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底图
地理底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林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97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标准化、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七次学术信息交流会、第四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等;地理底图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剧远景、王振洋、范本贤等。
地理底图
-研究学者
- 剧远景
- 王振洋
- 范本贤
- 韩坤英
- 王丽亚
- 何宗宜
- 尹朝阳
- 张新长
- 傅子洁
- 叶培盛
- 周汝良
- 唐国强
- 姚兴海
- 左都美
- 张保钢
- 张宇婷
- 徐宁庚
- 戎玉兰
- 李振顶
- 杨星辰
- 欧竹斌
- 王会然
- 王艳霞
- 艾廷华
- 董庆金
- 蔡茂堂
- 魏雨杭
- 丁孝忠
- 丁广汉
- 东丽娜
- 于星涛
- 仲临生
- 任海川
- 但言
- 余凤琴
- 余咏胜
- 党安荣
- 冯平
- 刘增良
- 刘新华
- 刘晓静
- 刘浩
- 刘献伦
- 刘美兰
- 刘美春
- 刘胜利
- 刘襄平
- 刘雅琴
- 卢刚
- 厉保志
-
-
周安发;
金群;
王韦
-
-
摘要:
针对自然资源项目审批存在地块大小不均、图层多样、坐标点数目差异性大等特点,在调用地理底图进行空间分析过程中需适配多地块、多图层、多界址点等不同分析应用场景。本文以空间分析效率和分析系统稳定性为目标,开展动态调度机制研究,智能化选择最优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方法,构建复合式快速分析体系,达到减少审批项目平均耗时、缩短平均等待时间的目的,以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自然资源审批系统的空间分析效率。
-
-
张琦洁;
闫红雨;
张婷婷;
吴云;
高姗
-
-
摘要:
地理底图是航空物探专题图的重要基础环节及组成部分,但以往人工手动抽稀处理方法较为繁琐。本文对航空物探专题底图的作用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引入空间分析方法,借助1∶25万公众版地形数据库进行规划底图编制实践,完成地理要素矢量化。以四川省达州—华蓥测区为例进行测试,证实该方法制作的地理底图简便实用,相比以往处理方法,更加智能化,且制作成果快速准确,符合相关精度要求;此方法为航空物探专题图的精准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方便用户使用,同时也为航空物探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
-
李娜;
王美娟
-
-
摘要:
编制地理底图首选现势性强的同比例尺图件资料.利用MapGIS平台编制地理底图,纸介质地形图通过扫描、校正以及图件矢量化来实现,ArcGIS格式的地形图可以通过格式转换、修改地图参数、要素符号化以及属性标注来实现,2种方式获得的地理底图均需要进行图面整饰.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点:1)分清主次,以确保要素简化合理.2)数据格式转换前后的属性信息要保持一致.3)现势性更新时,不同数据的地图参数应保持一致.
-
-
-
-
-
-
唐国强;
方明;
赵佳;
张宁
-
-
摘要:
通过MapGis软件,利用从互联网获取的ASTER GDEM、 遥感影像等低精度地形数据,与收集的地理要素和调查资料结合,成功编绘地质调查项目前期工作用图的地理底图.该技术对于缺少数据的西部地区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前期工作用图的编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杨勇1
-
-
摘要:
所谓政务电子地图是指在基础测绘地形图的基础上,删除一些测绘专业要素(如测量控制点、等高线以及一些涉密信息等),增加一些具有普遍共享性的属性图层(如行政机关、公共服务及设施和名胜古迹等)。数据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要素的地理实体信息,如交通及辅助设施、水系、植被、行政区划、建筑物、地名点、公共服务及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和科学观测站等。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具有多部门关注和使用频率较高、非仅某一专业部门关注的特点,其主要作用将是为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一张统一的地理底图。同时,区别于传统基础测绘地形图的更新周期,政务电子地图将基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一年一更新,保证数据的高现势性,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
-
贾桂芬
-
-
摘要:
专题地图由专题内容、地理底图和数学基础组成.专题内容由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地理底图的编制既要反映地理要素本身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特征,又要合理反映专题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集成后,经过整饰和编辑加工,形成出版原图.
-
-
周惠红
-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遥感已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和理解应用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立体观测体系,遥感具备的特性和优势使得遥感技术成为人类获取地球资源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便利和分辨率越来越高,影像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在地图制图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地图编绘及更新的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影像图中各种地物要素的解译技巧,结合地形图的资料,实现对地理底图编绘中地物要素的现势更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遥感影像更新地理底图方法可行,技术成熟,便捷、容易识别,能够提取其动态变化信息。使地理底图的现势性更准、更新、更快,大大缩短更新作业周期,满足急需用图的需要,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受影像数据的局限,只能获取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形状,而不能提取高程数据,要素的属性也需通过其他资料或外业实地调查确认。因此,作业时如果配合GPS外业测量和调查其效果更好,弥补内业无法提取有关信息的缺陷,使地理底图更新内容更全面,提高其地理精度。
-
-
张建华
-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七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介绍了应用MAPGIS软件,以1∶1万地形图为基础资料,各时段的遥感影像或航空影像图及现势性强的地名、路网、行政区界数据为主要补充资料,经过扫描处理、坐标转换、数据采集、地图更新、地图制图综合与编辑、建库数据整理等,编制形成1∶5万比例尺标准分幅地理底图数据的作业方法,即连编带绘地理底图的作业方法.该技术流程在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1∶5万地理底图编绘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
-
姜兰
- 《2009 第八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
| 2009年
-
摘要:
主要介绍基于ArcGIS 9.3平台构建的1∶5万地理底图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ArcGIS Desktop进行定制开发,实现基于图幅的点、线、面文件自动装入及符号配准功能,支持数据集投影坐标系统定义,支持经纬线网、方里网的绘制,实现自动制图.
-
-
-
-
范本贤;
剧远景;
王振洋;
韩坤英;
王丽亚;
贾长珠;
李须平
- 《第五届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讨论会》
| 2007年
-
摘要: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2004年佛罗伦萨会议通过立项,2005年开始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由CGMW南亚和东亚分会(挂靠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CGMW北欧亚分会(挂靠全俄地质研究所)、CGMW中东分会(挂靠伊朗地质调查所)、CGMW海底图分会和亚欧18个国家共同参与,预计2010年完成。在缩编过程中,对地理各要素进行取舍、综合、添加、更新。对数据库属性表的数据项,参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100万国际分幅地理数据的有关编码规定,进行了补充、修改,对绝大部分要素增加了中文注记。
-
-
范本贤;
剧远景;
王振洋;
韩坤英
- 《第五届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讨论会》
| 2007年
-
摘要:
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的地理底图及其数据库,是采用国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200:2版全国1:100万全要素地理数据,但该套数据只涉及中国国内部分,国外部分的地理要素完全空白。为了完备各图幅内容的完整,便于与周边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互相交流。首先,应将图幅内的地理要素内容补充完整,地理内容的综合、取舍应参考国内部分的有关要求,然后,建立数据库,地理要素的数据库结构与属性表应与国内部分完全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