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率
增加值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722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据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七届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06年会、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等;增加值率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成诗、霍经纬、刘瑞翔等。
增加值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223篇
占比:99.89%
总计:97330篇
增加值率
-研究学者
- 田成诗
- 霍经纬
- 刘瑞翔
- 沈利生
- 葛金梅
- 高敏雪
- 伍文浩
- 卢昆宏
- 吴立志
- 夏明
- 姜卫民
- 尹福明
- 杨垚立
- 杨玲
- 梁建兴
- 汤以伦
- 范金
- 费康
- 贺京同
- 陆卓玉
- 于春海
- 于津平
- 任志军
- 但琍琍
- 何静
- 侯隽
- 傅元海
- 傅吉青
- 刘东升
- 刘九利
- 刘亚雪
- 刘树
- 刘漫玲
- 刘秋涛
- 史东辉
- 叶佳
- 吕薇
- 吴宗鑫
- 吴新汉
-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安徽工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 孙利平
- 孙敬水
- 宋瑞礼
- 山口裕康
- 巴曙光
- 常海龙
- 庄华
- 庞姝
- 张严
- 张仁义
-
-
霍经纬;
田成诗
-
-
摘要:
本文从进口中间品的角度探究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并深入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增加值率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地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出口依存度较低、垂直专业化较高行业进口中间品种类的促进作用显著,来源于发达经济体进口中间品种类具有倒“U”型影响。第二,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同样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且在垂直专业化较低行业中不显著。第三,垂直专业化加深将通过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学习效应”促进增加值率的提升,而当进口中间品数量无限扩张时,垂直专业化又将通过“竞争效应”的负向影响抑制增加值率的上升。而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未有效利用进口中间品种类效应对增加值率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路径选择中要提升进口贸易的扩展边际,适当推动进口贸易从数量型扩张向种类型扩张转变,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摆脱“低端锁定”效应,提升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受益。
-
-
霍经纬;
田成诗
-
-
摘要:
本文从进口中间品的角度探究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并深入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增加值率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地异质性.结果 表明,第一,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出口依存度较低、垂直专业化较高行业进口中间品种类的促进作用显著,来源于发达经济体进口中间品种类具有倒“U”型影响.第二,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同样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且在垂直专业化较低行业中不显著.第三,垂直专业化加深将通过进口中间品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学习效应”促进增加值率的提升,而当进口中间品数量无限扩张时,垂直专业化又将通过“竞争效应”的负向影响抑制增加值率的上升.而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未有效利用进口中间品种类效应对增加值率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路径选择中要提升进口贸易的扩展边际,适当推动进口贸易从数量型扩张向种类型扩张转变,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摆脱“低端锁定”效应,提升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受益.
-
-
彭骞
-
-
摘要:
东莞食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食品产业规模位列广东省前三位,但东莞食品产业经济效益偏低,缺乏本土高端食品品牌。 本文从东莞食品工业发展的特征出发,提出了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
-
史东辉;
庄华;
朱兴邦
-
-
摘要:
多年以来,尽管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但所谓高附加值化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一说却一直是国内产业结构研究领域的主流看法,同时也是我国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主张.本文基于2014年全球72个国家的截面数据以及1997-2014年全球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就经济增长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高附加值化趋势是否存在作了多项实证检验,所有的相应分析结果均不支持这一说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1995-2013年19个OECD国家的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还表明,至少在大类层面上,没有证据确定某一产业在各国或多数国家属于高(低)附加值产业,增加值率的相对高低只是少数产业的固有属性,高附加值产业的经济增长也并非相对较快.由此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换固然有着诸多特征乃至规律可循,但盈利动机驱使之下的企业行为未必就会造就一个所谓高附加值化的趋势,同时提高增加值率也不宜作为政府产业升级政策的具体目标之一.
-
-
-
霍经纬;
田成诗
-
-
摘要:
文章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终需求角度对1997-2017年中国增加值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减弱,而对投资和出口需求依存度增加,抑制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提升。由三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加值率的同时下降,导致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进一步降低,而由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的下降对总体增加值率造成了最不利的影响。投资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主要在增加值率较低的第二产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以及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的转型优化,投资需求诱发增加值率逐渐得到改善,将会极大地促进增加值率的提升。
-
-
夏明;
彭春燕
-
-
摘要:
本文利用美国BEA官方数据,结合WIOD数据,分别从美国自身经济结构,以及电子产业全球生产体系出发,分析美国电子产业增加值率如何在产业环境不断变动的情形下保持增长.分析表明,在电子产业的全球生产链中,中国与韩国等国家不断加强产业联系,美国电子产业的生产通过把更多的中间产品外包出去,推动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在这样的全球生产体系下,贸易战首先会冲击美国电子产业的高盈余,而且随着市场力量的改变,美国越来越依靠本地市场的情况下,美国电子产业的高增加值率以及贸易战的成本就会成为加在本国消费者头上的一种负担.
-
-
-
-
摘要:
全球87个经济体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合成指数呈“抛物线”型上升走势,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同时,行业的资本结构变化对产出结构变化呈现显著的同向影响,其中,资本要素在制造业内的高技术水平细分行业与服务业内的低技术水平细分行业皆具有较强的影响效力,行业劳均资本存量的增加则有助于提高增加值率,特别是OECD国家在制造业内的高技术水平细分行业以及非OECD国家在服务业内的低技术水平细分行业的影响效应会更强.目前我国的供给结构水平在全球排名靠后,需要继续优化并补齐现有短板.提高经济发展和技术研发水平、降低政府干预程度,有效利用投资所积累的资本要素,能有效促进行业增加值率的提升,这对投资优化供给结构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
-
-
-
徐大举;
张海燕
-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理论部分:(1)非负矩阵谱理论.假设价值型中间投入系数矩阵(或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或称为技术系数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即谱半径)记为ρ(A),那么在一定程度上μ=1-ρ(A)可以表示经济系统的增加值率.(2)非负矩阵可约性理论.如果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可约矩阵,那么经济系统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的总产出和第二个子系统的最终产出无关.实证部分:(1)增加值率.计算中国1987-2012年间、11个价值型中间投入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得到这15年间增加值率的变化趋势:1987-2010年递减,2010-2012年递增,或者说2010年为最小值(或者称为经济拐点),预计2015年的增加值率比2012年的大,即2015年的中间投入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要比2012年的小.(2)2012年中国部门组合性质分析.根据2012年139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可知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可约矩阵,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由2个部门(即社会工作和体育)组成,第二个子系统由其余的137个部门组成.最后,根据非负矩阵谱理论,以及产出变化与价格调整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理论,给出提高经济系统增加值率的几点建议.
-
-
-
-
-
李卫东
- 《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 2005年
-
摘要:
投入产出分析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铁路运输业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铁路运输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进行了说明,并根据我国铁路运输业历次(1987,1992,1997,2002)投入产出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计算了增加值率、分配系数、中间投入系数等多个参数,从价值构成、产品流向、产出结构等多方面对不同调查期间我国铁路运输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报告期内铁路运输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具体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经过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铁路运输业的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仍有待突破,铁路运输业经济效益状况亟待改善,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相应建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