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第二届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会议
第二届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会议

第二届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6-11-04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将结合空间句法以及自组织理论等多种理论,以湖南的地域聚落为例进行详细的数理量化分析,探索了聚落中存在的空间特征以及拓扑关系,详细对比了其结构性与秩序性的差异,并以现场考察、图片记录等综合研究方法来彼此互补,试图发掘出聚落中空间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关系,并揭示其中所隐含的空间构型特征。
  • 摘要:本研究以哈尔滨市秋林商圈核心地区为例,对其外部空间进行测绘,整理兴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观测各路段行人流量情况,应用空间句法分析步行网络空间特征,尝试构建行人流量与空间结构、空间环境、商业环境、交通环境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这一关系在AnyLogic平台上还原秋林商圈的步行系统使用状况。通过改变空间结构、提升步行环境、优化商圈业态、改善交通环境,以及利用仿真模型对调整后方案的检验,完成对秋林商圈步行系统的改造。结果显示,空间结构特征在模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空间环境相关指标。商业环境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虽然多种统计口径均表现出相关性,但其最终作用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交通环境的主要效用已通过空间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表达,其影响最小。
  • 摘要:随着以空间句法及ArcGis为代表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网络分析方法的日益完善,对于影响分析灵敏度的所谓“边缘效应”理论变得非常重要.大多数空间网络模型拥有人工划分的边界,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减少乃至消除边界的影响.然而,对于这种影响程度的分析,相关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本文中国湖南地区长沙的城市结构为例,选取中心城区为局部研究对象,对自然状态、增加缓冲区范围、圆形区域范围三种基于城市视角下的基地边界进行总结,并分别进行试验分析对比,同时对轴线模型与线段模型进行相关分析(轴线模型尝试采用基于ArcGis平台的sDNA插件分析研究),以总结得到相应的区域结构分析结果,突出在空间网络分析研究中正确定义网络边界的重要性,并且为边界的确定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以及合适的参数与数据结果.
  • 摘要:基于地学信息图谱方法论,选取全世界23个城市(包括阿姆斯特丹、新德里、曼哈顿、斯德哥尔摩、芝加哥、巴黎、伦敦、波士顿、伯克利、华盛顿、柏林、罗马、堪培拉、北京、苏州、天津、荆门、荆州、上海、青岛、大连),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解析,总结出了通过图谱发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居住空间为基底下,不同层次城市中心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网络,城市核心区为突出点,呈现出多亚中心特点等方面的结论。
  • 摘要:空间效能的利用充分与否是城市设计能否提高空间品质的核心指标,其由各种引力因子决定,以实际活力为表征.本文基于对传统历史地区空间解析模式(独立分析空间组构和功能布局)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整体性空间解析的新模式——“空间效能”解析.即以空间句法工具定量描述空间组构关系作为空间效能基础引力;以实地调研的要素吸引力分级结合网络“大众点评”评价技术划分空间要素的吸引力等级,作为空间效能的附加引力;以网络抓取的百度景区热力数据显示的人群活动分布状况作为空间效能的评价指标.将此方法作为基础对南京夫子庙历史地区进行案例解析模拟,初步证实物质要素属性与空间效能间存在正相关性.同时利用空间效能解析的方法对城市一般地区(南京蓁巷地区)作对比分析,发现历史地区空间活力与其整体空间效能关系更为紧密,而一般地区则更偏向于空间本体的基础引力.最后归纳总结历史地区空间效能的利用规律,并初步运用于青海贵德古城规划设计实践之中.
  • 摘要:本文基于协同效应视角,通过对香港和上海两地城市综合体典型案例的比较,尤其关注香港案例在公共空间增效方面的优点和经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进而提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增效策略体系:即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立体节点、采用开放的网络型结构和在公共空间中容纳各类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策略。 通过对选取的沪港两地典型姊妹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空间句法分析等定量研究,对论文提出的三项增效策略进行实证。 对沪港两地国金中心的比较研究显示,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立体节点,能够吸引更多人流进入,其效果表现在:1)综合体内人流量更高;2)对公共交通内人流的吸引力更强;3)直接通过性人流的比例更高;4)在区域步行系统内的重要性更高。 对沪港两地又一城的比较研究显示,城市综合体采用开放网络型空间结构能够促使内部人流分布更为均匀,其效果表现在:1)空间深度等级更低;2)空间整合度更高、可达性更好;3)人流分布均匀度更好。 对沪港两地K11的比较研究显示,两种城市综合体中常见的公共活动:一种是有组织的目的性活动,例如展览、演出等;另一种则是无组织的自发性活动,比如停留、休息等;均能够鼓励使用者逗留更长时间,并与空间发生互动。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增效策略可以被视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宏观区域层面,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节点能够与城市公共系统更紧密地融合,从而引入更多人流;在中观空间结构层面,通过采用开放网络型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尽端空间数量,促进各区域人流分布更加均匀;在微观空间功能层面,通过容纳和激发各种城市公共活动,能够提高城市综合体的场所效应和空间活力,延长人群的逗留时间并鼓励重复访问。
  • 摘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较多,然而其每条街道与其它街道的连接符合韦伯积累模型,并分布在一个很窄的区间之内.这说明城市存在很多变量,而影响城市发展的核心元素基本上趋于稳定.然而,这种核心元素的几何意义又在何处,研究一下空间句法两个变量的互动,即穿行性(Choice)与总步数(total depth)之间的互动.根据伦敦的案例,可发现牛津街是位于较高的穿行性地区,而城市边缘的街道有较高的总步数;而与主要道路直接相连的道路,将会有较低的穿行度,而又可能忽视空间的整合度.从理论上来说,穿行度与总步数的值是是一样的.在很大程度上,穿行度可理解为某种收益,用于度量人们不用穿行就能见到到达出发人员;而整合度可理解为某种成本,用于度量人们到达其他目的地的"消耗".那么,穿行度和整合度的城市分析对比有利于说明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揭示城市空间形态的效率特征.
  • 摘要:在寻路任务中,寻路者的多余路径明显偏向于在三维空间中有较高可达性的地方,而不是二维平面有较高可达性的地方。针对垂直交通部分,多余路径主要偏向于三维可视性较高的地方。在空间认知任务中,实验者找到的可见最多商店的地方,三维的可视性比二维的可视性有较高相关度。本研究在多层商场中,人们的寻路可空间认知的分析,人们可以有效的理解三维空间,必要时也能找到三维可视性和可达性较高的地方。另外,通过新的视线分析方法的开发,可以在研究中三维建筑空间与其中人的行为。
  • 摘要:本文讲述了探讨空间句法的作用之一:在平面中甄选研究的重点,寻找设计的起点/界面但是,对于立面的研究需要其他方法来弥补。
  • 摘要:随着网络社交平台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城市公共空间中越来越多的交往行为转移到虚拟网络平台.然而,以实体空间为载体的日常的社交活动仍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对维系社会联系、提升邻里关系和本地认同感、塑造本地的可识别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对设计和规划工作者来说,有效的促发更多的社交活动是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的主要目标,也是评判社区营造成败的重要标志.现有大量对户外空间中社交行为的研究往往基于对各种环境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社交行为场所本地的各个设计要素与社交行为的关系。基于对北京城市内多个社区的户外空间活动情况,采用行为注记法对社区内聚集交往空间进行记录,并应用空间句法软件建立了深度达到宅前路的细化模型。本分将影响社区户外聚集交往的因素分为局域性空间因素和关联性空间因素,在考虑社区面积、绿化等因素影响的同时,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及软件工具进行量化研究,还综合了两种因素对户外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户外聚集一定程度上受到局域性空间因素的作用,但更大程度上受到关联性空间因素的影响。
  • 摘要:文章通过六个时期阶段对70年来的中心区发展进行了调查,建构的线段角度模型清晰地显示出随着城市生长而不断变化的空间结构,从而揭示了空间构形变化对商业中心区的维持和演变所起到的作用.这个实例清楚地显示出使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工具进行城市研究所带来的几个优点.其一,它的计算机分析手段能把本来难以言说、讨论,但能被人的直觉所感知的空间结构用一目了然的图示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空间构形的作用就可以从复杂的因素中抽离出来,凸现出空间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力.其二,在做历史研究时,空间句法的拓扑学分析方法使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那些古老的地图,从中提炼出蕴含在地图中的当时城市的更多信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