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贸易增加值

贸易增加值

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431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当代经济、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等;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延书、何思浩、唐晓彬等。

贸易增加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431 占比:99.26%

总计:16553篇

贸易增加值—发文趋势图

贸易增加值

-研究学者

  • 姜延书
  • 何思浩
  • 唐晓彬
  • 孟东梅
  • 沈国兵
  • 肖威
  • 郑乐凯
  • 于津平
  • 刘德学
  • 刘景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燕红; 徐妍
    • 摘要: 本文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的背景下,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考察服务进口贸易、自主研发、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考察服务进口贸易、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具体程度和方向,进一步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自主研发对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旨在研究自主研发对行业技术层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服务进口贸易、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均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且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积极影响程度较大;从分技术层次来看,自主研发仅对高技术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低技术和中技术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 赵家章; 丁国宁; 郭龙飞
    • 摘要: 通过测算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双边贸易规模及结构,探讨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依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和装配等低端环节,整体竞争力低于美国,但近年来有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着全球价值链的研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因此,应当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助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
    • 吴崇伯; 李琰
    • 摘要: RCEP的签署为成员国的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基于TiVA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版),利用附加值贸易的方法测算印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并与RCEP主要成员国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机制。整体上看,印尼在GVC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但参与地位处于中游水平;制造业的GVC参与程度适中,参与地位较低,但呈上游化的发展趋势;细分行业中,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如电气及光学设备制品的参与程度最高,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所处的地位最高;中国是印尼整体和制造业出口贸易附加值来源第一的RCEP成员国。
    • 乔平平
    • 摘要: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 彭水军; 曾勇
    • 摘要: FTA深度一体化能否有效促进成员国的价值链关联及贸易利得的提升,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基于结构引力模型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相关数据,可实证研究FTA深度一体化对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FTA深度一体化整体上显著促进了成员国出口增加值的提升,且对成员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对出口的国外增加值的影响,意味着FTA的深度一体化有利于提升成员国的实际贸易利益。(2)区分中间出口和最终出口后发现,不同的深度指数对中间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最终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表明,FTA深度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价值链贸易关联来促进贸易增加值和提升贸易利益。进一步区分货物与服务贸易来看,FTA深度一体化对货物中间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服务。(3)从衡量FTA深度一体化的不同深度指数来看,具有法律可执行性且拥有争端解决机制的FTA实际总深度指数对贸易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表面总深度指数;而代表贸易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WTO-X指数相比于代表传统议题的WTO+指数对贸易增加值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 魏景赋; 赵思雨
    • 摘要: 基于ADB-MRIO数据,利用最新的增加值分解方法测算了2007—2017年东盟制造业出口的服务化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东盟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攀升效果明显,服务要素逐渐在制造业出口中占据重要影响地位。即便如此,东盟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仍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及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就其特征而言,东盟制造业出口整体的境内服务化比重和增速均明显高于其境外服务化,且其境外服务化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的影响更大。东盟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差异较大,对比其整体较高的服务化水平,东盟高技术制造业的境内服务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提高其境内服务化水平是提升东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键。
    • 任亚楠; 田金平; 陈吕军
    • 摘要: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碳壁垒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亟待破解低经济附加值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通过构建贸易碳生产率和贸易失衡度指标,从国家整体、双边贸易和三次产业三个层面,定量揭示了1995—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和经济损益失衡现象。结果表明,2019年贸易净增加我国国内碳排放9.3亿吨。其中,中美和中欧贸易碳逆差分别为2.5亿吨和1.6亿吨。第二产业贸易导致9.8亿吨碳排放净流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贸易分别引发0.4亿吨和0.2亿吨碳排放净流出我国。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碳生产率为1.0欧元/千克碳,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我国出口贸易失衡度为1.9,承担了相较于自身出口经济收益占比近两倍的碳排放责任。在我国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碳生产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失衡度小于1.0。我国已成为国际转移排放的“污染避难所”,亟须通过采取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加三产贸易占比、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等措施,应对更趋复杂的贸易和气候变化争端。
    • 陈华; 曹艳
    • 摘要: 本文根据2018版OECD-ICIO数据,采用贸易增加值测算法测度了2005~2015年中国出口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我们发现:在考虑出口二元结构的条件下,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投入服务化水平平均值为26.89%,呈上升趋势;国内投入服务化水平高于国外且呈现出不断"以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变动趋势;相比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更高但增速较缓,加工贸易国内服务投入比重较低但服务化增速较快;相比于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尤其是国内高端服务投入比重较低.
    •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夏友富
    • 摘要: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FTA数量的增长和层次的提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FTA对象?文章基于ADBMRIO和OECDICIO的国别(地区)贸易增加值数据,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FTA数量和FTA层次对中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TA的建立使中国与成员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FTA对贸易增加值的作用仍然以广延边际为主,FTA深度对贸易增加值的集约拉动需要继续加深;与传统贸易活动相比,FTA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大;FTA参与度较高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中国建立FTA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FTA有利于中国贸易增加值的提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距离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中国应加快FTA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增加FTA数量的同时,加强FTA的深度建设,注重FTA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在亚洲邻国的基础上,加快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FTA谈判步伐.
    • 刘兆国; 王云凤
    • 摘要: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均为东亚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为参与推动东亚价值链重构,亟需全面审视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利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测度.研究表明:日本的电子光学设备、电气设备、汽车等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以制成品和中间品形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持续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炼焦和石油加工业、基础金属制造业等以中间品形式对汽车、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形成较强支撑,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上游地位.鉴于此,中国应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以东亚价值链重构为契机,推进中日间产业协作从简单垂直型向深度水平型分工转型,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