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届年会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届年会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届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河北张家口
  • 出版时间: 2016-08-19

主办单位:中国投入产出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届年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确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宏观目标,《巴黎协定》无疑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但资金、技术、减排力度、责任分配方案问题仍然尚未达成一致.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但这样的高排放水平与承担着大量碳泄漏密切相关.本文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日本统计年鉴》等数据,使用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生产时的碳耗系数,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尤其是区分加工贸易所导致的再出口隐含碳,对经典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补充,准确地测算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同时用各行业的中间投入总和除以其净产出,得到各行业作为生产者应该承担的比例,探讨隐含碳排放责任的分配.结果得出2002-2011年,中国生产者责任和日本消费者责任的占比有所增加,日本通过从中国进口高排放强度部门的产品用于本国中间投入,形成了碳排放转移,此部分的排放责任也应由日本进口中间投入的消费者共同承担.最后基于双边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结果以及责任分配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京津冀区域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行模型和列模型等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关联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二是区域产业间关联协作不足;三是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同步进行;二是北京产业疏解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输出同步实施;三是北京产业疏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 摘要:广西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凸显,转型升级紧迫.如何面对严峻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来如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解决产业失衡走向产业优化,是目前广西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历程,总结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主要推动力.然后,在分析《广西投入产出表》和预测"十三五"时期广西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的特殊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性,广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须重点发展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等产业;努力帮助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产业克服社会总需求放缓所带来的冲击;保持食品和烟草、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等产业的基本平稳.同时,加大对水的生产和供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广西各个产业均衡发展.最后,提出"十三五"期间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 摘要:区域贸易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结合引力模型、边界效应模型和空间互动模型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贸易具有不对称性、空间相关性等特征;地区间的贸易受经济规模影响,无论是贸易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会对贸易产生积极作用;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区域贸易的主要因素,邻近地区间贸易更为活跃,但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
  • 摘要: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以GDP为总产出变量,无法很好解释中间需求变化引起的滞胀现象.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下的AS—AD分析理论,构建了中国经济AS—AD实证模型.首先,基于1987-2012年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统计指标数据,分别拟合出总供给和总需求方程组,并解出1995-2012年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然后,重点分析政府消费、劳动生产率、税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变动对2012年均衡状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减税或提高生产补贴能更有效提高就业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名义有效汇率降低,能显著刺激净出口,但对均衡产出影响甚微;经济的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有不同,比如经营盈余率的提高会减少而不是增大均衡产出,所以,企业利润率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 摘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利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度了1995-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趋势和结构,并通过对双边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中日贸易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结果表明:中日贸易整体被传统海关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但服务贸易被传统海关贸易核算方法低估,增加值核算体系下的中日贸易顺差更大;中日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上,两国从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下降;但两国之间贸易更加密切,价值分工更加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格局在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越来越多被其他国家侵蚀;中日之间应加强在服务业的交流合作,实现双赢.
  • 摘要:至今为止,中国共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六张现价投入产出表,它们的部门分类依据分别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1984、GB/T4754-1994、GB/T4754-2002和GB/T4754-2011.显然,已经编制的各年度的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口径是不一致的;加上由于价格的变化,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之间也缺乏数据可比性,无法进行动态投入产出分析.因此,编制部门分类口径一致的剔除价格变动的同度量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以福建省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六张现价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进行重新归类;利用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构建价格换算指数将六张不同分类标准、不同部门个数、不同部门分类的现价投入产出表调整成部门分类口径一致的六张福建省1987-2012年36×36部门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试图为其他地区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提供借鉴作用.
  • 摘要: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所公布的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地区)2011年度的投入产出表,运用各类系数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对产业关联系数的分布特征给予新的解释.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过高;缺乏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全球化产业关联度不足,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基于此,中国装备制造业应改进制造工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加速"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开拓海外市场.
  • 摘要:文章基于北京市2012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定量测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区经济的关联程度和波及效应,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结构和产出去向.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自身的内部关联明显,对计算机、金融、批发零售等的依赖性较大,说明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金融政策、消费政策调整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对批发零售、金融、资本市场等的推动性较大,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会直接促进文化消费、金融市场的繁荣.对波及效应的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产业支柱地位不牢固;感应度系数排名前列,说明其对其他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的重要发展方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中间投入结构、最终产品结构、社会经济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北省2002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分析法(MMIA),探讨多因素作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 摘要:金融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保险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最新出版的福建省、全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数量依存关系、分配使用状况、产业类型性质、产业关联效应、投入产出结构、价格波动影响以及生产诱发作用等维度对福建金融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全面剖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升,但也存在产业内部联系少、价格变动剧烈、资本投入较少等特点.为此,文章提出加强产业内部联系、加大资本投入、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等若干建议.
  • 摘要: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计划在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当前,辽宁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产出表为研究该类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以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立足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各类指标,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创新型投入产出模型,依据模型计量结果深入挖掘创新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方式,并通过与有关代表性省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对比,探求辽宁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实现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为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提供思路性借鉴.
  • 摘要: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福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而利用投入产出技术来进行研究的论著却很少.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投入产出技术的角度对福建经济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加快福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保障福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以福建省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六张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通过对产品部门的重新分类构建价格换算指数编制福建省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表二三象限的交叉平衡关系,构建出最初投入推动型投入产出交叉模型即投入产出供给推动模型,并从供给与需求相结合角度分析最初投入各个增加值细项对最终需求各个项目的推动效应,计算最初投入各个增加值细项的推动额、推动系数、推动依存度并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福建增加值对最终需求各项的推动效应失衡、技术进步对最终需求扩张的推动力不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较发达地区等.为此,必须发挥出口服务贸易的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化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等.
  • 摘要:根据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北京市21部门就业人口结构分解模型,从消费、投资、出口、劳动强度、经济技术五个因素实证分析了北京市就业人口的膨胀原因.实证结果发现,消费和出口是北京市人口膨胀的主要驱动力量,批发零售业、工业的出口需求对就业的拉动分别高达190万人和171万人;经济技术虽然从总体上抑制了就业人口的增加,但却使内部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房地产、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规模出现扩张.劳动强度对绝大部分行业呈现抑制作用,但加剧了信息软件和科学技术服务的就业人口膨胀.
  • 摘要:航空运输业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战略先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学准确地评价航空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本文应用浙江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航空运输业的中间投入率和需求比率、影响力和感应力系数,并按照行业惯例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诱发效益和催化效益等四个层面定量测算浙江省航空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航空运输业具有强劲增长的趋势,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占浙江省GDP的比重自2007年之后有明显提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近十多年来,"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以及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国,如何合理地进行产业规划以降低碳排放水平已经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国策之一.基于此,本文以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产业结构,构建中国低碳经济优化模型,找出最优的产业结构,并计算出最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量,优化结果显示:在于保证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耗水平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下,2017年最优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可以在能耗与碳排总量双重约束下经济产出达到最大,且相比基年能源强度下降26.04%,二氧化碳强度下降48.95%.①建筑业仍然是中国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总体份额仍需扩大;②从生产的角度看,中国产业结构必须全面向第三产业转型,提高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③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约束限制,大部分二产部门的生产规模都应有所降低,尤其是能源部门和金属加工业.
  • 摘要:本文在对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上,就三种原则下地区间碳减排责任分摊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等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调出量较大的地区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分摊比重明显高于消费者责任原则下的比重,而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调入量较大的地区则相反.对上述地区,单纯按照生产者或消费者责任原则来分摊减排任务均有失公平.由于共同责任原则强调将贸易隐含碳排放在生产地和消费地按比例分摊,故该原则下的分摊比重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之间.依据该原则进行责任分摊,既有利于消费地选择低碳的消费模式,也有利于生产地采用低碳的生产方式,对实现全国总体减排目标大有裨益.
  • 摘要: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2012年上海碳排放进行核算,包括对各个行业碳排放、直接碳排放系数、完全碳排放系数,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进出口与省内外贸易对应的碳足迹,以及反映行业部门之间的碳关联的碳影响力和感应力系数.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拟找出高碳足迹行业,中等碳足迹行业和剩余低碳排放行业,将之视为环境经济技术约束下的上海市碳交易行业选择的依据.
  • 摘要: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在此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关联变化,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2012年京津冀三地投入产出表信息,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关联系数以及主导产业的变化特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网络,分析网络密度、中间中心度等产业网络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对产业网络做块模型分析,获得京津冀三地产业集群网络,分析三地产业集群网络的变化特征.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主导产业主要以高端设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天津市主导产业中加工制造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集中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主要以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2)北京市和天津市产业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河北省产业间的经济联系有所下降.(3)京津冀三地区产业网络的分块特征明显加强,各区块逐渐呈现出功能各异的凝聚子群.相比而言,北京市的产业集群网络比天津和河北更加紧密,天津和河北的产业集群网络则逐渐呈现出中心化特征.这些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和依据.
  • 摘要: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把影响一个地区产出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三部分.首先根据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的投产表.其次在测算方法上对研究两区域经济关系的Miller—Round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三区域模型.最后运用三区域模型分析编制的投产表,测算出京津冀三地总体的和分产业部门的三种效应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从效应总值来看,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大,但由于河北产业的自我调节和发展能力弱,区域内乘数效应对总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没能有效承接来自京津地区的溢出效应.此外,本文还从不同产业效应值出发研究京津冀产业间的关联特性,为从实际出发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 摘要:本文依据珠江流域滇黔桂粤19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该区域产业关联及其演变进行研究.首先,对珠江流域产业部门影响力与感应度系数排名前二十的产业部门整体演变情况进行描述;其次,对珠江流域各省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各省各产业部门的演变运用社交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表明2002-2012年珠江流域产业关联从以省为单位的产业集中关联逐渐演变到跨省区复杂关联.
  • 摘要:理论部分:(1)非负矩阵谱理论.假设价值型中间投入系数矩阵(或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或称为技术系数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即谱半径)记为ρ(A),那么在一定程度上μ=1-ρ(A)可以表示经济系统的增加值率.(2)非负矩阵可约性理论.如果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可约矩阵,那么经济系统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的总产出和第二个子系统的最终产出无关.实证部分:(1)增加值率.计算中国1987-2012年间、11个价值型中间投入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得到这15年间增加值率的变化趋势:1987-2010年递减,2010-2012年递增,或者说2010年为最小值(或者称为经济拐点),预计2015年的增加值率比2012年的大,即2015年的中间投入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要比2012年的小.(2)2012年中国部门组合性质分析.根据2012年139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可知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可约矩阵,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由2个部门(即社会工作和体育)组成,第二个子系统由其余的137个部门组成.最后,根据非负矩阵谱理论,以及产出变化与价格调整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理论,给出提高经济系统增加值率的几点建议.
  • 摘要:使用双缩减法估算不变价增加值需要详细的价格指数及投入产出表(供给使用表)等各项完整的信息.日本等老牌经济发达国家一直采用双缩减法估算不变价增加值,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则主要采用单缩减法估算不变价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本报告首先整理不变价增加值的估算方法及新的国际标准2008年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2008)对有关内容的论述;之后,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框架对双缩减法和单缩减法之间可能发生的大小关系尝试进行一些讨论;最后,使用日本1960-1970年、1970-1980年、1980-1990年、1990-2000年固定价格投入产出表,对该讨论的结论进行考察验证.
  • 摘要: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对调整方向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投入产出表口径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中美德1995年到2011年的产业结构和最终使用结构,为中国调整发展提出了方向.分析发现:中国需要特别促进机械设备租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要加强;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水平.德国经验启示,制造业可以作为中国强国的基础产业.
  •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投入产出表中的服务业投入国民经济(包括货物与服务)生产过程的部分作为生产性服务,并基于北京市1997年、2007年及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北京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北京市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支柱产业,但近十几年来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却呈现下降趋势;(2)服务业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降低,支撑作用趋弱,而投向自身的比重最高,"自我效应"显著;(3)从生产性服务供给角度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事业等的生产性服务功能降低是主要的供给侧原因;(4)从生产性服务需求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的内生需求萎缩是其需求侧原因.
  • 摘要:基于2012年最新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剔除进口及国内省外流入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从产业关联效应和产出带动效应两个层面,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金融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金融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较高的部门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天津市和河北省为第二产业;北京市金融业产出对当地国民经济有较高的带动效应,而河北省的产出带动效应较低.
  • 摘要:经济服务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体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上海逐步进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内部结构水平对服务业及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报告依托区域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要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通过上海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历史比较以及与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对比,探讨上海服务业内部结构状况.实证研究上海服务业内部的增加值结构、增加值率特征、中间需求特征、产业关联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带动作用,客观分析上海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摘要:"十二五"期间,辽宁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行业整体高速发展.金融各行业不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为各实体经济融资输血的金融服务作用,而且通过其自己的发展壮大,直接支持辽宁经济的稳步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激发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助力辽宁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重点应用最近三次投入产出调查(2012年、2007年和2002年)所取得的成果,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金融业生产、支出、收入结构分析,金融业产业关联作用分析,金融业最终需求诱发效应分析三个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辅以回归分析,从而探索2002年至2014年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如何更高效、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地通过金融行业激发辽宁经济活力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任务,在此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此研究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2012广西投入产出表数据和其他一些统计数据,本文研究了当前广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当前广西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服务业发展迟缓、投资不足等问题.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加快建立北部湾自由贸易区来带动服务业发展、以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和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环境吸引资金进入第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广西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关于中国未来是否还能够维持过去那样的增长,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观点又代表完全不同的政策走向.为了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必须先对中国经济过去的增长特征有一定的认识.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建立投入产出两部门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过去的高速经济增长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平衡,而经济结构不平衡又会反过来加速经济增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衡量引进技术条件下经济增长动力的方法,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动力转换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在于中国正处于由过去的引进技术阶段步入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缩小.最后,本文找出了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部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摘要:选取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从产值和增加值两方面评测了全球十大经济体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进一步建立Ghosh供给约束模型,实证测算各国互联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效应.发现自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总的推动力呈上升趋势,推动力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三大生产性服务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走在世界前列,但互联网与生产性服务业、公共管理、卫生等部门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 摘要:需求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2012年河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把消费、净流出内生化,建立投资乘数模型,通过投资乘数模型把各类需求因素联系起来.选择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省作为参照地区,通过替换模型中的相关因素数据为参照地区的数据,分析了结构因素变化可能对河北省经济特征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软化消耗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各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可以使投资乘数和产业结构明显向着有利于服务业的方向发展;在河北省现有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单纯的消费结构变动时,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与消费结构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提高消费率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大;净流出结构变动时,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与净流出结构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 摘要:针对中国区域目前编制投入产出表核算范围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在2012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一是通过科学部门分类,扩展收集调查有关污染物等数据,增加治理消耗结构,完成了能源—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与实证.二是对环境排放等一些基本概念,特别是在计算完全产污、治污、排污系数所用完全需要系数以及最终消费的污染,剔除模型省外因素影响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三是利用模型对河北经济—能源—环境治理发展现状,相互影响的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证情况提出了中国2017年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做好环境治理统计的具体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