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025438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49874.4
申请日2011-11-08
分类号H01L21/8242;H01L27/108;
代理机构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敏杰
地址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斯路568号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43:00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5-01-21
授权
授权
2012-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1/8242 申请日:2011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2-07-04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形成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形成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1T/1C嵌入式DRAM单元为了获得足够的存储电容量(一般要求30fF/cell),其电容制备工艺(堆叠电容或者深沟槽式电容)将越来越复杂,并且与逻辑器件工艺兼容性越来越差。因此,与逻辑器件兼容性良好的无电容式DRAM(Capacitorless DRAM)将在VLSI中高性能嵌入式DRAM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其中1T-DRAM(One Transist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因其单元尺寸只有4F2而成为目前无电容式DRAM的研究热点。
1T-DRAM一般为一个SOI浮体(floating body)晶体管,当对其体区充电,即体区孔穴的积累来完成写“1”,这时由于体区孔穴积累而造成衬底效应,导致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降低。当对其体区放电,即通过体漏PN结正偏将其体区积累的孔穴放掉来完成写“0”,这时衬底效应消失,阈值电压恢复正常。开启电流增大。而读操作是读取该晶体管开启状态时的源漏电流,由于“1”和“0”状态的阈值电压不同,两者源漏电流也不一样,当较大时即表示读出的是“1”,而较小时即表示读出的是“0”。
1T-DRAM的工作特性在以下论文中有详细描述:Ohsawa, T.; et al. Memory design using a one-transistor gain cell on SOI, Solid-State Circuits, IEEE Journal, Nov 2002, Volume: 37 Issue:11 , page: 1510 – 1522。
根据写“1”操作方法的不同,1T-DRAM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时通过碰撞电离(impact-ionization)在体区积累孔穴,一类采用GIDL效应使体区积累孔穴。采用碰撞电离效应的1T-DRAM是目前1T-DRAM的研究热点。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1T-DRAM是基于SOI(Silicon-on-Insulator)的结构,由于埋氧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实现体区孔穴积累,增大了“0”和读“1”之间输出电流差额,即可增大了信号裕度(margin)。但基于SOI结构的1T-DRAM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体区电势变化受体区与源区的孔穴势垒限制,由于常规硅半导体禁带宽度有限,体电势的变化受到限制,阈值电压的变化较小(一般只有0.3V左右),这使得读出的信号电流较小。
2、碰撞电离受体漏势垒控制,应采用比常规硅半导体禁带宽度更窄的半导体作为漏区,以增大碰撞电离效应,增大体区孔穴产生速率,增大1T-DRAM单元的读写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VLSI技术中高性能嵌入式DRAM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无电容式1T-DRAM单元结构,提出一种基于P-SiGe体区+ N+-SiC源区 + N+-SiGe 漏区的1T-DRAM单元工艺制备方法以及形成的1T-DRAM单元。可以有效抑制“1”状态时体区孔穴通过源体PN结流失,从而有效增大1T-DRAM的状态停留时间(retention time)。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步骤:
步骤1:在SOI晶片上淀积一层硬掩膜层,对所述硬掩膜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在硬掩膜层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中暴露出P型硅层;
步骤2:对第一开口中暴露出的P型硅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埋氧层上仅存一薄层P型硅层为止;
步骤3:对第一开口内进行SiGe选择性外延生长,使第一开口内生长满Si1-xGex层,其中X为介于1和0之间且不包括0的数字;
步骤4:刻蚀去除硬掩膜层,对整个晶片表面进行全局化的氧化处理,待Si1-xGex层中锗含量达到设定摩尔比后停止氧化;
步骤5:刻蚀除去由于氧化在P型硅板上形成的SiO2层,优选地,在露出P型硅片和P-SiGe层的表面外延一层Si薄膜层;
步骤6:在晶片上制备浅槽隔离和NMOS器件,所述NMOS器件中形成N+-SiC源区和N+-SiGe漏区;
步骤7:在晶片上覆盖一层光刻胶层,对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中暴露出N+-SiC源区;对第二开口中进行碳离子注入;
步骤8:去除晶片上多余光刻胶,进行退火工艺激活注入离子,形成N+-SiC源区。
在上述提供的形成方法中,所述硬掩膜层为氮化硅材料。
在上述提供的形成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刻蚀为湿法刻蚀。
在上述提供的形成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刻蚀为湿法刻蚀。
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形成方法形成的1T-DRAM结构,包括:一半导体基板、一埋氧层,所述埋氧层覆盖在半导体基板上;
一P型硅层,所述P型硅层覆盖在埋氧层上,所述P型硅层上设有由STI分隔开的NMOS器件,其中所述NMOS器件中的沟道为P型SiGe,所述NMOS器件中的源区为N+-SiC、漏区为N+-SiGe。
在上述提供的1T-DRAM结构中,所述NMOS器件中的栅极和侧墙之间设有侧墙阻挡层。
在上述提供的1T-DRAM结构中,所述NMOS器件为SOI上的部分耗尽(Partial Depletion,PD)NMOS (PDNMOS)器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形成基于P-SiGe体区 + N+-SiC 源区 + N+-SiGe 漏区的1T-DRAM单元可以有效降低工作电压,同时又增大了读“0”和读“1”之间输出电流差额,即可增大了信号裕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在硬掩膜层上形成第一开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在第一开口内生长满Si1-xGex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除去硬掩膜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完成氧化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外延一层Si薄膜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形成PDNMOS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中对源区窗口进行碳离子注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由本发明提供的1T-DRAM结构形成1T-DRAM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包括:一半导体基板、一埋氧层,所述埋氧层覆盖在半导体基板上;一P型硅层,所述P型硅层覆盖在埋氧层上,所述P型硅层上设有由STI分隔开的NMOS器件,其中所述NMOS器件中的沟道为P型SiGe,所述NMOS器件中的源区为N+-SiC、漏区为N+-SiGe。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便更好理解本发明创造的内容,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通过下面的方法形成。
在形成的SOI晶片上淀积一层硬掩膜层,硬掩膜层一般为氮化硅材料。对硬掩膜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在硬掩膜层上形成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中暴露出P型硅层,即形成1T-DRAM单元栅极和漏极区域窗口的硬掩膜,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对第一开口中暴露出的顶层P型硅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埋氧层上仅存一薄层P型硅层为止。使得埋氧层上方留下一薄层硅层,作为后续SiGe外延的籽晶。
对第一开口内进行SiGe选择性外延生长(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SEG),使第一开口内生长满Si1-xGex层,其中X为介于1和0之间且不包括0的数字,生长满Si1-xGex层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采用湿法刻蚀除去除硬掩膜层,并对整个晶片表面进行全局化的氧化处理。这时,Si1-xGex层进行锗氧化浓缩,锗不断往下浓缩,同时表面形成SiO2。如图4所示,直到Si1-xGex层锗含量达到所需的摩尔比后,停止氧化。其中的X为0~1之间的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形成如Si0.7Ge0.3、Si0.5Ge0.5、Si0.25Ge0.75、Si0.8Ge0.2、Si0.1Ge0.9等不同含量的SiGe层。采用湿法刻蚀去除由于氧化处理而在P型硅板表面上形成的SiO2层。由于Si层和SiGe层表面同时在进行氧化,去除表面SiO2层后Si层和SiGe层表面也基本在同一平面。。如图5所示,由于SiGe层的性质不稳定性,还需要在表面外延一层Si薄膜层。
如图6所示,在晶片上制备浅槽隔离和NMOS器件,在所形成的NMOS器件中有N+-SiC源区和N+-SiGe漏区。如图7所示,在晶片上覆盖一层光刻胶层,对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中暴露出N+-SiC源区,对第二开口中进行碳离子注入。去除晶片上多余光刻胶,进行退火工艺激活注入离子,即形成N+-SiC源区和N+-SiGe漏区。通过上面的步骤,即可形成本发明提供的绝缘体上碳硅-锗硅异质结1T-DRAM结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
将上面所形成的结构中的源极接地、漏极接位线、栅极接字线即可,形成1T-DRAM单元,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
本发明中对于P-SiGe体区,由于SiGe的禁带宽度比Si来得窄,使得1T-DRAM的碰撞电离效应增大,从而载流子产生速率增大,电流增益增大。而由于源与体之间的PN结为P-SiGe/ N+-SiC异质结,SiGe是一种窄禁带半导体,其价带比Si的高。SiC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其导带和Si的相近,而价带小于硅的价带约0eV~0.5eV之间(通过调节Si1-XCX中Si和C的化学摩尔比来实现不同值),从而P-SiGe和N+-SiC的价带有一个较大的差值,它可以有效抑制“1”状态时体区孔穴通过源体PN结流失,从而有效增大1T-DRAM的保持时间(retention time)。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机译: 异质结构FET由硅/硅锗锗异质结构层结构组成,栅接触区形成为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pn或np二极管接触
机译: 在硅层/硅锗层/硅层的层积结构中仅用离子注入法选择性地形成硅锗层的方法,而无需在顶层和底部层中形成图案,仅选择性地形成硅锗层
机译: 用于高频器件的绝缘体上硅衬底的生产涉及在单晶硅组件层上形成的单晶硅锗层上形成表面氧化的单晶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