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塑性设计

塑性设计

塑性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820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商业文化(下半月)、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江苏省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六届学术交流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塑性设计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文忠、陈绍蕃、王英等。

塑性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8209 占比:99.94%

总计:138298篇

塑性设计—发文趋势图

塑性设计

-研究学者

  • 郑文忠
  • 陈绍蕃
  • 王英
  • 白久林
  • 陈桂平
  • 剧锦三
  • 史三元
  • 周颖
  • 姚一帆
  • 屠兆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双双; 谢雨; 白久林; 李梦依
    • 摘要: 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延性好等优点;而且在结构中布置灵活,能够减小对框架柱的作用力,避免框架柱过早发生破坏。为确定墙体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钢板剪力墙-RC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大震塑性设计方法。设定结构预期的整体破坏模式和目标位移,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计算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采用剪力比将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离散为钢板剪力墙体系和框架体系并计算设计楼层剪力,进而完成钢板墙的截面设计。按照塑性内力分配机制和钢板墙屈服后的性能,计算框架结构梁、柱的内力需求,完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截面设计。分别对5层和10层结构进行基于能量平衡的大震塑性设计,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对比研究了两个结构的损伤机制、最大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比和残余位移。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结构预期的整体破坏模式,并满足结构大震抗震性能要求。
    • 范晨阳; 吕丹枫; 杨切
    • 摘要: 目前副耳板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工程之中,但是国内对副耳板结构设计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首先通过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专用航道桥2~5节间弦杆工程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计算,揭示其研究原因,然后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副耳板设计厚度,最后基于塑性设计规范,在不考虑加劲板以及焊缝对吊耳受力贡献情况下,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副耳板圆环宽度参数分析,确定了副耳板圆环的最佳宽度。研究结果表明,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关于吊耳部分阐述基本参照了欧洲标准及美国标准。考虑到在吊耳设计过程中副耳板厚度一般取不小于主耳板厚度的一半,对于配合使用1~10t许用荷载卸扣的吊耳可不考虑焊接副耳板。对于配合使用10~400t许用荷载卸扣的吊耳,当主耳板两侧考虑贴副耳板时,副耳板厚度取不小于0.1倍的孔径d0;当主耳板单侧考虑贴副耳板时,副耳板厚度取不小于0.15倍的孔径d0。在满足规范条件下,副耳板圆环最佳宽度为0.7倍的孔径d0,此时钢材塑性性能被充分利用,并且便于焊接,同时耳板重量减少了16%。
    • 黄海林; 周盼; 张明亮; 高亚强
    • 摘要: 提出了将预制组合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与井字梁结构组合形成的预制组合肋混凝土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简称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采用虚功法对4×4区格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基于塑性内力重分布法给出了各种可能存在的破坏机构,通过受力分析推导了4×4区格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破坏机构的正确解。提出了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推导了其他各种不同平面网格的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极限弯矩和极限承载力的正确解,与弹性分析方法的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平面网格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的弯矩系数随区格数增加而增加,承载力系数随区格数增加而减小,虽然塑性分析解与弹性分析解之间存在差异,但弯矩系数与承载力系数随区格增加而引起的变化趋势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表明了本文塑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本文方法对某简支4×4区格双向叠合板井字梁楼盖进行了配筋计算,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程倩倩; 连鸣; 苏明周; 张浩; 关彬林
    • 摘要: 含端板螺栓连接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筒结构(SFTSs)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钢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且可实现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是一种新型的高层可恢复功能结构。由于现行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可能会使结构损伤集中于个别楼层出现薄弱层。为了设计具有理想失效模式的SFTSs,建立该结构体系“小震不坏,中震及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设防性能指标。考虑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采用三线型的能力曲线对传统的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进行改进,且考虑结构高阶振型和屈服后刚度的影响,提出了SFTSs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采用建议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30层的结构算例,并基于OpenSees对结构算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算例能够实现结构预期的失效模式以及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为SFTSs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史航; 高阁; 谢军; 郭煜晨; 王涛; 刘震宇
    • 摘要: 为了提高桁架拓扑优化设计中非凸区域生成基结构的效率和准确性,介绍了一种基于几何和网榕信息生成初始基结构的方法.通过直接将已有几何边界作为碰撞检测的标准,避免对原有边界扩展或构建限制区域,简化了基结构生成过程并可以避免杆件识别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减少需要与凹边界碰撞检测的杆件个数来提升整体基结构的生成效率;最后,针对已生成的基结构进行基于塑性准则的桁架拓扑优化.
    • 白久林; 金双双; 欧进萍
    • 摘要: 为确定防屈曲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构建了结构的“强柱弱梁”整体屈服机制,采用侧力比将总结构体系离散为防屈曲支撑体系和纯框架体系,并建立了结构的双线性能力曲线.基于能量平衡方法计算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并分别得到支撑体系和框架体系的设计侧向力,进而完成支撑的截面设计.按照塑性内力分配机制和考虑支撑屈服后性能,计算梁柱构件内力需求.以一幢5层结构为例,分别设计了不同侧力比的14个结构模型,对比了基底剪力、防屈曲支撑面积和梁柱钢筋用量等.通过22条地震波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不同侧力比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屈服机制、楼层剪力比、支撑最大位移延性、累积位移延性和结构残余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结构的预期失效模式,并满足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并建议设计侧力比选取在0.3 ~0.5之间.
    • 豆麟龙
    • 摘要: 针对位移加载时的非线性材料结构,本文采用ESO方法进行塑性拓扑优化设计。通过对算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棋盘格抑制方法在位移加载时的有效性。为相关研究人员在以后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石琼辉; 刘清清
    • 摘要: 消防车作用于楼板,文章研究当楼板采用塑性设计时的等效荷载.采用虚功原理,简化移动荷载的分析模型,得到一些新的有用的结论,简化实际的结构设计.结论表明,消防车道的等效荷载与板的最小板跨相关,与单双向板无关.
    • 姚行友; 郭彦利
    • 摘要: 针对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受弯构件非弹性屈曲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在名义屈服强度235 MPa的30根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受弯构件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承载力计算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有效宽度法的受弯构件非弹性屈曲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以及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建议计算方法能够较好的考虑受弯构件在非弹性阶段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 张汝; 王德才; 种迅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塑性设计未考虑结构的累积耗能的不足,结合基于能量结构设计方法和塑性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塑性优化设计方法展开研究.由RC框架结构的破坏机构推导得到结构相应的破坏荷载方程,利用能量平衡原理转化成能量约束方程;考虑规范要求和其他约束方程,利用单纯形法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规划求得结构构件的最小抗弯需求;根据构件最小抗弯需求对梁柱尺寸和配筋率进行最优化设计.以某二层单跨平面RC框架结构为实例,验证了上述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