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768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疗养医学、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等;右束支阻滞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喜烈、阎保国、刘鸣等。

右束支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685 占比:99.75%

总计:87905篇

右束支阻滞—发文趋势图

右束支阻滞

-研究学者

  • 卢喜烈
  • 阎保国
  • 刘鸣
  • 帅莉
  • 李楠
  • 杨妙珍
  • 楚英杰
  • 于小林
  • 刘保和
  • 刘尚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兰芳; 陈春红; 王占启
    • 摘要: 预激综合征与束支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但两者同时存在时,心电图可以互相重叠,部分互相遮盖或抵消。本文报道1例B型预激综合征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出现右束支阻滞病例,同时分析其发生机制。
    • 王钊; 李晓飞; 朱浩杰; 樊晓寒
    • 摘要: 目的:旨在观察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纠正右束支阻滞(RBBB)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间入院有心室起搏指征,存在基线RBBB图形且QRS波群时限≥120 ms、左心室射血分数>50%并接受LBBAP的患者,分析LBBAP纠正RBBB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特点.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平均年龄(63.6±10.5)岁.LBBAP成功者共30例(90.9%),其余3例患者为左心室间隔部起搏.通过调整起搏极性与输出电压,多数患者QRS波群时限较治疗前得以缩窄[(118.2±10.3)ms vs.(142.9±12.1)ms,P<0.001],其中20例(60.6%)实现RBBB完全纠正(QRS波群时限<120 ms),11例(33.3%)实现RBBB部分纠正(QRS波群时限较基线缩窄,但QRS波群时限≥120 ms).根据V1导联的QRS波群形态,可将RBBB纠正后的心电图图形大致分为4种类型,包括Qr型、QR型、qR型与QS型,其中以Qr型最为常见(n=15,48.4%).而基线呈现qR型的RBBB患者LBBAP纠正成功率更高(n=5,62.5%).结论:LBBAP可有效纠正RBBB,显著缩短QRS波群时限,心电图V1导联QRS波群图形以Qr型最为多见,术前V1导联呈现qR型的RBBB患者LBBAP纠正成功率更高.
    • 夏菲; 李艺; 刘鸣
    • 摘要: 女性患者,57岁,以"间断气促14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示肢体导联Q RS波为左束支阻滞图形,胸前导联的Q RS波为右束支阻滞型,为假面束支阻滞,实际上则为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 罗涛; 刘鸣
    • 摘要: 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可由运动诱发.平板运动试验中胸痛伴新发RBBB时ST段未见明显改变,由RBBB恢复正常QRS即刻出现下壁(Ⅱ、Ⅲ、aVF)及前壁导联(V4~V6)ST段压低0.1 mm,表明RBBB可掩盖缺血性ST段阳性改变.
    • 许北柱; 李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发生右束支阻滞(RBB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SD患者132例,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RBBB和非RBBB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筛选影响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BBB的危险因素.结果:RBBB组男性比例高于非RBBB组(P<0.05),活动时气促症状更多见(P<0.05).RBBB组右房内径、右室舒末内径均大于非RBBB组(P<0.001),ASD亦大于非RBBB组(P<0.05).RBBB组平均肺动脉压和Qp/Qs均高于非RBBB组(P<0.05和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RBBB的发生与右房中-重度增大(OR 6.8,P<0.01)、右室增大(OR 1.1,P<0.05)和高Qp/Qs(OR 2.7,P<0.05)密切相关.结论:较大的分流量和右心增大是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发生RBBB的危险因素.
    • 刘璀; 董剑廷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被诊断为持续性房颤伴右束支阻滞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病因及预后.结果 128例患者中,男90例、女38例,平均(71.13±14.20)岁.在所有病因中,心脏瓣膜病67例、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高血压病10例、未明原因的房颤伴右束支阻滞9例.其中,心脏瓣膜病占52.34%,冠心病占14.06%.所有入选患者中,有46例行手术治疗,24例行瓣膜置换术(其中,瓣膜置换术+起搏器植入术1例、瓣膜置换术+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9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6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8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4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单独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2例行室间隔修补术(其中,单独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1例行心脏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修补术;其余患者均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左室射血分数<50%的有19例,主要为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所有病例最长随访8年,最短随访1年;经电话或门诊随访发现,所有入选患者中死亡50例(39.06%),继续门诊随诊或院外规律服药治疗55例(42.97%),随访过程中无法联系导致病例失访23例(17.97%).所有入选患者中合并脑梗死的有20例(15.63%),其预后均较差.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为心脏瓣膜病.这类患者预后不佳,会出现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
    • 李世敬; 段江波; 王龙; 昃峰; 李鼎; 苑翠珍; 吴寸草; 李学斌
    • 摘要: 患者男性,78岁,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Ⅰ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波时限146 ms),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且左室射血分数≤0.35,优化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Ⅱb类适应证,而非Ⅰ类指征,但给予患者左室多位点起搏CRT后,术后随访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 叶英姿; 陈红彩; 刘家寿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伪性右束支阻滞的检出率及附加导联识别作用.方法 健康查体采用心电图常规F导联25318例,旨对伪性右束支阻滞图形4219例应用附加导联即右胸导联及V1、V2导联提高1肋或2肋导联记录读析.结果 本组检出伪性右束支阻滞检出率为4219例(16.66%).其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125例(26.66%)、非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55例(22.64%)、室上嵴图形401例(9.50%)、Brugada波602例(14.27%)、早期复极变异1097例(26.00%)、不典型预激综合征39例(0.92%).结论 熟悉掌握伪性右束支阻滞诊断特征,当心电图V1导联呈rRr`时,附加导联提高1或2肋记录r`无增高或r右束支阻滞的鉴别依据.
    • 李晓东; 项静静; 罗晖; 潘医歌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dditional leads in diagnosis 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ECG. Methods 450 cases of normal V1',V1' ',V1' ' and V3R lead QRS waveform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V1'→V1' →V1' ' QRS waveform trend is: r wave amplitude decreased,therefore,the probability r' waves emergence and amplitude of r' wave both increased, ie.the probability of r'> r wave probability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lead V3R,there was no r ' wave. Cases of V1',V1' ,V1' ' and V3R lead that had RBBB graphics were 18 cases(4%),105 cases(23%),193 cases(58%),0 cases(0%),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hen using additional leads in early diagnosis of RBBB,V1'、V1' 、V1' 'may have false positive but V3R did not. Through this study,we can conclude that V3R shows a higher reliability in RBBB early diagnosis.%目的:探讨心电图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0例正常人心电图V1'、V1'、V1''及V3R导联QRS波形态及演变规律。结果 V1'→V1'→V1''QRS波演变趋势:r波振幅逐渐降低,出现r'波的概率及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出现r'>r波概率越来越高。V3R导联无1例出现r'波。 V1'、V1'、V1''及V3R导联出现RBBB图形分别是18例(4%)、105例(23%)、193例(43%)、0例(0%)。结论附加导联作为RBBB早期诊断,V1'、V1'、V1''可能存在假阳性;而V3R导联则未见假阳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