浆材料复合外加剂,配置了5组不同硅灰掺量下以及6组硅灰/聚丙烯酰胺(PAM)/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外加剂不同掺量下的同步注浆材料,分别进行了稠度、流动扩展度、凝结时间和抗水分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硅灰、HEC和PAM的掺入增加了同步注浆材料的稠度,但是降低了流动性;PAM降低浆液流动性的程度更大,硅灰可以减小浆液的流动性经时损失;硅灰加速了同步注浆材料的凝结,提高了浆液的早期强度。pH值试验、抗冲刷试验和水陆强度比试验结果均表明,三种材料复掺可显著提高同步注浆材料的抗水分散性。当硅灰掺量为1.0%~2.0%,PAM掺量为0.05%,HEC掺量为0.20%~0.30%时,同步注浆材料的稠度、流动性、凝结时间和抗水分散性均达到较优的效果。
-
-
洪晶;
丘俊锋
-
-
摘要:
针对水泥路面的快速修复材料快硬早强的特点,对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进行复配,并针对复合胶凝材料中硫铝酸盐水泥掺配比例,开发了专用的复合外加剂,在保证混凝土力学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
-
叶飞;
何彪;
田崇明;
王思宇;
王坚;
宋桂锋
-
-
摘要:
综合阐述了三乙醇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将目前研究中涉及到的三乙醇胺作用机理归纳为:催化作用、粘结-吸湿-分散作用、乳化作用以及增溶作用;对由三乙醇胺早强剂衍生得到的两类复合外加剂——TEA-无机复合外加剂和TEA-无机-减水剂复合外加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功能特性进行归类整理,并简述其作用机理;通过对比两种复合外加剂的研究现状,提出复合外加剂的开发应以高效、高性能、高环保、高相容、低价格等作为出发点;最后,通过将TEA与速凝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TEA具有与速凝剂相似的功能特性,TEA及其衍生的复合外加剂在隧道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张莉
-
-
摘要:
为改善宁波地铁某工程场地深厚软土地基中水泥搅拌桩的加固效果,可开展水泥土复合外加剂设计试验研究.根据选定的水泥、氯化钙、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氢氧化铝等外加剂,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开展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现场钻芯取样试验.室内试验表明,各因素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水泥、氯化钙、氢氧化铝和二乙醇单异丙醇胺,最优配合比为水泥21%、氯化钙3%、氢氧化铝3%和二乙醇单异丙醇胺0.03%.与同掺入比的无外加剂水泥土相比,含复合外加剂水泥土 7 d、28 d、90d的最大强度分别提高了 46.7%、41.5%和23.1%.现场钻芯取样试验结果表明,经水泥搅拌桩加固后的水泥土强度尽管在深度方向分布不均匀,但其强度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说明正交试验结果是可信的.
-
-
-
李志新;
徐开东;
周浩;
王继娜;
张建武;
郭高巍
-
-
摘要:
盐石膏的主要成分为无水硫酸钙,其活性差、凝结硬化慢、强度低,需要添加活性剂来激发盐石膏的活性.通过复合外加剂对盐石膏加以改性,并通过XRD和SEM对其作用机理做了分析.结果 表明,单掺脱硫石膏和建筑石膏均能缩短盐石膏的凝结时间,建筑石膏的效果较好,但掺量不宜过高.复掺建筑石膏和缓凝剂时,两者比例要控制得当,适宜的建筑石膏和缓凝剂掺量分别为50%和0.10%~0.12%(质量分数).分析可知,大掺量建筑石膏会增加盐石膏硬化体中二水相和针棒状晶体的含量;缓凝剂掺量的增加,会降低盐石膏硬化体中二水相的含量,棱形晶体增多,从而降低了盐石膏的强度.
-
-
张超
-
-
摘要:
针对目前抗硫酸盐单组分混凝土外加剂制备过程较为繁琐,成本较高、效果不理想、时效性短、影响其它相关性能等诸多问题, 在确定单组分外加剂添加效果的基础上,将不同作用多组分抗硫酸盐侵蚀试剂进行复配,制备复合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外加剂,并对其性 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外加剂主要性能指标符合 JC/T1011—2006《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要求。
-
-
兰文涛;
吴爱祥;
王贻明
-
-
摘要:
复相凝水膨胀材料是一种新型矿山充填材料.以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非固相体积率、膨胀率和表征耐水性能的强度损失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法、随机实验法等,调整外加剂的掺量,研究了各外加剂掺量分别对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外加剂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充填性能的变化规律.以随机实验法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建立3D可视化模型,对多因素复合作用下复相凝水膨胀充填材料的充填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多项式逼近法建立了不同充填性能对应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非晶相凝水剂(SAP)掺量的增加,充填体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逐渐降低;增加气相引入剂(GPA)的掺量能显著增加充填料浆的膨胀率,但会降低充填体的强度和耐水性;增大表面疏水剂(HA)掺量能降低充填体的强度损失率;复相凝水膨胀材料的3 d抗压强度性能受GPA掺量的影响最大,非固相体积率性能主要受SAP掺量的影响,膨胀率性能主要受GPA掺量的影响,强度损失率主要受HA掺量的影响.
-
-
兰文涛;
吴爱祥;
王贻明
-
-
摘要:
针对磷石膏堆存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目前矿山充填材料存在充填成本高、水泥等固体物料耗量大、充填体无法结顶等问题,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及数据可视化手段进行配比优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凝水膨胀充填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等微观分析手段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材料主要由半水磷石膏(HPG)、非晶相凝水剂(SAP)、气相引入剂(GPA)、表面疏水剂(HA)四种物料构成,形成的充填体为固、液、气三相,突出特点是在非固相体积率87.6%条件下可凝固,3天抗压强度可达1.6 MPa、膨胀率可达11%以上、在水中浸泡90天其抗压强度基本稳定.微观分析结果表明:SAP在其中的作用是形成凝水膨胀充填复合材料非晶相凝水颗粒,GPA的主要作用是在充填体内引入气相空腔,HA主要用于在充填体表面形成疏水效应,使充填体具备长期耐水性能.
-
-
王勇
- 《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以无机超早强激发剂辅与少量有机表面活性剂复合而成的超早强复合外加剂,利用无机超早强激发剂的快凝快硬的特点提供早期强度,同时无机超早强激发剂水化产物的形成,加速了水泥矿物组成中的C2S和C3S的水化,起到激发水泥水化的作用,此外,有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混凝土水灰比,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及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外加剂可使混凝土达到超早强,3d龄期即达到普通混凝土28d才能达到的强度,且后期强度仍有良好的增长势头。
-
-
-
LI Yang;
李阳;
PAN Ganghua;
潘钢华;
FU Minghua;
付明华
- 《第七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再生细骨料孔隙率高、微粉含量高、吸水率高、压碎值高等诸多缺陷,对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能存在较多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较低.因此,文献报道了许多强化和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孰优孰劣?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聚乙烯醇溶液浸渍、CO2养护、微生物矿化等三种方法强化的再生细骨料制备预拌砂浆,并与采用专用复合外加剂方法制备的再生预拌砂浆性能进行对比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对砂浆性能提升效果的顺序为:专用复合外加剂>CO2养护>微生物矿化>PVA浸渍,而四种方法的成本大小顺序为微生物矿化>CO2养护>PVA浸渍>专用复合外加剂.因此,采用复合外加剂方法是制备再生砂浆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
-
陈昊;
陈彤
- 《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3次全国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湿磨细水泥灌浆材料及其结石特性的系统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在湿磨细水泥浆材中掺入复合外加剂,进行制浆和灌浆工艺优化,可以获得具有流动性好的稳定性浆材,从而使湿磨细水泥灌浆材料在对岩体和混凝土微细裂隙的帷幕、固结和接缝灌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
-
- 《两岸四地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结合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工程项目,研究一种复合外加剂用于配制C120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并保持新拌混凝土在3h内的坍落度、坍后扩展度基本无损失,配置出120MPa以上,坍落度250mm以上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使用聚羟酸外加剂可以配置,经过试验研究,氨基-萘系复合外加剂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氨基-萘系复合外加剂所配置混凝土无泌水,混凝土不产生板结,不缓凝,24h可正常拆模,混凝土3h内坍落度、流动度、倒筒时间基本无损失;通过室内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试验,试验组试验复合外加剂配置的混凝土可满足夏季施工运输需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