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保护管理、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16790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化石、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河南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九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等;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文献由44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彦、钱开铸、刘广润等。
地质环境保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6790篇
占比:99.92%
总计:517222篇
地质环境保护
-研究学者
- 吕彦
- 钱开铸
- 刘广润
- 郭伟
- 代志红
- 关凤峻
- 刘元雪
- 单长兵
- 同轩
- 吕京京
- 吕琳莉
- 吴丽丽
- 周松杰
- 姜亚东
- 孙凤环
- 宋少秋
- 宋志敏
- 崔树军
- 崔萌
- 常铁森
- 张宗祜
- 张抽勇
- 张晶晶
- 张永强
- 张照志
- 张皞堂
- 张秀敏
- 张裕
- 徐光伟
- 曹连刚
- 李忠友
- 李永平
- 杜丹
- 杨淑红
- 林叶
- 梁刚
- 沈自彬
- 王聪
- 盛海洋
- 祁欢欢
- 等
- 纪秋林
- 苏立彬
- 范宏喜
- 谭仪忠
- 谭浩
- 赵宏庆
- 郭聪
- 金松波
- 钱丽苏
-
-
-
李丹丹
-
-
摘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是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一直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条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在矿山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科学规划尾矿,满足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促进生态建设,对绿色矿山建设具有积极推进意义。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
-
-
无
-
-
摘要:
5月11至14日,六队督导组深入哈密市伊吾县托勒库勒湖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项目和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现场,对两个项目工程进行实地督导。督导组强调,一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强化措施落地生根,全力保障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二要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全方位无死角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三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认真按照施工方案,严控每道工序,全力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争取早日完工、造福百姓。近年来,六队逐步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既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围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提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功能的综合调查,不仅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还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做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
潘强
-
-
摘要: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目前较为重要的工作,积极探索灾害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原因,提出预防与规划相结合、综合性、制定完善工作模式等防治措施,同时提出做好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合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旨在为提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和地质环境保护效果而提供帮助。
-
-
杜波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出更多市场所需的矿产资源,但是受到观念因素,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矿山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引发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危害,制约了矿山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健康稳定进步。基于此,本文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地质环境治理建议,旨在维护矿山地质环境安全性、促进矿产经济效益与地方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
-
吴向平
-
-
摘要:
矿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基础资源与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矿山产出的资源不同,常见的矿山以建材矿、煤矿和金属矿为主。矿山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掘,无论是地表矿山还是地下矿山的采掘都会对周边的地质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轻则破坏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重则引发山体开裂,造成崩塌、泥石流、滑坡等重大灾害,从而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从矿山的开采生产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矿山开采中可能会导致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破坏的因素,提出了掌握矿山地质灾害规律、建设灾害检测预警系统、岩土治理、生态治理共四种防治地质灾害的策略,从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建立专项治理与监督机构、提升和开发治理技术、各类地质环境破坏的具体治理策略共四方面来减少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对矿山开采中以破坏的地质环境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全面减少矿山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
-
张磊
-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行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措施不够完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因此,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绿色矿山环境建设。基于此,本文以现阶段的矿山地质建设的环境问题导入点,分析绿色矿山建设中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探究制约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发展因素,深入探究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环境保护有效措施,进而促进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环境保护发展的进程,推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
高晨;
张鑫华
-
-
摘要:
对矿产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容易造成地质环境污染,甚至造成地质灾害。鉴于此,对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以及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安全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助力。
-
-
-
-
摘要:
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成立于1966年5月,扎根于地质学家李四光故里--黄冈市,主要从事地质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地质测绘等工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该队设有地质调查中心等5个二级机构和党委办公室等9个机关科室,并在红安、麻城、罗田等10个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
-
-
-
侯娟;
周阳
- 《高强度采矿区地质灾害与防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加深,煤矿地质环境保护及采后环境的恢复工作日益增长.本文论述了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煤矿地质灾害治理、含水层恢复治理、地形地貌恢复治理、土地资源恢复治理等几方面,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齐登红
- 《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全省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综述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情况,分析了目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管理措施与建议。
-
-
-
-
-
谢大武
- 《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然生态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山区暴雨次数的增多和台风的频繁袭击,龙泉山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更有效地实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过去片面崇拜GDP的经济社会转为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
-
刘聪
- 《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矿区地形地貌、地质遗迹被破坏;矿区灾害频发,隐患多;采矿活动占用与破坏大量土地资源。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立足本省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了符合本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
-
王正平;
王寒梅
- 《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地面沉降是上海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长期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为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上海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本文引入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理念,以上海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为实例,剖析了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机制与措施,是科学发展现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