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
口腔修复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428956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指南、当代医药论丛等;
口腔修复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林虎、兰福花、刘明叶等。
口腔修复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8956篇
占比:99.98%
总计:429047篇
口腔修复治疗
-研究学者
- 马林虎
- 兰福花
- 刘明叶
- 张春鹿
- 张玉英
- 张科
- 房振三
- 李丹
- 万应彪
- 丰玉太
- 付镇地
- 代英滨
- 何晶
- 何淼
- 冯岩
- 刘世军
- 刘延喜
- 刘晶晶
- 卢忠林
- 卢杰英
- 吴志辉
- 吴文华
- 吴淑玲
- 周筱怡
- 唐先进
- 姜克辉
- 姜全春
- 娄婷
- 孔繁文
- 孟宪锋
- 安普根
- 宋旭
- 岳华1
- 崔婷婷
- 巩方水
- 常文宇
- 应凯
- 廖彩丽
- 廖静
- 张凤仙
- 张志
- 张敏
- 张文震
- 张景芳
- 张正金
- 张汝凤
- 张禹
- 张茜
- 张荣
- 曹继华
-
-
巩方水
-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66例,经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讨组33例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分析其可行性.结果:研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P<0.05,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其心理变化.
-
-
房振三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采取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70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均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本组7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治疗后70例患者在功能限制、社交障碍、生理性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感以及心理障碍等维度及OHIP-14生活质量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针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给予口腔修复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
邵乐
-
-
摘要:
目的 探究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4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治疗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对外部美观的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先天性缺牙患者,临床给予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
葛一鸣
-
-
摘要:
目的 探究口腔修复治疗中采用铸造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8例口腔修复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铬合金铸造支架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钛合金铸造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前与恢复后固定力、咀嚼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恢复前,两组患者的固定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后,两组患者的固定力明显比恢复前高,且试验组恢复后的固定力比对照组高(P0.05);恢复后,两组患者的咀嚼率明显比恢复前高,且试验组恢复后的咀嚼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4%,低于对照组的2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用钛合金铸造支架治疗,可显著改善固定力和咀嚼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赵倩;
祁晓芬;
张茜;
万应彪
-
-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前开展牙周整复术治疗对修复效果及修复质量影响.方法:选取36例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修复前开展牙周整复术治疗,对比疗效及修复质量评分.结果:口腔修复治疗前,观察组开展牙周整复术治疗,疗效达94.44%,与对照组66.67%对比,P<0.05;观察组牙齿外观评分(40.38±4.94)分、牙齿功能评分(41.23±4.38)分优于对照组(28.44±3.56)分、(30.15±3.29)分,P<0.05.结论:口腔修复治疗前开展牙周整复术,可有效提升修复质量,改善牙齿外观,值得推广.
-
-
张志;
刘世军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口腔修复治疗前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评估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口腔修复患者204例,通过口腔健康状况评估,分析患者牙齿缺失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龋损率为68.63%,缺失率为66.18%,填充率为78.43%,修复率为53.92%.在各年龄段口腔修复患者中,20~45岁患者龋损率最高(91.18%),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70岁患者修复率最高(73.53%),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例患者共有牙齿缺失500颗,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因素为龋齿300颗(60.00%),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位因素为牙周病[90颗(18.00%)],而外伤因素为第三位[60颗(12.00%)].结论:在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口腔健康状况评估的意义重大,医生可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口腔修复成功.
-
-
张景芳
-
-
摘要:
目的 探究先天性缺牙采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选取本院84例先天性缺牙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予以口腔修复治疗,试验组实施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语言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比组的76.19%(χ2=6.2222,P=0.0126);两组患者干预前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不明显(t=0.0830、0.1833,P=0.9340、0.8550);干预后两组患者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均比干预前高(t=16.0620、10.2693,均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评分升高程度高于对比组(t=5.6711、10.4660,均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比组(t=7.6920、5.3295;均P<0.05).结论 先天性缺牙采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语言与咀嚼功能,缩短功能恢复时间.
-
-
黄楚宁;
王丽艳;
王晶晶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实施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奇偶法予以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观察组实施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舒适度、协调美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41±0.24)年,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51±0.79)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错[牙合]畸形治疗中,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使患者治疗满意度提高,治疗时间缩短。
-
-
陈国
-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观察及牙齿功能水平影响.方法:随机挑选科室在2019年1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科室患例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53名,分析患者治疗效率与牙齿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53例患者治疗显效人数有31人,有效人数有19人,无效人数为3人,总有效率为94.33%,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方案进行治疗,提高其牙齿功能性.
-
-
霍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牙体缺损的老年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牙体缺损老年患者20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研究组应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缺损的老年患者实施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修复后可以有效改善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